2025年秋招情况明显看出,各家用人单位提出的学历要求更高了。尤其是央国企和互联网大厂,像样的岗位几乎都要求硕士以上学历,本科生连投简历的机会都没有,即便是研究生也不是都有机会找到理想的工作。
在大学生稀缺的年代,学生还没毕业就有用人单位上门要人,高校培养的人才供不应求,还需要学校来负责统筹管理,俗称“安排工作”。随着大学招生规模越来越大,用人单位的人才缺口也减小了,开始实行择优录取。
当供需人数逐渐变得悬殊时,便产生的内卷,学生的升学和就业压力也更大了。前几年还能通过考研提升学历来提升竞争力,现在不同了,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和好的机会,即便读研也未必能能在短期内找到理想的工作。
北京快递员硕士比例高达7%学士超过13%,北大教授:我吓傻了
北京是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光是大学就有92所,39所985大学,北京独占8所,211大学共有26所,而且包揽前两名,北京也成了高学历毕业生扎堆的“重灾区”。
即便北京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但也容纳不下这么多高学历毕业生。还有很多其他城市毕业的学生,离校后也想到北京发展,就业竞争压力也就更大了。有些学生在北京读书后,即便没有体面的工作也舍不得回老家,努力在用自己的方式留在大城市期盼奇迹出现。
这些已经毕业的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全职工作,又不想委曲求全便宜了那些用人单位,于是便自降身份选择看似技术含量最低的外卖员,几乎没有任何门槛,会骑电动车、能认字就可以。本来以为都是中专生去送外卖,没想到研究生也有送外卖的,而且比例还不低。
北大中文系教授戴锦华在一场座谈会节目表示:看到北京快递工人中,硕士和学士的比利时,我吓傻了。戴教授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在面对这种结构性的改变。经济结构转型,产业结构升级,就业市场也会有所变化。
据统计,北京快递员中硕士比例一度高达7%,学士甚至超过了13%。也就是每100名快递员里,有7个硕士生13个本科生。大学生就业情况不好,心疼的不止是学生本人和家长,他们的导师看着得意门生没有工作,何尝不寒心呢?
大学生送外卖未必代表学历贬值,学历和就业没有必然联系
如今大学生规模逐渐扩大,不再是物以稀为贵,自然在就业方面也要认清现实。即便没有机会当科学家、公务员、教师、医生,也可以退而求其次,应聘一些基层工作。除了考编以外,民营企业才是解决结业数据的主力军。
只不过很多民营企业给不了员工稳定的岗位、理想的薪资福利,现在看到部分学校“本研倒挂”,导致一些规模不大的民营企业也提高了学历门槛,一份月薪三五千的普通岗位也要招研究生,这些学生不想妥协,还不如干兼职,多劳多得更合理。
看到这么多研究生去送外卖,难免会让人觉得浪费人才。杀鸡焉用牛刀,这是否意味着学历贬值。如果研究生学历不再是香饽饽,还有必要努力考大学、考研究生吗?
从现在的就业状况就可以看出,学历不代表能力,更不代表人品和素质,很多学生虽说完成了学业,拿到了双证,但其能力和性格并不适合从事科研工作,势必需要跨行业就业,这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了,对于这种结构性失业,最好的办法就是慢就业。
慢就业:先解决温饱问题再谈理想
很多学生从出生开始就在“随大流”,到什么年龄上什么学,高考也是随遇而安,能考上哪所大学都可以,有学上就心满意足了。大学四年什么都没学会,拿到文凭也不意味着能胜任企业的工作。学生此时应该停下来好好思考一下未来该如何发展,学门技术,否则一辈子浑浑噩噩,付出再多努力都很难有好结果。
所谓慢就业,不是在家啃老,而是先找一份能自给自足的工作。对于应届生来说,做兼职是最好的选择,不会影响应届生身份,还有充足的时间去应聘面试、准备各类考试。
大学生送外卖比例高没必要过分解读,毕竟大部分人只是用来过渡而已,不会一直送外卖,但凡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或者有好的创业机会就不做了。这份特殊的工作经历,会让他们体面的度过尴尬期,任何工作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不过还是要做好长远规划,不能把送外卖当成舒适圈,那就太可惜了。
今日话题:如何看待大学生去送外卖的现象?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