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住院率突破20%的这一天还是来了,多项数据正在指向这一事实。国家医保局发布的《2023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我国职工医保住院率达到21.86%,居民医保达到20.7%;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则显示,2023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次达到30187.3万(3.01亿),比上年增加5501.1万人次,居民年住院达到21.4%。
与国际平均住院率12%—15%且逐年下降的趋势相比,我国住院率的增长速度无疑过快,不仅反映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急剧增加,也暴露出医疗资源分配、利用以及医保制度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
住院率飙升与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密不可分,伴随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的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同时,过去二十年我国公立医院高速发展,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也为住院率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高住院率背后所隐藏的问题不容忽视,诸如小病大治、分解住院等现象在各地医疗机构内屡见不鲜,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医疗资源,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存在骗取医保的隐患。此外,医院规模的快速扩张和“床位建一张,就用一张”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以及门诊统筹的疲软,医院应对DRG/DIP改革实施,都是导致住院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
如此高的住院率,令医保基金面临巨大挑战。过高的住院率意味着医保基金流速过快,不仅可能导致医保基金的支付压力,还影响到医疗服务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必须正视高住院率带来的问题,并寻求理性的解决之道。
首先要做的,是加强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诊疗水平,减少不必要的住院需求。通过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引进和培养优秀医疗人才,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使更多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在基层得到有效治疗。
同时,还需要深化医保制度改革,完善医保支付机制,加强对医保基金的监管,防止医保资金被滥用或浪费。通过优化医保支付政策,鼓励医疗机构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降低患者就医成本,遏制过度医疗现象,加强对医保基金的监管,确保其能够持续、健康地运行。
对于DRG/DIP等改革措施,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完善,确保其能够真正发挥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的作用。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推动医疗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方便患者就医,降低就医成本,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加强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工作也是降低住院率的重要途径。可通过普及健康知识,增强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和恶化,从而降低对医疗服务的依赖和需求。 □ 江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