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简七读财” ,发送消息理财小工具

免费领取40个赚钱工具资源包~

明年股市涨不涨,看看这1个指标

12月2日,央行发布公告称,自统计2025年1月份数据开始,决定启用新修订的狭义货币(M1)统计口径,预计于明年2月上旬向社会公布。

M1这个指标,我们年初的时候介绍过,也讲了一些具体的应用方法。

如今M1的统计口径要调整了,看M1增速的方法是不是依然有效呢?新M1的数据是不是比旧M1更能反映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呢?

今天就来和你聊一聊这个话题。


01

先来介绍一下,央行常用的货币供应量指标有3个:M0、M1、M2

其中M0指的是流通中的现金 (包含居民、企业持有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M1的现行口径是“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M2的口径是“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新M1口径在老M1口径上,增加了“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

新口径M1=M0+单位活期存款+居民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

上述两项统计目前包含在M2中,但未包含在M1中。也就是说,中国人民银行将把“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这两项流动性强的金融工具纳入M1统计。

为啥以前没有考虑纳入这两个呢?

首先,在创设M1时 (1994年10月),我国还没有个人银行卡,更无移动支付体系,个人活期存款无法用于即时转账支付,因此未包含在M1中。

而随着支付手段的快速发展,目前个人活期存款已具备转账支付功能,无需取现可随时用于支付,与单位活期存款流动性相同,应将其计入M1。

至于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指用户留存在支付机构 (比如支付宝、微信钱包)里的资金沉淀。

需要说明,这个备付金不包含余额宝和财付通余额,因为这部分余额其实是货币基金形式存在,并非存款,不是备付金。

实际上纳入这两个项目,也已经酝酿多时了。

根据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到的两点内容:

第一,个人活期存款不再受制于存折,而是成为流动性极强的支付工具,能够形成即时消费能力,货币属性增强,可研究纳入M1统计。

第二,网络支付快速发展,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在日常支付中被广泛使用,具有与活期存款相同的货币属性,也可同步研究纳入M1统计。

报告中也提到,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并非一成不变,主要根据金融工具的流动性、与经济的匹配度动态调整。

从国际经验看,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 (如美联储)也会适时修订本国的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更好服务于宏观金融分析和货币政策调控。

考虑到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迅速发展,现阶段有必要动态完善一下货币供应量定义的金融工具范畴。

那么新口径M1和老口径M1之间具体有哪些区别呢? 大致可以概括为“两个改变,一个不变”。

*想要阅读完整文章,可以识别下方二维码,移步社区领取VIP阅读晚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