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由网易财经主办的“2024网易财经ESG趋势论坛”在深圳国际低碳城举行,主题为“拥抱新时代,碳路ESG未来”。本届论坛由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导,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提供专业支持,论坛支持单位还包括中国标准化协会、广州市绿色金融协会、深圳市南山区金融行业协会、Wind ESG、大湾区碳中和协会。来自政府、学界、企业界、金融机构的嘉宾出席了本次论坛,并基于ESG议题发表重要演讲与深入交流。
中财大绿金院特邀研究员、联合国可持续发展ESG高级策略顾问陈颖雯在论坛上表示,目前国际上关于企业ESG管理的标准众多,包括ISO体系的ISO14067、GHG Protocol、PAS 2050以及欧盟的PEFCR等,企业在不同地区的上市或出口过程中面对差异化的难题。她建议企业应“以终为始”地选择和使用标准,考虑合作伙伴和企业自身发展目标,并具备全局观,并强调企业应拥抱市场和政策合规趋势,积极开展碳足迹管理工作。
陈颖雯也表示,企业需要共同跟进政策标准,利用数字化平台等智能手段进行数据互通,并持续推动能力建设。她分享了地方政府在推动碳足迹管理方面的政策和补贴,如深圳对产品碳足迹的补贴政策,以及零碳工厂的补贴,鼓励企业要充分利用相关方面的政策红利和补贴。
以下为现场实录:
胡建宇:我是德勤的合伙人胡建宇,今天非常高兴来到这个论坛。
我不知道各位嘉宾是不是跟我有一样的感觉,我觉得今天论坛的水平非常高,不管是刚开始的王忠民理事长和季晓南主席做的主旨演讲,包括前一轮的圆桌分享都非常好。
从安排上来看,大家还记得刚才季晓南主席讲过未来对于可持续发展建议的时候,第一条建议是未来要建立好的标准,标准提到两个,分别是ESG和碳,包括温室气体排放和碳交易的标准,正好对应两个圆桌话题非常贴切。
这一Part讲到“双碳”目标核心还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风险,特别是面对巴黎协议下确定的控温的风险,也特别是在2020年9月份习主席庄重地提出在2030年达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整个目标的提出,从国际国内社会,从理论界、政府到企业界都做了非常重要的推进工作。
今天这个圆桌就这个话题展开讨论,一方面了解一下政策面和理论实践面了解全球或者是国内的一些新的发展动向;另一方面也请几位企业界的同事给我们详细分享一下企业界的做法和面临的挑战,给在座各位嘉宾更多的启示。
今天第一个问题先提给圆桌从学术界来的朋友是陈颖雯女士,您很多实践在联合国和低碳方面做了很多,我想先请教您一个问题,目前在国际上关于企业碳足迹管理的标准或者是最佳实践是什么,以及这些实践可以给中国企业带来哪些借鉴,中国企业践行这些的时候可能会面临哪些挑战?
陈颖雯:谢谢主持人。
今天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碳这块的事儿。因为我在碳圈确实有十几年了,我们国家参与国际碳交易是2005年左右,我是2009年入行的,伴随着国际和国内碳市场的变化也出入了不少机构,可能在座有国网应大来的同事,我之前也在国网执行碳资产,现在在中央财大绿金院继续做碳的研究,所以说也是来自于企业、来自于研究机构的背景。
碳这块的标准非常多,刚才有专家老师提到了,包括企业也有讲到碳排放的标准,有企业的碳排放、组织碳排放和产品碳足迹。今天圆桌的主要的论点是产品碳足迹的核算。还有碳减排的标准,所以说很多,而且国内国际众多,这是一个现实问题。
刚才几位嘉宾和老师分享的一样,ESG的标准也非常多。现在是ISSB做大统一,但是GRI还没有统一,碳的标准就更别说了,我们国家也在加紧布局当中。现在可以看到用得比较多的标准是ISO体系的ISO14067,它是产品碳足迹的标准。GHG Protocol是国际上用得非常多的标准,跨国企业用得非常多。还有PAS 2050是英国体系下的标准。欧盟现在卡我们的脖子,欧盟碳关税体系是PEFCR是关于环境足迹,里面包括碳足迹的标准。在座肯定有关于电池的,比亚迪肯定有电池,这是我曾经任职的友商,我曾经也是在汽车产业链的公司,电池这块今年5月份才出来了欧盟电池条例也叫电池法的碳足迹标准,现在还是征求意见稿还没有定下来,所以标准非常多。
说到标准怎么用,大家就非常头疼了。刚才丽珠集团的杨亮总就提到了我们要看满足的是什么样的要求,企业有的是上市公司,上市的是欧盟的还是美国的,还是内地或者是港交所的,有相应的ESG或可持续的披露要求,也有一些推荐的标准。再比如企业是出口欧洲,那么欧洲是我们的目标市场,是不是涉及到欧洲CBAM的6个产品类别,那么要参考相应的PEFCR的核算标准;是否是欧盟电池条例的范畴,或者是产业链上的企业要出口到欧洲并且涉及到的,它有一个产业链传导的效应。欧盟电池条例的碳足迹标准5月份征求意见,目前还没正式发布,其中对于绿电绿证交易抵消电力碳排放,目前是都不接受的,和CBAM中接受绿电交易的就有差异。还有一些倡议组织,比如加入SBTi科学碳目标,就需要用到GHG Protocal的碳足迹核算标准等等。
企业要用什么标准还是得“以终为始”地看待问题,包括合作伙伴的目标是什么,企业发展规划的目标是什么,也要有全局观去看待。
