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想活久久...
图: Jean-Michel

A股进入调整阶段,终于不用叨叨股票行情了。

聊点儿别的吧~~

前几天呢,越小保给我推荐了一本书: 《医生,你在想什么》

算是一本入门级看病指南。

很通俗,不失风趣幽默。 写给 普通人 看病和健康建议 ,以及一些常见病该怎么诊断,怎么选择更适合的医生。

怎样看病省钱,等等;

作者 王兴医生,是北大第一医院胸外科 副主任医师。

这本书不错,刷新了我挺多关于健康疾病的看法,可以聊聊~

比如,作者写到——

医生能治愈的疾病并不多。

因为相当大一部分疾病,是「 自限性的疾病」。

啥是自限性?

就是这个病,到了一定程度它自己就会好。

感冒就是。

这个我有心得。我家娃感冒,很多医生看诊之后,有时会建议先不要吃药。

所谓的感冒药,并不是直接治病,而是缓解不舒服。

哪怕不吃它,感冒也能自愈,多喝水多休息就好。

只是过程会比较难受。

作者就说了——

如果体温长期在39-40度,会容易引起其他损伤,医生就会想办法控制体温了。

书里的不少知识点,能缓解 老母 亲焦虑。

haha~

作者说:

人类真正能治疗的疾病并不多。 多数看起来的治病,不过是采用了一些手段让人扛过不舒服甚至是危险的状态,然后一切都依靠人体强大的自愈能力。

又比如,有一个病,叫系统性红斑狼疮。

这是由于自身免疫能力太强,把自己的器官也当成敌人,去疯狂攻击了。

这个病也没有针对性药物。

最佳的治疗,是用激素抑制免疫功能, 减轻炎症分子给 各种器官 造成的损伤。


因为我写理财嘛,难免关注经济话题。

怎样节省看病的花销呢?

作者说,他挺喜欢坦诚的 病人。

像有的病人会直接告诉他——

“我家里条件一般,如果能用医保报销范围内的,尽量用医保报销,谢谢您。”

这种就挺好,是有效沟通。

好的医生会在选择药物、器械的时候,尽可能帮你省钱。

haha,我之前带家里保姆阿姨去看病时,也跟医生说过差不多的话。

医生点点头,给开了20多块钱的药。

阿姨很满意。

作者说——

我们要尊重医生的时间和专业知识,但不要害怕表达诉求。

什么是你最看重的,就第一时间告诉医生。

作者有时挺毒舌——

很多闺蜜团想着“结伴养老”, 但这并不容易。

“养老小别墅是否依山傍水不是关键,关键是旁边有没有三甲医院。”

一次脑梗在迅速的溶栓治疗后也许就安然无恙了。

但错过时机的话,未来十几年的瘫痪在床、喂饭、端屎…

人性在养老这件事面前经常暴露出丑陋的一面... 伺候“瘫痪的闺蜜”,不是闺蜜养老的初衷。 于是,闺蜜是否身体健康、有无早发脑中风家族史、是否配备了充分的重疾(含长期护理)保险,也许会成为“闺蜜养老团”的入会标准之一。

现代人的平均寿命不断增加。

这本书的作者说——

活得足够长,疾病就成了长寿的一种副产品。

很多之前的致死病,现在可以医疗手段缓解了,让人继续活下去。

那 世界上 有没有寿终正寝、 无疾而终的情况 ?

作者回答是:

没有。

疾病是人衰老过程中,量变产生质变的结果。

无人可幸免。

只不过以前有些病发生了,没有被诊断出来而已。

我可以多说两句——

寿命因素在长期理财中不容忽视。

对收息股,养老年金险...持有者来说, 寿命可能会是一种福报。

用更长的生命,享受更多复利回报。

前提是健健康康地存活下去。

回到这本书,作者说——

大病不存在提前预警信号

我们所能感受到的绝大多数信号,都是疾病在终末期才反映出来的。

他有个朋友体重三个月内下降了20多斤。

朋友以为是自己减肥 战 果呢。 但浑身剧痛才发现是癌症晚期

那么,假如你想活得久久的:

定期体检相当有必要

几乎是目前唯一有效的常见病预防办法。

当然,生活中也还是有些预警信号。

一旦出现,要适当注意的!

比如,有些痣长在手心脚心上,或者有的痣最近变大了; 眼睑下垂; 不明原因的发热; 大便 带 血; 焦虑 等等 。

别大意了,尽早去医院就诊。

作者给了挺多实际建议。

比如 体检,该去体检机构还是医院?

他说——

三甲医院的准确度会比体检机构更高,但就诊体验会差一大截。

所以, 不妨在体检机构做一次流程简洁的体检。

发现什么问题,再有针对性地去医院进行定向检查。

另外。

不同体检项目,检查频率也不一样。

像甲状腺B超,可以一年一次;

胸部CT、幽门螺旋杆菌等等,可以1-2年查一次;胃镜是3-5年/次…等等。

作者会用生活化的比喻,解释复杂名词:

比如描述肿瘤——


一个肿瘤,就像是秧苗上长了害虫。一开始害虫少,可以用剪刀把这部分去掉,这就是手术; 如果担心这局部存在的虫卵以后可能死灰复燃,可以用日光照射法巩固,这就是放疗; 如果虫子到处都有,只能喷农药,杀死害虫,虽然秧苗也会受影响,这就是化疗; 通过高科技发现这个虫子身上有一种特殊的标记,秧苗没有,就可以设计一种特殊药物定向杀死害虫,这叫靶向治疗; 最后,还可以调动秧苗自身抵抗力,来赶走虫子,这是免疫治疗的设计逻辑。

这本书微信读书上也有,读起来很简明通俗~

哪怕你是医学小白,也不会觉得枯燥。

我是买的实体书,看完感觉还蛮受用的,收获满满。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离不开病痛,也难免有去医院的时候。

多了解点相关知识,有利无害。

ps.

好几处地方给我看笑了。

比如作者有一次坐飞机,遭遇强烈的气流颠簸——

我隔壁的小妹妹叫得很大声,但我没有嘲笑她,因为我叫的声音更大。 紧接着广播传来,说后排有乘客受伤,需要求助医务人员。 坦诚地说,我在这一刻解开安全带,站起身,对着惊讶的邻座小妹说句“借过一下”,我真的有被自己装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