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于佳鑫)美国家居用品企业特百惠(Tupperware Brands)近日宣布,公司及其部分子公司已申请破产保护。虽然在该消息公布数日后,特百惠中国公司又表示目前其中国市场业务仍在照常进行,但是不少消费者依旧对此感到唏嘘。

曾几何时,特百惠不仅是家庭场景中占满冰箱、橱柜的“保鲜盒专家”,也是学生们人手一个的“网红杯”鼻祖。这样红极一时的食品容器品牌,是如何一步步衰落的?未来,特百惠还有机会吗?

国内业务暂未受影响

“目前中国市场的各项运营工作照常进行。”9月20日,特百惠(中国)有限公司在其发布于淘宝旗舰店的声明中称。

当地时间9月17日,特百惠公司宣布已申请破产保护。特百惠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劳里·安·戈德曼表示,过去几年,公司的财务状况受到严重影响。

据悉,特百惠公司目前的资产在5亿至10亿美元之间,负债在10亿至100亿美元之间。特百惠将向法院寻求批准,以促进业务出售过程。此外,在进行破产程序期间,特百惠将继续运营,并继续向员工和供应商支付工资。

虽然公司总部正面临破产重组,但就目前而言,特百惠在中国市场的业务暂未受到太大影响。9月23日,一名特百惠北京地区加盟商告诉中国商报记者,目前门店处于正常经营状态,近期仍在定期上架新品,每月也在开展优惠促销活动。随后,一名特百惠黑龙江地区的加盟商也对记者表示,公司总部破产和特百惠中国公司关系不大。

在官方声明中,特百惠(中国)有限公司表示:“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致力于为您带来新的产品和更优质的服务。”

近“80岁”老牌家居用品企业特百惠申请破产保护?中国公司回应→

特百惠(中国)有限公司在淘宝旗舰店首页发表的声明。(图片截自淘宝App)

“近几年公司业务表现一直不太好,申请破产是公司债权到期后的一种手段。”上述特百惠北京地区加盟商向记者透露。

业绩持续下滑

公开资料显示,特百惠公司创立于1946年,以生产食品贮存容器闻名,总部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特百惠在全球设有70多家分公司,并在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中国等15个国家设有分厂。

1995年,特百惠进入中国市场,最初采取直销模式,后转向“以特许加盟为主导渠道、会员制为特色”的策略,并打出“零加盟费”和“女性创业新选择”的加盟口号。2018年,特百惠在全国拥有超过7000家门店。

但近几年来,特百惠的日子并不好过。

即使存在汇率影响,特百惠如今的销售规模也已不能和其十几年前相比。2012年,特百惠在全球市场的净销售额为26亿美元;2022年,特百惠净销售额为13.06亿美元,几乎是10年前的一半,净亏损额为2840万美元。2022年后,特百惠官网再未更新其业绩数据。

2023年,特百惠继续亏损,前三季度净销售额为8.28亿美元,同比下滑16.37%,净亏损1.25亿美元。

在国内方面,截至2020年,特百惠的全国门店数已减少至6400家。

在一系列财报中,特百惠多次提及,导致公司净销售额减少的一部分原因是树脂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销售量整体下滑。

“由于公司盈利及经营活动产生现金的能力不稳定,加上循环信贷额度下的借款金额及成本增加,公司预测短期内将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来资助经营活动及履行财务义务。”在今年披露的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中,特百惠再次承认了其愈发恶化的财务状况。

从“网红杯”到“时代的眼泪”

特百惠申请破产保护的消息,勾起了不少消费者的回忆。

“90后”消费者李女士表示,自己的童年和学生时代充斥着特百惠产品的身影。“家里冰箱和橱柜里全是特百惠保鲜盒,有方的、圆的,也有扁的。在学校里,同学们也几乎人手一个特百惠塑料杯。”

“之前买特百惠的东西主要是通过线下,早些年常去离家不远的几家街边门店,后来特百惠逐渐开进商场、超市,有时购物结束后,也会顺便进店逛逛。”消费者黄女士是“70后”,她说,“特百惠的东西质量确实好,有些10年前买的保鲜盒和杯子,到现在还在用。”

听说特百惠申请破产保护的消息后,黄女士的第一反应是震惊,因为特百惠在她的印象中是很值得信赖的大品牌。但她也承认,近几年自己购买特百惠产品的频率明显减少了。

特百惠此前能在食品贮存领域独占鳌头,离不开其产品出色的密封性及耐用性。但部分消费者调侃,正是因为“太耐用”,所以该品牌产品的复购率也大大降低。

近些年来,消费者对食品容器的使用需求也在悄然发生改变。一方面,膳魔师、象印等金属保温杯正在取代塑料杯的地位;另一方面,冰箱除菌及保鲜功能的提升,也让保鲜盒不再拥有如过去般的用武之地。

在破产保护声明中,劳里·安·戈德曼提出:“公司标志性的食品储存容器需求下降。”

不仅如此,在电商不断兴起的浪潮下,特百惠对线下渠道的过分依赖也使其相对落后于时代。截至发稿,在淘宝平台,膳魔师旗舰店拥有175万粉丝,而特百惠的粉丝量仅为26.5万。

不过,如今的特百惠似乎还不甘心就这样被时代抛弃。在破产声明中,特百惠表示,在过去一年中,公司已经在向全渠道运营方向展开重大转型,并且未来还将进一步向数字化优先、技术驱动的目标发展。

特百惠迟来的转型决定,到底是“一线生机”,还是“为时已晚”?申请破产保护后,这个将近“80岁”的企业,未来将何去何从?本报将对此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