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央行宣布修订狭义货币(M1)统计口径,从2月上旬公布1月份金融数据时开始按新口径公布M1。新口径的M1与老口径的M1对比,有哪些新内容?为什么央行选择在这个时候调整M1统计口径?增加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将对M1带来哪些影响?

一、央行宣布修订狭义货币(M1)统计口径,从2月上旬公布1月份金融数据时开始按新口径公布M1。

央行修订狭义货币统计口径,将对M1带来哪些影响?

12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其官网宣布,从2025年1月份开始,修订狭义货币(M1)的统计口径。即从2月上旬公布1月份的M1开始,便发布新口径的M1数据。

二、新口径的M1与老口径的M1对比,有哪些新内容?

央行修订狭义货币统计口径,将对M1带来哪些影响?

我国将流通中的货币,按其活跃程度划分为三个口径。

一是M0,仅包括流通中的现金。

二是狭义货币M1,为M0+非金融性公司的活期存款。非金融性公司的活期存款包括: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活期存款,农村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三是广义货币M2,为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新老M1的区别。

按照央行的新口径,M1=M0+非金融性公司的活期存款+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这意味着新M1口径是在老M1口径基础上,增加了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

个人活期存款比较容易理解,大家都有活期,或定期存款。

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包括得比较杂,既包括客户备付金,还包括特定业务待结算资金。

客户备付金是指非银行支付机构为办理客户委托的支付业务而实际收到的预收待付货币资金。

特定业务待结算资金,是指非银行支付机构为客户办理跨境人民币支付、基金销售支付、跨境外汇支付等特定业务时,已从备付金集中存管账户付出或者尚未向备付金集中存管账户归集的待付资金。

M0、M1、M2是重要的金融指标。

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

一般而言,如果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

如果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

如果M2与M1增速的剪刀差扩大,并表现为正值,表明投资过热、需求疲软,经济低迷,有通缩风险。

如果M2与M1增速的剪刀差扩大,并表现为负值,则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经济过热,有通胀风险。

因此,M1和M2,是央行调整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是经济研究人员研究宏观经济的重要参数,是投资者确定投资策略的重要参考。

三、为什么央行选择在这个时候调整M1统计口径?

央行的解释是,在创设M1时,我国还没有个人银行卡,更无移动支付体系,个人活期存款无法用于即时转账支付,因此未包含在M1中。而随着支付手段的快速发展,目前个人活期存款已具备即时转账支付功能,无需取现可随时用于支付,与单位活期存款流动性相同,应将其计入M1。

而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也可以直接用于支付或交易,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也应纳入M1。

三郎认为,这些解释是充分条件,并非必要条件。因为央行的这一解释,至少十年前就存在,为什么那个时候不修改M1统计口径呢?就像国家统计局修改青年失业率统计口径一样,经不起深究。

央行修订狭义货币统计口径,将对M1带来哪些影响?

需要修改M1统计口径的声音,实际上在今年四、五月份开始,七、八月份说得比较多。为什么突然谈到M1的口径问题?因为从4月份开始,M1同比下滑,并且下滑幅度逐月扩大,M2与M1的增速剪刀差也越来越大,并且表现为正值,这与代表经济整体价格水平的GDP价格平减指数一年多来持续为负,都指向了结束疫情封控以后的宏观经济,因为经济支持一直聚焦于投资,导致需求严重不足,供给严重过剩,综合价格持续下跌,经济复苏困难,宏观经济陷入低度通缩风险之中。

在不改变统计口径时,我们很难让M1增速由跌转涨,M2与M1的增速剪刀差由扩大转向缩小。而居民活期存款越来越多,支付宝、微信的普及和投资的普及,也导致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越来越多。加入这两个部分,便能立竿见影地优化M1增速。

四、增加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将对M1带来哪些影响?

央行修改M1的口径之后,将对M1带来至少四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中美M1统计口径,从中国小于美国,变为大于美国了。

中国老口径的M1与美国的M1对比,区别在于美国的M1包括了个人支票,我们没有这个金融产品。所以我们的老口径M1,比美国M1的口径要小一些。

我们新口径的M1,则大于美国的M1口径,因为第一、支票总是小于活期存款;第二,美国的M1并不包括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这一块美国的规模肯定比我们大得多,因为美国的个人投资规模远超我们,美国也有类似于我们支付宝的非银支付工具。

二是M1的下滑幅度,将得到显著改善。

央行修订狭义货币统计口径,将对M1带来哪些影响?

目前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中,有个人活期存款数据,也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数据,但没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活期存款或者客户备付金数据。考虑到其中有非银机构自身的活期存款,已经包含在M1中了,金融机构自身的定期存款,不属于M1的范围,而客户备付金,一定小于客户委托的支付业务的预收待付货币资金,所以,骑牛研究所在估算新口径M1时,假设客户备付金占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的三分之一。

据此计算,我们发现新口径对M1存在以下影响:

新口径M1的规模,将比老口径扩大75.7%。

今年1月到10月,老口径M1均值为65.38万亿元,个人活期存款均值为39.92万亿元,客户备付金估算为9.59万亿元,新口径M1为114.88万亿元。

新口径M1的增速,将比老口径增加3.7个百分点。

今年1月到10月,老口径M1同比平均增速为下降3%,个人活期存款同比平均增速为增长4%,客户备付金同比平均增速为增长15.1%,新口径M1同比平均增速为0.7%。

从个人活期存款和客户备付金同比增速的变化趋势来看,客户备付金大幅增长时,个人活期存款的增速便会回落。

三是新口径M1的变化趋势与老口径同步,但新口径M1的波动远小于老口径。

从我们估算的老口径M1的同比增速变化趋势来看,新老M1都表现出同比增速持续下降的趋势。老口径M1同比增速从2021年一季度的平均9.7%,一路下滑到2024年三季度的平均-6.9%;新口径M1同比增速,则从2021年一季度的平均8.9%,一路下滑到2024年三季度的平均-0.9%。2024年10月份,老口径M1回升到-3%,新口径M1回升到0.7%。

四是新口径M1对于货币政策的决策和投资者的参考作用,将显著减弱。

新口径的M1在熨平了波动性的同时,也磨灭了市场趋势化变动的敏感性。这是因为居民活期存款中,有一部分实际上属于惰性资金,比如许多人都清楚,我们的父母都有等到活期存款到达一定数量之后,转为定期存款的习惯,实际上这部分个人活期存款,原本就是奔着定期存款而非消费的。与此同时,一部分用作投资的存款,投资市场活跃时,它转化为投资,投资市场冷却时,转变为活期个人存款。这部分存款,其去向其实也是投资用途而非消费用途。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用于投资的资金在收入中的占比将越来越大,活期个人存款中的投资资金占比也将越来越大。这就导致新口径的M1,将高估流通中可用于消费的资金比重,导致在一些关键时刻误导我们的判断。

【作者:徐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