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旅产业作为人民幸福产业、经济增长引擎,其热能的持续释放,彰显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与潜力。

国庆长假数据亮眼,“热辣滚烫”流量如何转化为经济发展增量?

刚刚结束的国庆长假,全国各地旅游热度持续走高,假期出行人流涌动。数据显示,全国高速公路日均交通流量达到近四年来同期新高;国际机票预订量较去年同期翻了一倍,游客旅行足迹遍布144个国家的1597个城市;城市各大商圈热力值也在持续攀升,人流量和销售额均实现明显增长……文旅产业作为人民幸福产业、经济增长引擎,其热能的持续释放,彰显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与潜力。

深刻把握旅游消费增长趋势与阶段特征

一是全球旅游业迎来全面复苏和稳步增长。2023年以来,多个国际组织发布预测报告。联合国旅游组织(UN Tourism)《世界旅游业晴雨表》显示,预计2024年国际旅游业将恢复到2019年疫情前水平,初步估计将比2019年增长2%。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TC)相关报告认为,2024年旅游业对全球经济的贡献将达到11.1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并在十年内成为价值16万亿美元的产业,将在全球范围内对各地经济、就业、增长和机遇都带来正向影响。全球旅游业将迎来全面复苏和稳步增长,旅游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仍将扩大,并将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二是我国入境游恢复速度加快。国家移民管理局已在全国37个口岸对54国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1463.5万人次,同比增长152.7%,其中通过免签入境854.2万人次,占比52%,同比增长190.1%。我国入境游恢复速度加快,海外平台出现“China Travel”热潮。今年1至6月经上海口岸入境的外籍人员数量达203.5万人次,是去年同期的2.8倍左右。国家移民管理局预计,今年下半年外国人来华热度将持续升温。

三是我国居民消费呈现阶段性新特征。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国内出游人次27.25亿,同比增长14.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2.73万亿元,同比增长19.0%。但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消费的边际增速明显放缓。这表明,大众文旅消费需求正在向性价比、多样化和高品质转变,由此会对文旅产品及服务供给、文旅企业运营管理带来重大影响,需要积极应对。

正确看待“旺丁不旺财”现象

从很多地方政府发布的数据看,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数据节节攀升、屡创新高,旅游市场“热辣滚烫”、人气旺盛,但是人均消费增速不快,存在“旺丁不旺财”现象。对于这种现象需要深入分析、科学看待。

首先,旅游业的功能与作用不止于“旺丁”和“旺财”,不能仅仅从这个视角评判旅游业发展的价值与潜力。事实上,旅游业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多领域发展的综合功能更需要重视和发挥。

其次,人气就是活力,流动即是信心,“旺丁”本身即反映了需求释放。通过“旺丁”,可以增加社会活力,提振社会信心,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从而有助于发挥旅游业作为民生产业、幸福产业的力量和效应。

第三,“不旺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疫情后游客支付能力及意愿的新变化,以及对于旅游产品结构的新需求。这对改善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增强发展信心预期以及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说明在挖掘旅游消费潜力、拓展旅游市场空间方面还大有可为。

着力推动游客“流量”转化为经济发展“增量”

在上海,这个国庆假期也是热力爆棚。据上海旅游大数据监测,长假七天本市共接待游客1862.25万人次,上海地区含吃、住、行、游、购、娱等全要素旅游消费交易总金额为269.19亿元,同比增长4.60%,主要旅游景区景点累计接待游客773万人次。未来应进一步发挥上海城市综合优势,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大商旅“流量”,转化消费“增量”,强化带动作用,激发城市活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国际文化大都市。

(一)着力吸引境外和国内外地游客,做强国际商务会奖市场

要下大功夫吸引、增加境外和国内外地来沪游客的数量规模,尤其要围绕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和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建设重点工作,着力做强国际商务会奖市场。商务会奖,是高端旅游形式的一种,主要包括商务会议和奖励旅游。商务会奖具有规模大、时间长、档次高等特点,其消费群体实力雄厚。可借鉴日本相关思路与做法,细化优化旅游客源分层分类,加大城市旅游营销推广投入,加强旅游市场精准营销。

(二)持续丰富融合型、发展型产品供给,拉长做深游客消费链

强化上海旅游的“都市型、综合性、国际化”特色优势,持续丰富文、旅、商、体、展、绿、技等融合型产品的开发供给,形成更具多元化、多层次、包容性的产品体系。充分发挥“上海之夏”消费季提供的丰富多彩的产品菜单和优惠大礼包的引流聚人气作用,推出更多面向能消费、愿消费人群的发展型、服务型、融合型的产品、场所与项目。促进上海时尚佳品、文创产品、科技新品、新型旅游购物品的设计、生产与销售,促进特色餐饮、美容美妆、绿色环保、康体养生、数字办公等都市时尚与服务消费,拉长做深游客在沪的消费链和体验链。

(三)继续优化消费服务环境,降低游客消费成本

从便捷入关程序、标识引导体系、讲解服务供给、市内交通服务、金融支付服务等方面,持续破解制约境外游客在地活动遇到的各种问题,加快建设便捷型、友好型城市消费环境。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营造更多城市休闲新空间,优化城市文旅公共服务体系。鼓励、支持更多区域和企业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消费体验空间,促进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发展。加强消费市场日常监管和问题整治,全方位为游客营造放心安心舒心的出游和消费环境。

(四)支持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提高整体经营服务能力

促进消费主要靠商旅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与经营能力的提升。从全球范围看,正是一批科技巨头、旅游行业领军企业引领推动着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与旅游产业变革的步伐。要加快培育、吸引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应用能力强的旅游创新型领军企业,大力发展广大旅游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旅游中小企业。同时,要为旅游业中小微商户和创业者成长发展构建良好营商环境,推进新技术和新平台在中小微商户和创业者中的应用,更好满足城市消费多元需求。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文旅项目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