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即将收官。22万平米的展会规模创下历史新高,展车总数1171台,其中新能源车512台,几乎占据半壁江山。
2024年11月16日,广东省广州市,第二十二届广州国际车展。图/视觉中国
11月14日,车展开幕前一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宣布,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这一里程碑的国家。
11月15日,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受邀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并做主题演讲。现场响起热烈掌声。
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掌声不只是给蔚来的,更多是对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集体致敬。
刚刚过去的10月,中国汽车取得了另一个重要突破:中国品牌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攀升至74.6%。
回望过去1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体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却也并非不是一帆风顺。尤其在2019年,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24.2万辆,而上一年的累计产量是127万辆。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2019年是一个寒冬,也是一个起点。
从寒冬开始,置之死地而后生
对于整个中国汽车行业而言,2019年可谓一波三折。
政策层面,合资车企股比开放、进口汽车关税下调、新能源补贴退坡、双积分政策和“国六”开始实施;行业层面,外资品牌新能源车强势来袭、不少国产品牌濒临退市、跨国并购传闻纷飞;舆论层面,“车顶维权”和“水氢汽车”的闹剧,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热议……
在此之前,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虽然也谈不上一路坦途,但整体基调始终向好,一个几乎从零起步的产业,一步一步成为新世纪中国经济最辉煌的亮点之一。
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中国汽车年销量从208.86万辆增长到1300万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
在第二个十年里,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从7619.31万辆增长到26150万辆,平均每6人就有了1辆车。
2019年,仿佛是一个分水岭。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汽车累计销量为2311万辆,同比下降9.1%。其中,乘用车累计销量为1923.1万辆,同比下降10.5%。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寒冬骤降的直接原因在于行业周期问题,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量红利期已过。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中国汽车行业“大而不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仍旧缺乏抵抗风险的体质。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基于历史原因,毕竟中国汽车行业从零起步,通过仿制与引进,通过市场换技术,才一步步完成了工业化和规模化,但进一步通过“自主创新”达成高端化和领先化这一目标的进程,却始终步履维艰。
新能源汽车被寄予厚望,但在2019年的寒冬里,主攻低端市场的国产品牌,以及已经意气风发了好几年的造车新势力,双双遭遇重创。
这也让新能源汽车品牌在2019年备受质疑:补贴退坡就滞销,新能源汽车是不是一个谎言?
彼时新一轮造车热潮下,无数资本涌入了新能源汽车赛道,借着趋势与政策,造就了一场鱼龙混杂的繁荣,但是,仅靠“无造车经验、无生产工厂、无造车资质”的投机者,不仅造不出一辆好车,也会毁了中国汽车来之不易的辉煌。
因此,有媒体将2019年形容为造车新势力的生死局。但置之死地而后生,也往往开启于寒冬之时。
蔚来样本:科技突破与先进制造两条腿走路
作为中国新能源行业首个真正的高端品牌,蔚来在2019年也走到了十字路口。
2019年底,“蔚来命悬一线”“李斌遭遇滑铁卢”“2019年最惨的人”等说法屡见不鲜。彼时,融资问题和生产问题始终缠绕着进步的脚步,大量专利支撑起来的“科技力”如何转化为“产品力”,对于蔚来创始人李斌而言,皆为困扰。
穷则思变,正是在2019年的寒冬里,两个启发让蔚来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第一个启发来自于同行。
2019年1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奠基,当年12月第一辆整车下线。