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相信后面来自几个大厂的嘉宾们肯定会有很好的分享,他们在企业碳这块尤其是产品碳足迹这块用什么标准,有什么样的实践。
包括刚才丽珠集团和蒙牛集团的评级那么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他们的产品碳足迹做得很好,大家可以看一下MSCI的ESG指数里有35个指标有4个是关于气候变化和碳的,对于气候变化和碳这块的分值不同行业受到气候的影响及它对于气候环境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分值是5%到30%多。
在座有曾经的友商汽车行业,前年我当时所在的汽车集团就有品牌,国际性的品牌分值占到17%。对于所在的行业这个分要不要,产品碳足迹做不做,如果是3A评级肯定做得非常好,我们可以借鉴一下在座的,包括在一些行业里所在产业链里做得比较好的企业,尤其是它在评级方面做得比较好的,表现比较好的都可以看一下,包括评级里的标准有没有涉及到碳的都可以参考一下。谢谢。
胡建宇:非常感谢,四家企业分享得非常好,最后到您这儿希望给他们一些更好的建议,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好。
陈颖雯:我可以说两个字,都快“词穷”了。其实在场各个企业,我们的链主企业已经在下很大的功夫在所在的行业、产业链带着大家一起走,大家也感受到了最难的点其实是怎么带好产业链一起做好这件事情,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问题。
最后有几点建议:
首先是借用王忠民理事长刚才分享的,要尽快拥抱,拥抱这个市场也好,政策合规也好的趋势,开展这项工作。刚才蚂蚁的张总说了先做起来,其实做的过程中肯定有很多问题,包括数据找不到,没法提供,难以获得,我们先做起来,把数据库各方面的数据用起来,这是我们可以迈出去的第一步。也不用太纠结,现在不要去出口,也不要上市,可以先用国际化的标准,这里也分享一下我们国家9月份已经出台了我们国家的国标GBT。国家是依照ISO14064,它的标号也特别好记,GB/T 24067在9月份出台,在10月1日正式启用了,所以如果说在座各位不知道“终”是什么,可以先用我们国家的标准做起来,踏出这一步,也响应产业链上的号召,跟产业链一起合作。
第二是政策标准层面还是要一起共同跟进,这也是我们要拥抱的趋势,这个过程中有两个点:一是刚才提到很多数字化的平台,数据怎么样进行互通,这些新的手段,AI时代的新的措施手段可以用好,这是我们要积极拥抱,也是抱住链主企业的大腿积极拥抱,去分享数据。当然可以从标准的角度、合规的角度把必须要披露的先披露起来。二是刚才一直说到的能力建设,刚才秦总也说到叫赋能供应链,还有各位老总也提到一把手一定要达成共识,最高的企业领导人有这个共识,供应商的最高企业领导人也有这个共识,这件事会更好推进。同时要给到足够的能力建设,它是持续的,刚才说到政策标准这么多,我们国家也积极推进,我们国家从2021年碳达峰的工作方案开始就提到碳足迹的体系建设,今年密集出台至少3-4个政策都是围绕它的,后续还有一系列的专门标准也要出台,都在进行当中。这些也是能力建设当中要共同把它跟进好,分享给供应商,分享给相关的合作伙伴的。
这里也想再分享几点,在国家的政策之下各个地方也有驱动力,带着供应商享受这个政策红利,比如说碳足迹这块,如果说做产品碳足迹是可以申请地方补贴,深圳已经有了,是去年就已经出台了,应该是5或者是10这个度做产品碳足迹。
同时灯塔工厂、零碳工厂会涉及到产品碳足迹,如果达到了这样的指标,零碳工厂也是有相应补贴的。是不是这些信息也能够在能力建设过程中给到。
刚才张总也提到了绿色金融这块相关的信息,像严展院长这边也有很多金融方面的资源。在金融体系很重要的撬动产业链发展的资本这块,我们国家也在推进绿色金融的创新和实践,这也是跟“双碳”的国家战略密切相关,这些也是在未来企业开展这项工作可以深入探讨和进一步地融入到供应商的合作和管理当中的。这些可能是我对于企业,从企业供应商合作上的建议。
最后,我有两句话:
“以终为始,方为始终。”这其实也是我的个人签名,还是要看目标,对齐企业所在的产业链,我们的合规和市场的目标,这是企业的终。
“从我做起”,刚才张总和几位老总也提到过,我们很小的一些点是能够“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
我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小互动,在场的嘉宾也猜一下,包括主持人。如果100㎡的办公室关灯1小时能够节省下来落叶松多少棵一年的碳汇量?猜一下好不好?
胡建宇:至少是1棵吧?
陈颖雯:那肯定有。大家可以猜一下,给几个选择。10棵、50棵、100棵?
胡建宇:50棵吧。
陈颖雯:是50棵,差不多的平均水平。
还有一个问题是如果是电车代替油车开一年,大概是多少棵落叶松一年的碳汇量?
胡建宇:给一个选择的范围。
陈颖雯:是50、250、800、1000。
胡建宇:肯定是800。
陈颖雯:差不多是250棵,所以我们从地点做起,包括影响我们自己的员工、我们自己,蚂蚁影响了公众、影响了中小企业,从地点做起。这是很希望在每个场合大家能够一起分享和一起来感受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