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4年上市公司中报以及8月份宏观经济主要数据披露完毕,中国经济宏观和微观主体的发展情况成为外界和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当一部分人还在抱怨的时候,总有一帮企业家看见光和机会,尤其是把公司做到了业绩持续增长。这对于投资者和创业者而言,也是发现增长红利的生意视角。

从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微观主体上,梳理发现,沪、深、北三家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全市场”)5340家披露中报的上市公司,比较有代表性的有9个行业的营收上半年净增长,8个行业的净利润正增长。录得增长的包括线下出行、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等板块和领域。

聚焦5340家中国公司代表:增长红利在哪?优等生靠什么?

优等生靠什么持续增长乃至崛起?作为中国经济微观主体,2024年上半年,那些上市公司“优等生”展现良好的经营韧性同时,正是循着“更新、更智、更绿”的路线图锻造新动能新优势,成为观察中国经济新动力新机会的一扇窗口。

8大行业凸显增长红利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2024年半年度经营业绩报告》(简称《报告》)显示,截至8月31日,2024年上半年全市场5340家上市公司披露实现营业收入34.89万亿元,净利润3.13万亿元。3032家公司营收正增长;4141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78%。

报告还显示,19个门类行业中,17个行业实现盈利,9个行业营收正增长,8个行业净利润正增长。其中,制造业次类行业全部实现盈利,其中5个次类行业营收、净利润双增长;食品饮料、家用电器等多行业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超8%;农林牧渔行业扭亏为盈,养殖业受益于周期回暖,净利润大幅增长;消费电子、纺织服饰、汽车等景气度有明显提升,汽车行业营收增长超8%,净利润增长超20%。线上消费热情高涨,快递业5大上市公司营收总体增速依然超10%,4家利润增长超20%。线下出行热度不减,酒店餐饮、旅游、交通运输等服务业净利润有较好恢复,同比分别增长38.01%、13.60%、9.82%。

另外,报告指出工业生产业绩分化明显。上半年,上游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净利润分别增长1.36%、17.84%。制造业整体利润虽然有所下滑,但其中电子、轻工制造等行业净利润增速超15%。专用设备制造业营收与净利分别增长2.73%和1.13%。

报告还特别提到,企业出海步伐加速,模式升级。上半年上市公司实现海外业务收入3.83万亿元,同比增长12.84%,增长率提升9.93个百分点,海外业务收入占比10.98%,提升1.39个百分点。从“新三样”到电子、生物医药等多行业,从单纯产品出口到产业链出海,上市公司加速全球化布局,升级产业竞争模式,在海外市场建立优势。

可以说,中国上市公司中报所凸显的营收与利润增长行业,基本也是一份中国经济的增长红利指南,也凸显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动力和转型机会。

聚焦5340家中国公司代表:增长红利在哪?优等生靠什么?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压舱石”,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是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前8月经济“稳”的核心基础。

2020年9月,“双碳”目标的提出,让我国经济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深化。2024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文提出,将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到2030年各级绿色工厂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超过40%。

经济与产业的绿色转型,需要摆脱传统的增长方式,需要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级,高端化让产业“更新”、智能化让产业“更智”,只有“更新”、“更智”,才能实现经济与产业的“更绿”。

从“更新、更智、更绿”的方向入手,仍能在A股寻找到不少潜力板块和潜力龙头股,挖掘出不少投资机会,一些优秀的上市公司案例在本文中亦得到展示。

同样,“更新、更智、更绿”的产业趋势机会,也是长期资本和创业者当前和下一阶段应重点秉持的投资理念和创业视角。

更新:科技创新锻造“增长内驱”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的数据,截至8月31日,全市场共5340家上市公司发布2024半年报,研发投入和研发强度“双提升”。

其中,研发投入合计0.75万亿元,同比增1.3%。整体研发强度2.15%,同比提高0.06个百分点,比亚迪、中国建筑、中国移动、中兴通讯4家公司研发投入超百亿元,943家公司研发强度超10%。

其中,上交所科创板是各板块中的“研发标兵”,研发投入再创新高,累计投入超780亿元,同比增长约10%,研发投入强度中位数达12%;新增发明专利1万项,累计获得发明专利超11万项。

科技创新锻造“增长内驱”,催动上市公司商业化进程提质增速。

以科创板创新药公司为例,整体营收同比增长67%,累计超50款药品获批上市;多款国产创新药渐入放量期,百济神州、艾力斯、神州细胞等公司产品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

除了生物医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以及计算机、电子、机械设备等高端产业也是创新研发密集区,研发强度达5%以上。高强度研发,成为点燃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引擎。

以半导体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159家半导体企业共实现营收2737.12亿元,同比增长30.16%;净利润173.84亿元,同比增长27.19%。

具体到上市公司,上半年,北方华创营收、净利润均增长50%左右;韦尔股份营利双增,净利润大涨793%;华天科技营收、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2%、254%;长电科技营收增长27%、净利润增长25%。

聚焦5340家中国公司代表:增长红利在哪?优等生靠什么?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是资本市场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难得的机遇。”

在政策指引下,上市公司积极整合创新资源,大力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大研发投入,在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方面当仁不让。

此外,上市公司以研发投入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将在全国起到“榜样”作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末,我国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跃居世界首位,目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46.3万家。我国创新指数在全球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跃升到2023年的第12位。

以微知著,从上市公司2024半年报来看,我国创新体系更加健全,创新氛围更加浓厚。

更智:数智化升级激发“增长势能”

创新发展对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至关重要,创新发展有两条最主要的路径,一是科技研发,二是数字转型。

今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提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

4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等印发《数字经济2024年工作要点》,提出适度超前布局数字基础设施,深入推进信息通信网络建设,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全面发展数据基础设施。

聚焦5340家中国公司代表:增长红利在哪?优等生靠什么?

