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亏损12亿后,新希望再吃监管函,何时走出“凛冬”?

10月1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对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希望”,000876.SZ)发出监管函,指责其在多项信息披露中存在不准确问题,包括《关于调整回购股份专用账户股数的公告》《第九届董事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决议公告》。

监管函不仅指出了回购股份数量高于实际应留存股数,还提到其2019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和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中,披露的股份来源与实际使用的来源存在明显差异。深交所要求新希望及其管理层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避免再次发生类似问题。

此次监管函的背景,是新希望当前正处于企业发展的低谷期,业绩表现持续不佳。2024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亏损达到12.17亿元,尽管较去年同期的29.83亿元有所收窄,但依然难掩其艰难处境。

与同行相比,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均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盈利,而新希望依然处于亏损状态。牧原股份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在100-110亿元之间,新希望能否在第三季度扭亏则依然是未知数。

员工持股计划终止背后的隐情

新希望在过去几十年中,依靠养猪和饲料业务取得了不错的市场份额,但随着行业形势的变化,内部战略调整迟缓、外部信息披露不准确等问题逐渐显现。

此次监管函中提到的回购股份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公司治理的担忧。虽然回购股份是一项常见的资本市场行为,旨在提升投资者信心,但新希望在披露回购细节时却出现偏差,回购的股份数量超过了实际应留存的股数。

此外,新希望在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和员工持股计划中,未能如实披露股份的来源与实际使用的差异,也显示出其在企业内部管理上的不严谨。

2022年,新希望推出了员工持股计划,旨在通过股权激励员工,提升业绩,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然而,到了2024年9月底,新希望第九届董事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上正式审议通过了终止该持股计划的议案。公司在公告中提到,由于行业市场环境的变化,继续实施持股计划已难以达到预期的激励目的。

自2021年以来,公司业务进入持续亏损期,净利润一度巨亏95.91亿元,股价下跌、市值缩水。这意味着,继续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无法为公司带来有效的激励,反而可能加重员工对公司前景的不安感。

相比之下,其他猪企则表现出更为积极的态度。温氏股份和牧原股份等都积极回购股份,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显示出对未来业务的信心。然而,新希望在此背景下,却选择了终止员工持股计划,显得尤为突兀。

财务压力:高负债率与现金流困境

从2024年半年报来看,新希望的财务状况也不容乐观。虽然公司在二季度实现了盈利7.2亿元,但上半年整体仍亏损12亿元。此外,饲料业务和猪产业表现不佳。饲料业务收入同比下滑16%,占总营收的66.33%;猪产业虽然收入微增3.02%,但其毛利率仍为负值,经营压力巨大。

值得关注的是,新希望的现金流问题也愈发凸显。2024年上半年,公司货币资金为108.08亿元,而短期借款却高达196.5亿元,长期借款更是达到247.53亿元。

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72.99%,自有现金流为-7.21亿元,而去年同期则为4.36亿元。这意味着,公司或面临资金压力,现金流入难以覆盖高额的短期借款和长期负债。

为了维持正常运营,新希望采取了多种融资手段,包括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可转债等。这些手段能否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仍有待观察。

据蓝鲸新闻报道,2016年时,新希望的资产负债率仅为31.66%,在此之后一路上涨,到了2024年一季度,其资产负债率高达74.03%,为上市以来最高水平。与此同时,随着新希望业务规模的扩大,其总负债也呈现持续上涨态势。

2020-2023年,新希望的总负债分别为580.73亿元、862.55亿元、929.64亿元和936.8亿元,节节攀升,而截至今年6月底,新希望的总负债为904.83亿元,整体负债规模开始缩减。

行业困境与挑战:走向微利时代

新希望的困境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整个养猪行业面临的一个普遍现象。

自2021年以来,生猪行业进入了持续亏损的周期,行业整体面临供需失衡问题。虽然2024年上半年猪价一度回升,但进入9月份后,生猪价格再度下滑,市场供给过剩的问题依然未能得到根本解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中旬的生猪价格为19.2元/公斤,环比下降3%。猪价的持续下滑意味着生猪养殖企业面临的盈利压力加大,尤其对新希望而言,其生猪产业毛利率已为负数(-4.05%),这直接导致了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的恶化。

随着行业逐渐走向微利时代,未来养猪企业将不得不更加注重成本控制和精细化管理。新希望在成本优化和管理提升方面已做出一些努力,例如公司在猪场的数智化升级和降低养殖成本上取得了一定进展。

数智化转型:未来的希望?

在当前行业寒冬下,新希望寄希望于数智化转型,通过科技赋能来提升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公司在智能养猪方面的投入逐渐加大,研发了一系列智能化应用设备,包括第三代携式估重设备。该设备能够在短时间内精准测量猪只体重,帮助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

据《中国企业家》报道,新希望掌舵人刘永好曾表示“我们转型的关键还是,更加聚焦主业,更加科技化。以科技来武装,提高智能化、数字化水平,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提升抗风险能力。我们在育种、节粮、智能化、数字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少突破,低谷期我们没有停止科技的投入和发展。”

智能化的全面铺开,被视为新希望在养猪行业中提升竞争力的重要策略之一。然而,数智化的投入能否在短期内带来显著的盈利提升,仍然存有疑问。尽管公司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升了生产效率,但行业整体供过于求的问题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缓解,猪价的持续下行可能会削弱科技带来的成本优势。

同时,数智化转型的高投入也增加了公司在资金上的负担。如何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维持技术研发和创新,是新希望未来发展的另一大挑战。

此外,新希望也在积极调整业务布局。去年12月,公司公告称,拟将旗下子公司山东中新食品集团有限公司51%股权出售给中国牧工商集团有限公司,交易价格合计27亿元。同日,公司还宣布将旗下德阳新希望六和食品有限公司67%的股权转让给海南晟宸投资有限公司,交易作价15亿元。

对此,刘永好表示,“之前不少人诟病新希望六和业务摊子太大,说你们的禽、猪、饲料、食品,这4块任何一块拿出来,都可以单独做一个上市公司,产业链太长了。所以我们也在想,为什么总被质疑,我们也在反思。确实,公司太大了,有了大企业病,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