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分化是下一阶段主旋律。

昨日上证指数下跌6.62%,已完全覆盖前一日的涨幅,突如而来的下跌打击到了新进投资者的信心。

这不免大家会有一个更大的问题,牛市会不会就这样结束了?

我们内部的结论非常清楚,就是这个行情没有结束,未来会走向分化。

之前我们聊过一个观点:政策不停,行情不止。

之前认为股市对于国内政策发力点优先级永远是靠后的,从最近的政策组合拳来看,股市的排序其实是相当靠前的。从10月8日十点钟开的会议,10月7日就发了预告。说我们10月8日十点要开会,在历史上是很罕见的。

会议上虽然这个数字没有放出来,大家预期的数字比方说有2万亿或10万亿的这种数字居然没有,方向上他是非常关切市场,关切的点也提到了资本市场,所以政策仍然没有停,只不过政策的这个节奏未来可能会变化。

A股行情还未结束

先是政策高度敏感的地产、银行,然后再是会轮动到牛市相关的券商,再到白酒、消费,以及产业转型,科技高端制造,最后扩散到超跌反弹就是小市值。

其实我们可以看过去一段时间,这也是我们在节前最重点提示的板块是计算机,因为它符合产业转型和超跌反弹这两个逻辑,而且受益于政府的预算的扩大,这所有的过程基本上已经在过去两周反映完了就说明现在大家的研究是高度趋同的。

因此到今天交易完之后,今天晚上也有很多券商去开会讨论,大多数人认为还是有行情的,但行情会出现分化。

我们去看一个是港股已经给我们打了样,港股的大涨跌大跌很正常。因为这一轮我们从政策的力度来看,上面是呵护股市,但是不希望出现这样的牛市,是不符合政策的初衷。

因为这也很好理解,实现这个目标可能我本来原计划两年涨这么多,但你两周就涨了这么多,他给未来的空间没有留下太多的空间。

那么这样就给未来没有留下太多的这个空间,这显然也不是顶层想看到的,他们想看到的一直是一个慢牛,我们可以去看证监会出台的所有与今年资本市场相关的政策,为什么开始的政策是打点滴,滴水的这个方式只不过没有太大的效果,没有办法只能下剂猛药,那下剂猛药之后市场的反应太大了,那这样就会对政策形成一个倒逼,倒逼是什么?

第一会让政府看到我们的政策老百姓是买单的;

第二,我现在这个政策力度太大了。我没有必要这么大,未来可能会形成一个比较强的政策和市场的博弈。

A股行情还未结束

从所有我们之前推演的反弹逻辑来看,所有的推演的逻辑都已经完成了一遍,那么未来市场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估值的修复。就需要去寻找新的方向,因为短期资金的行为和加仓的行为,还有赚钱效应的行为。

随着这个资金跑步进场和这个出现回调节点之后,这个行情就会回归到基本面的角度,去看哪些行业到底是有支撑的。

分化当中有一类资产是比较确定性受损的,我们在之前也讲过,就是红利会阶段性地跑输市场。

因为红利作为今年机构和尤其是保险公司的底仓是持续有资金在加的,但是在这个环境当中,我们看到之前也讲到今年二季度开始红利和国债收益率方向上是高度绑定的,那么这部分特别受损于资金的腾挪,包括今天a股的红利和港股的红利都是明显弱于市场的。

要明确讲一下地产,因为它的政策反而是出得最多的市场会逐渐地脱敏,在牛市的第一波地产和金融的关注度是最高的,因为他们是确定性受益的。接下来的政策的重点不应该是这个方向了。

更应该去看看像什么家电,汽车,设备更新等等这个方向有没有可能成为特别国债财政发力的点。这是大家比较未来会去重点看的,包括半导体的这个国产化。

整个产业转型对于接下来分化的方向当中可能高端制造,TMT,医药可能不是资金优先去减的方向,而更多优先减排在第一的是红利,第二个是顺周期当中,但是其实并不是一定受益于政策或者说对政策已经不敏感的板块是资金优先会减,而其他的符合顺周期当中刺激的点,政策鼓励的方向,未来产业转型的想象空间,这些是会获得增量资金的点。

如果说现在一定要找低估的东西还是可能在这种小盘里会多一些,然后在周二上涨之前,市场一致预期看好的几个领域就是一个是券商,一个是科技成长还有消费和顺周期这一块。

周二涨完之后,仍然这几个行业的逻辑仍然是没有什么变化,但是确实这几个行业尤其是成科技成长和券商,周二又是基本上是一个涨停的行情。

也有基金经理认为:

尽量还是去找一些超跌的东西,这里面看一下过去几年,现在的位置相比过去几年还是处在一个比较低的位置的,其实现在的位置相比过去都不高。处在很低的位置,估值也相对来说,比较便宜,这些板块超跌的领域可能还是会有继续修复的这样的机会。

落实到具体的选板块的话,其实也大概是有三条主线,一个就是产业趋势来讲的话,本轮大家也相对来说比较一致预期地认为可能新质生产力这一块可能是政策会重点扶持的方向。比如,低空经济、机器人这些。

另外一块就是并购重组这一块也是政策可能重点会鼓励的一个方向。如果说,一些个股在这种产业整合这个层面上可能会有一些动作的话,也可能是会被市场热捧的一些方向。

第三个线索就是马上进入到三季度业绩期找一些确实业绩还是非常坚挺的,同时估值也相对来说偏低或者合理的这一类公司,也可能是机构投资者会重点喜欢的一些标的。

免责声明 | 本文件涉及的相关信息均为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