循着政策指引的方向,上半年,上交所主板上市的三大运营商积极发展云计算、AI、量子等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提高5G渗透率,全国5G基站数量净增加54万个,为全社会多产业数字化提供技术保障。

其中,中国移动5G网络投资314亿元,累计开通5G基站超229万个,已在超280个城市推进5G-A商用部署。上半年,公司数字化转型收入1471亿元,同比增长11.0%。二级市场上,中国移动市值攀升至2万亿以上,成为A股新股王。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的数据显示,在终端消费和网络通信市场需求回暖、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的良好局面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势头强劲,营收、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9.68%和11.57%。

在政策体系、基础设施、技术创新等多维支持下,从高端制造业到传统行业,上市公司群体采用数字营销手段提升生产效率与运营服务能力,搭建数字化智能化平台,激发“增长势能”。

例如,在医疗器械行业,迈瑞医疗积极推进“设备+IT+AI”的数智化转型升级,淬炼出比肩全球巨头的技术实力和产品质量,相关设备不断突破国内外高端客户,业绩刷新半年度历史新高,营收向着全球前20不断迈进。

在白酒产业,泸州老窖坚持数智化转型,智能包装中心白酒产品灌装速度可达到1.5万瓶/小时,杂质检测机的精度达到99.99%。除了推进数智赋能生产,上半年,泸州老窖场景码互动工具全面推广,全链路数字化扫码营销深化运用。

数智化转型成为推动泸州老窖高速增长的重要力量。2015年至2023年,泸州老窖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达21.3%;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34.4%。2024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再创历史新高。

在养猪产业,牧原股份聚焦猪舍、设备、运输及粪污处理的数智化升级,自研智能机器人涵盖饲喂、环境调控、巡检、清洁消毒等,实现远程监控、自主作业与智能管理,推动无人化进程。

此外,紫金矿业运用5G、多传感器融合导航、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打造自动化、智能化和无人化矿山;福耀玻璃成功开发新型车载5G天线玻璃,最高能达到800兆比特每秒的网速;三一重工将数智化建设融入制造、产品、服务、运营等场景。

数智化转型是上市公司提质增效、降本增效的利器,能够有效激发公司业绩增长的新势能。2024上半年,上市公司一手抓科技研发,一手抓数字转型,为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更绿:绿色低碳放大“增长潜能”

刚刚过去的2024年夏天,是史上最热夏天,与此同时,极端天气正不断袭扰全球。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

在“双碳”目标战略引领下,我国成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能源转型领头羊。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5.1亿千瓦,中国的贡献超过一半。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等“新三样”出口增幅高达29.9%,出口额首次超过万亿元大关。

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业跑在“高速路上”。中汽协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2015至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

聚焦5340家中国公司代表:增长红利在哪?优等生靠什么?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比亚迪和宁德时代表现抢眼。

上半年,比亚迪营收增长15.76%;净利润增长24.44%。在技术端,比亚迪发布DMI5.0混动技术,百公里亏电油耗做到2.9L。DMI强化了在插混市场的领先地位,2023年,公司在20万以下的插混市场占有率66%。

宁德时代净利润同比增长10.37%,电池龙头地位稳固。根据机构数据,2024年1-5月,公司动力电池装车量107GWh,市占率约37.5%,同比增长2.3%,排名全球第一。上半年,公司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93.31GWh,市占率约46.38%。

还有不少上市公司业绩亮点纷呈,比如赛力斯营收650.44亿元,同比增长489%;净利润16.25亿元,同比大幅扭亏。欣旺达净利润增长87.89%,国轩高科净利润增长29.69%。

除了新能源产业上市公司蓬勃发展,2024上半年,其他行业上市公司致力于绿色低碳转型。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7月开展了2024年度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681份,调查显示,1429家公司(占比85%)已经开始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措施包括优化用能结构、研发和提供绿色技术、绿色产品与服务、重新设计生产流程、升级设备、改进工艺。

比如,宝钢股份试制成功超低碳QP980钢卷,全流程实现减碳约60%;徐工机械大力推动绿色工厂建设,近五年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省级绿色工厂8家。苏垦农发通过无人机飞防等绿色生产技术精量施肥,实现减氮5%以上,减肥降本成效明显。

上市公司的绿色低碳转型,离不开技术创新和数智化升级。上市公司通过高端化和数智化升级,实现降本增效,放大“增长潜能”,这正是绿色低碳发展的应有之义。

2024年前8月,我国经济总体运行平稳,延续向好态势。这意味着,作为经济微观主体的上市公司,下半年以来,更新、更智、更绿的转型升级之路越走越宽。上市公司质效再上台阶,有利于活跃资本市场和提振投资者信心,也将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市场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从二级市场看,“更新、更智、更绿”相关行业板块龙头股,有的估值不断突破,也有的正处在估值相对低点,随着业绩的不断增长,终将走上价值回归之路,也将带给价值投资者掘金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