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万人涌入广交会,世界见证中国外贸新变化

作者 | 洋紫

编辑 | 刘景丰

10月中旬,秋日的广州仍然是30度的高温。15日,我坐在深圳前往广州的高铁上,车厢里非华人的面孔要多于华人,他们提着大号的旅行箱,讲一连串互相都听不懂的小语种。同座是一位来自秘鲁的商人,此行的目的很简单——进货,在中国选择一些高性价比的摩托车头盔。

终于来了,第136届秋季广交会。广交会,全称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创办于1957年,分春秋两季,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商品最全、采购商最多且来源最广、成交效果最好、信誉最佳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被誉为中国第一展。

今年秋季广交会分三期,分别聚焦“先进制造”“品质家居”“美好生活”题材。第一期是10月15-19日,以电子家电、工业制造、车辆及两轮车、照明及电气、五金工具以及进口展为主;第二期是10月23-27日,以家庭用品、礼品及装饰品、建材及家具和进口展为主;第三期则从10月31日-11月4日,以玩具及婴童、时尚、家用纺织品、文具、健康休闲、乡村振兴以及进口展为主。

展会第一天,从高铁站、飞机场到广交会展馆的路途中可以看出,攒动的人流涌进了广州。“今年人是真多啊”,不少参展商感慨。

广州海关统计也显示,10月以来,广州海关监管广州口岸日均入境人数超2.3万人次,日均进境航班超157架次,同比分别增长约44%和32%。

热潮下,也有看客尝试通过二手路径观展,在闲鱼上,原价200一张的参展门票,已经有标价800块的,还不包邮。

在我们交流中得知,距离这位秘鲁商人上次来广州,已经是四年前了。他并非同业中参加广交会频繁的一个,相比每年都来的“广交进货商”们,他属于相对佛系的。

规模上看,本届展览总面积155万平方米,展位总数7.4万个,线下展参展企业超3万家,展出主题包括电子及家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及智慧出行、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智慧生活等题材。往届境外采购商近25万人,相比史上最大的一届广交会,参展企业2.85万家,本届也仍然可见在规模上不断走高的气势。

数十万人涌入广交会,世界见证中国外贸新变化

因为货品丰富,对大部分参展商来说,发现商机,仍是商家参加广交会的首要KPI。

然而,随着各大展会的变多,中国商品也能够在更多国际展会中亮相。相比之下,广交会更多客户来自亚非拉国家,实际带来的成交额只能占到整体不足10%。

有消费电子行业参展商向霞光社笑称,“这里是一带一路大卖场,卖出去的都是老产品,但是需求量足够大。”

一名主要做俄罗斯消费电子产品的采购商告诉霞光社,他几乎每年都会来采购两次,从广交会,可以看到市场上有哪些新产品,进货,是采购方的第一需求。

一路感受下来会发现,广交会也正在变化,可以总结为:品牌感、科技感和新动能。

先说品牌感。今天的广交会,不只是一个拓客渠道,更多是为了交流、加强客户性和品牌露出。

一家做装修用工具产品的展商表示,他们来广交会除了拓客外,更多的目的是为了联系、维持客户和做品牌露出。“我们每年都至少会参加一次广交会,主要是见见老朋友,看看对手的新品,也讲讲我们的新动作。”她向霞光社表示。

再说科技感。本届广交会的产品,非常突出的特点是,更智能、更高端、也更创新了。

一方面,对于近年来全球都在关注的新能源产业,展区首次增加了氢能新题材,新设储能产品专区,吸引了新能源参展企业110多家。

另一方面,品类不只停留在制造简单、可以铺货的类别,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等称号的企业8000多家,比上届增长超过40%。“新三样”、数字技术、智能制造相关题材企业约3600家,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14000多家,通过各类国际通行认证的企业18000多家。

智能化方面,智慧生活、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生产线等专区吸引企业近400家,展位规模超1500个。

数十万人涌入广交会,世界见证中国外贸新变化

展会现场随时可以“玩起来”,馆内首次亮相的新品也包括人形机器人、无人驾驶产品、泳池机器人、割草机器人等等创新性产品。不少来参展的外国人直接在现场开始直播,让全球采购商看见世界产品。

第三是新动能。今年是亚马逊首次登上广交会。在亚马逊全球开店的微信官方公众号上这样写,“亚马逊全球开店首次亮相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向与会企业展示其全面的出口跨境电商服务及领先的全球资源,分享跨境电商领域的新趋势、新机遇,并探讨如何通过出口跨境电商为外贸带来新动能。

作为外贸的主要场所之一,广交会的跨境电商展区虽然不如炫酷展品的商家展位那么热闹,但有余力的展商,都会去探索一下新的可能性。

外贸形态的不断变动,也推动了服务商业态茂密。在展会现场,翻译、物流、支付等跨境服务环节的展位和广告比比皆是,同样是对全球贸易良性发展的促进。

对一部分参展商来说,广交会也是测品的地方。在这一可以直接面向国内外商家的全球市场,可以直接面对各式各样的商家。一名电动车参展商表示:“什么样的品适合B端卖,什么样的适合做C端渠道,在广交会上看看需求方就能知道。”

Abdul Lotief是孟加拉的一名家庭电器贸易经理,“作为一名商人,我多次参加了广交会。这里是一个重要的平台,我们可以从全球客户那里获得直接反馈。”近年,他先后访问了泰国,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日本等地,去寻找更合适的产品。“值得注意的是,供应链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甚至廉价超市的低端和中端产品也在全球范围内采购。”他表示,买全球、卖全球成为趋势。广交会给来自全球的商品一个展示的机会,也给全球商家看到全球商品的机会。

“广交天下 互利世界”,如其所称。更重要的作用是,广交会在今天更像是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世界贸易组织不久前发布的《货物贸易晴雨表》显示,全球货物贸易景气指数为103,高于基准点100,比今年3月发布的100.6略有上升。而根据10月发布的《全球贸易展望与统计报告》预测,全球商品贸易将在2024年增长2.7%,2025年增长3.0%。

这是一种复苏。我们也同样可以在广交会的人潮中发现这种复苏的迹象:上一届广交会签约金额比上届增长了10%,约为247亿美元,但还是远低于2019年底疫情前举办的上一届广交会的294亿美元。有起落,但未达理想状态。

数十万人涌入广交会,世界见证中国外贸新变化

从1957年,首届广交会的19个国家和地区、仅1200多名采购商,到如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余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广交会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68年里,随着商业形态的变动,来往的商人中,目的、产品、交易方式也在不断发生迭代着。

会场中,逛展的参展者常有俩俩结伴的,多是中国人和外国人的组合模式。全球舞台上,通常也需要这样的携手,才能消除信息差、补齐自身短板。正像全球贸易下的市场选择,本质一直都是解决沟通壁垒、找到全球优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