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上交所发布《深化“三开门”工作十条》《并购重组典型案例汇编》
中国基金报记者 邱德坤
11月1日,上交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进一步深化“开门办审核、开门办监管、开门办服务”工作十条》(以下简称《深化“三开门”工作十条》),以更加突出解决市场各方关心关切的一些堵点、痛点、难点问题。
同日,上交所整理了近年来沪市比较有代表性的并购重组案例,以《并购重组典型案例汇编》形式向上市公司发布,体现了一线监管机构在鼓励上市公司规范、有效实施高质量并购重组的同时,对各类不当并购交易高度关注、从严监管的鲜明导向。
《深化“三开门”工作十条》
涉及三方面共十条举措
一是“把门开得更大”。更加突出股票审核环节的“开门”力度,在现场沟通基础上保荐机构可通过发行上市审核系统,实时与审核工作人员进行信息沟通;畅通与会计师事务所等证券服务机构的直接沟通渠道,开通发行上市审核系统权限,在项目申报前和审核过程中可以直接进行业务咨询沟通;加强审核环节重大事项主动提醒、重要节点主动反馈、重点问题主动回应。
更加突出债券市场的“一站式服务”,深化债券市场审核、监管、服务首接负责和会商联动机制,为债券市场参与主体提供一站式响应。对债券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做好充分的沟通解释,依法依规提供可行的政策建议。
更加突出解决上市公司急难愁盼的问题,优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咨询沟通渠道,每双周安排专题业务接待日,围绕市场关注点、共性问题等,分专题为上市公司答疑解惑。
更加突出对产品创新的支持服务,建立与基金管理人的对口服务机制,开展常态化走访调研,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引导基金管理人开发更多满足广大投资者需要的风险低、收益稳的债券类、红利类ETF等产品。
此外,更加突出与投资者的常态化沟通;更加突出市场服务活动的主题化、特色化;更加突出广泛听取会员机构等各方意见建议。
二是“将规则讲得更清”。更加突出典型案例解读和宣导,加强典型案例的梳理和总结,通过审核动态、会员管理动态等渠道发布指导性案例,做好事前宣传提醒,引导中介机构及时解决执业共性问题。
更加突出政策解读形式的丰富性和友好性,业务规则制定修订后,向市场推出覆盖各业务产品条线的视频、典型案例、新旧规则对比等多种形式的投教产品;在公司业务管理系统新增《新规速递》系列微课,便利上市公司查阅最新规则。
三是“让用户体验更好”。更加突出优化用户体验,进一步提高上交所官网搜索、规则浏览和下载的便利性、易得性;新增上线互联网交易平台(IPO网下询价申购)英文版界面;扩展中国证券博物馆展览空间,开发青少年展厅,延长博物馆阅览室开放时间,增加观众休息空间及便民项目。
沪市并购重组特色鲜明
大股东资产注入及产业并购占比约90%
据悉,上交所向上市公司下发《并购重组典型案例汇编》,总结了近期沪市并购重组的多项特点。
沪市重组活跃度有所提升,市场逐步从观望走向行动,整体相对有序。目前,2024年沪市新增披露42单重组项目,较2023年1至10月的34单重组项目略有增加。
其中,新“国九条”自4月12日发布以来,沪市公司合计新增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项目37单,相较去年同期的26单活跃度有所提升。“并购六条”发布后,市场逐步从观望走向行动,沪市新披露重组项目15单,其中10月21日至10月27日新增披露6单重组项目。
从交易类型来看,主要为大股东资产注入及产业并购,占比约90%。对此,并购重组助推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重点关注进口替代、产业链安全和卡脖子领域等国家战略支持产业。
在“硬科技”领域,并购重组有望助力上市公司实现技术创新与资源整合,通过购买资产或股权实现扩大业务规模、提升技术水平及市场竞争力。
从上市公司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并购的未盈利资产如果有助于补链强链和提升关键技术水平、具有较好发展前景,同样有望助力公司提高质量。
支持产业整合,围绕主业开展转型升级,提高上市公司竞争力。产业并购强化主业相关性,鼓励同行业、上下游产业并购。鼓励头部公司立足主业加大对产业链上市公司的整合力度;鼓励上市公司聚焦主业,用好并购重组工具,加大对同行业或上下游资产的整合力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合规筹划推进高质量重组,从严监管不当并购交易。近期,政策指出对重组估值、业绩承诺、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等事项,进一步提高包容度,更好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拓宽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空间。
上交所选取4种负面典型案例
上交所向上市公司下发《并购重组典型案例汇编》,还选取了“内幕交易防控不当”“标的公司财务造假”“蹭热点式重组炒作股价”“盲目跨界标的失控”等4种负面典型案例。
鼓励上市公司规范实施并购重组,不意味着对“伪重组”“借道重组套利或炒作”打开方便之门。在强本强基、严监严管的主线下,对明显违规违法的行为,监管仍然会保持一以贯之的态度,切实保护好广大投资者利益,维护资本市场“三公”原则。
对于跨界并购,结合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情况,实事求是区分交易性质、交易目的等,判断交易风险,严把注入资产质量关,谨防盲目跨界、“忽悠式”重组。对屯壳炒壳、玩概念、“忽悠式”重组、盲目跨界等交易始终从严监管,打击各类市场乱象。
目的不纯、方向不准、操作不当的并购重组交易,失败概率往往较高,最终导致交易各方的努力付诸东流,使投资者合法权益受损。部分公司在停牌前股价大幅上涨,可能存在内幕信息泄露,进而导致重组失败。
比如,某上市公司股价在停牌筹划重组前股价大幅上涨,后经查实公司董事长涉嫌泄露内幕信息被中国证监会立案,导致该公司终止筹划重组。
部分上市公司及市场主体存在“借重组之名、行套利之实”的不良动机。
比如,某上市公司披露重组预案复牌后股价大幅上涨,半年后重组交易终止,而公司持股5%以上重要股东、原实际控制人已于收购终止前披露减持计划并减持过半;部分公司被自媒体等贴上“重组概念股”标签,股价炒作严重偏离基本面,如重组标的不及预期甚至重组预期落空,极易出现连续跌停。
编辑:舰长
审核:木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