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衣库与新疆棉:新闻学的魅力时刻

文/洛水钟鸣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在BBC记者对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的一段9分钟的采访里,有不到30秒的时间聊到了一个奇怪的话题。

记者:“新疆棉的问题在最近几年成为了话题,(之前)您以政治中立为由没有回答,那么现在(优衣库)有没有使用新疆棉,能否得到您一个确定的回复?”

柳井正:“我们目前没有使用新疆棉。(如果)您一定要问是哪里的棉,嗯……再说下去(这个话题)就政治化了,我们就此打住吧。”

然后这个话题就聊完了,接下来俩人继续聊别的。应该说,柳井正还是比较聪明的,他多次强调自己只想做生意,不想选边站队,只是他大概也知道,保持中立已经越来越不可能,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要求所有商人必须先选边站队,再做生意。不过他还是谨慎地保持着脆弱的中立。

可是BBC的“新闻学天才”们很快给他上了一课:当BBC把这段新闻报道出来的时候,大标题就变成了“优衣库不会使用新疆棉”。

于是,舆论瞬间哗然,“爱国博主”们可算又找着流量了。

从“没有”到“不会”,看起来很接近的一词之差,成就了带英搅屎棍的又一次辉煌业绩。

但仔细想想,什么叫“没有使用”?意思就是在目前优衣库的棉制品的原料中,没有新疆棉。这是一个事实。

那什么叫“不会使用”?意思是优衣库出于某种原因,拒绝使用新疆棉。这是一种态度。

显然,柳井正说的是事实。现在优衣库就是没有使用新疆棉嘛,他说,他不说,事实都是一样的,这一点不会因为他说与不说就改变。

但BBC的“新闻人”们轻轻一个“春秋笔法”,就把事实改成了态度。他们非常清楚,事实不会形成热点,否则随便一个自媒体人,随便翻出一件优衣库的衣服,指着上面的成分标签拍一段“你凭什么胆敢不用新疆棉”的视频,都可以制造热点了。

然而态度会形成热点,因为态度容易因立场不同而引发对立,有对立就会有争吵,有争吵就会有热度。特别是,在中日关系缓和的当下,他们尤其需要这样的热度,以便进一步煽风点火,推波助澜,搞事情

可能有人会问了,他们怎么会这么笃定,这种事会有热度?老百姓这么容易上当的吗?

那当然了。BBC这帮人,人品固然并不高明,可他们做新闻的专业性,那是太高明了。他们非常明白,这世界上肯定存在一大批这样的人:

只要听到第一句自己不爱听的话,立即开喷,绝不会再去听第二句。什么语境背景前因后果上下文关系,统统不管。

这就给BBC“新闻人”断章取义、操弄“民意”提供了极大便利。

而且,这群“新闻人”绝不害怕事情穿帮,因为他们知道,那些人哪怕真的了解了前因后果,他也理解不了。

比方说,你费了半天劲,说得唾沫都干了,终于让一个网友知道了柳井正说的是“我们没有使用新疆棉”而不是“我们不会使用新疆棉”,他依然会义愤填膺地质问:“你既然想跟中国做生意,凭什么不用新疆棉?”

你看,他自动把“热爱中国”和“用新疆棉”划上了等号,在他眼里,“不用新疆棉”=“不爱中国”,就跟他认为“不用华为手机”=“不爱国”是一样的。

至于有没有一种可能,是人家用不起新疆棉?有没有一种可能,作为一个中端品牌,为了控制成本,根本不会使用任何一种高端棉花?甚至有没有一种可能,新疆棉年产量本来就那么多,压根不可能世界上所有服装都用新疆棉,很过国产服装也不用新疆棉?

他不管。在他的脑海里,“日本历史上有侵略行径”=“现在日本依然包藏祸心”=“所有日本人都是坏人”=“柳井正就是故意的”。他这个逻辑完美闭环了。

所以BBC的“新闻人”们有恃无恐,完全不怕把戏穿帮。他们知道,被仇恨和偏见浇灌起来的灵魂只能理解仇恨和偏见,而作为提供仇恨和偏见的源泉之一,他们本身却“超然物外”、“冷眼旁观”。

这真是新闻学的经典时刻,高光时刻,魅力时刻。

优衣库与新疆棉:新闻学的魅力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