作为首个外商独资新能源汽车项目的特斯拉“整车制造”,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的“特斯拉速度”,为特斯拉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让整个中国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行业为之一振。
鲶鱼效应,迅速扩散。包括李斌在内的从业者开始重新思考造车这件事,“必须得从概念,回到制造,让技术领先与先进制造两条腿走路。”
第二个启发来自于新的合作伙伴。
2019年年底,李斌给时任安徽省投资集团董事长陈翔发信息拜年,直接催生了“合肥投资蔚来”的佳话。
“为什么不找合肥市政府谈谈?”陈翔的话,启发了李斌,不同于资本方,地方政府不仅实力雄厚,而且可以造就产业集聚,对于蔚来而言,是更好的战略合作伙伴。
后来,多家合肥市国资公司组成的战略投资者,向蔚来中国投资70亿元,不仅让蔚来更轻松地度过了寒冬,实际上也让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了拐点:既是脱虚向实的拐点,也是从单一品牌到产业思维的拐点。
这直接催生了此后5年间,整个行业发生的系统性变化,或者说,进化。
改革开放之初,国外某品牌高管来到上海汽车生产车间,被此起彼伏的榔头声惊呆,直言,这是“爷爷辈”的生产方式。1986年,在参观完中国桑塔纳工厂后,德国明镜周刊记者感叹于中国工业基础之薄弱,中国生产流程之不规范,在文章中形容中国为世界的孤岛,几十年内无法自主造车。
然而,今天的中国汽车制造场景,已经让世界瞩目和震惊。
蔚来正是当前中国汽车智能制造的典型代表之一。
在位于合肥高新区的超级工厂——新桥蔚来第二工厂内,橘红色的机械臂一把举起车门,通过AI视觉识别与智能机器人操作,仅需98秒,4扇车门就能稳稳安装在车架上。车身车间内,941台机器人各司其职,1分钟即可下线1辆整车。
先进制造带来的不仅是效率,还有“品质”和“个性”——这才是“高端化”的关键。
据了解,人的视觉能识别到的误差是0.2毫米,但蔚来的要求是0.05毫米,这样的误差虽然已小到不影响观感,但会影响行驶中的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只有先进制造,才能造就极致的安全和舒适。
定制化则是这座超级工厂的另一个显性特征。传统工业生产线,一条生产线只能生产一款车型,但一条“柔性”生产线可以让单一生产线并行生产多款车,以及超过359万种个性化配置。
无数细节的提升,带来了最终品质感和体验感的提升。也终于让中国汽车,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豪车。
无数“中国好车”在这样的超级工厂里被生产出来,不仅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也逐渐取代众多海外传统汽车豪强品牌,成为进博会、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世界制造业大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世界级别展会的礼宾车。
高端化突围、技术性突破并非朝夕之功。蔚来能够成就当前的地位,能够成为本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贵宾指定用车品牌,向大会提供蔚来ES8、ET7、ES6等三款车型,为参会各国元首及贵宾提供通勤服务,正是源于无数个行业领先:比如发布国内首个整车全域操作系统SkyOS·天枢、自研全球首颗5nm车规级智驾芯片神玑NX9031等,从而实现了“芯魂”兼备。
一时领先不难,而持续领先,才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更关键一步。
攻守转换
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即将迎来“旗舰时刻”
12月,蔚来即将发布新的旗舰车型ET9。
这是蔚来核心技术集大成之作,背后既代表了蔚来累计超过500亿元的技术研发投入,也代表了1分钟即可下线1辆整车的超级生产能力。
而这款百万级别的行政轿车,目标正是突破传统豪车品牌的核心堡垒。
2024年,随着全新品牌首发车型小米SU7与乐道L60三个月交付破万,问界等品牌突破50万价格区间等,中国中高端车型逐渐站稳市场。而中国智能电动行政旗舰蔚来ET9,将有望重新定义智能电动时代的高端行政旗舰。
经过多年持续投入,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品牌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再是弯道超车,而是凭实力超车。这一趋势也反应在了终端市场的渠道变化上,以蔚来为代表智能高端电动正成为传统豪车门店翻牌的替代者。
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不仅仅在于产品赛道。
就在刚刚结束的2024“蔚来杯”中国大学生方程式系列赛事上,李斌再次出席,并为获奖的大学生团队颁奖祝贺,一如2010年刚开始时那样——这项赛事已经向中国汽车产业输送的新鲜血液超过6万名,中国汽车的未来,或许就在其中。
2019年到2024年,短短5年间,中国汽车品牌与外国汽车品牌的攻守之势已变。国外汽车行业和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或许也将于2024年之后,走出不同的曲线。
在政策支持、技术突破、智能领先、科技创新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在经历了寒冬,穿越了彷徨之后,终于后来居上,引领全球。
作者: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