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消费 沈庹
金眼科,银外科,开着宝马口腔科,累死累活妇产科……这句耳熟能详的顺口溜,揭示了民营医疗市场的吸金能力差异。
种几颗牙齿,通常要花掉普通人半年的工资,还有人一年做几次根管治疗,相当于每个月要拿出一小半的工资交给口腔医院。牙不好的人,几乎从一开始,就掉入了一个烧钱无底洞。
即便如此,饮食习惯让大家的牙齿问题越来越多,经济水平的增长,也提高了大家对牙齿健康和美观的关注度,牙科市场的增长仍然会持续。2019年-2023年,口腔医疗市场稳定在千亿规模,预计接下来几年将稳步增长,2028年达到1400亿元的体量。
在这样一个体量庞大、增长明确的高价值市场中,如果一个品牌一开始强调的就是“大众性”,还准备以此为卖点谋求上市,那自然会令市场为之侧目。
11月29日,武汉大众口腔医疗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众口腔”)向港交所递交IPO招股书,冲击港股主板上市。
大众口腔创立于2007年,2017年和2021年拿到合计过亿元的两轮融资,开启在区域市场的扩张,成为华中地区首屈一指的民营、直营模式口腔连锁。2024年,公司品牌名正式变更为“爱尚大众”。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旗下共拥有81家各类门店,包括4家口腔医院、70家口腔门诊部和7家口腔诊所,分布在湖北、湖南两省的8个城市。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3年收入计,大众口腔是华中地区民营口腔医疗“老大”,在中国所有民营口腔医疗公司中排名第三,按口腔医疗机构数量计,排名第五。
大众口腔的特殊性在于,战略性地聚焦于满足大众市场需求。当大部分口腔医疗机构设立于商业区的时候,公司倾向于将网点设立于社区,“在客户家门口提供温暖、便捷且可负担的服务”。
在大众口腔,单颗种植价格最低不到2000元,根管治疗价格低至300元/颗,填充服务更是把价格打到了200元,堪称口腔医疗中的“性价比之王”。
公司运营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就诊人次的平均开支从前几年的570-580元降到了550元上下,远低于瑞尔集团(06639.HK)的880元和通策医疗的825元。
不过,即便大众口腔的经营策略顺应了近年市场上流行的“消费降级”概念,但是,今年以来仍然存在较大的经营压力。
与已然成熟的民营眼科市场相比,牙科市场依然处于较早期阶段,市场集中度仍然很低。作为“老三”的大众口腔,市场份额也仅为0.4%。
市场分散,导致牙科连锁品牌们,在行业生态中的话语权较低,进而影响盈利能力。做正畸的时代天使(06699.HK),做假牙的现代牙科(03600.HK)、佳兆业健康(00876.HK)、家鸿口腔等上游药械厂商们,处于相对强势地位,拿走了市场的大部分利润。
口腔医疗市场的成本构成中,占比最大的是人工,大约为45%;原材料及耗材占比约在30%。采购成本占比较高,导致口腔医疗机构的毛利率较低。
最近几年,大众口腔的毛利率始终低于40%。今年以来,压力进一步加剧,毛利率从2023年的38.1%,下滑至2024年上半年的36.6%。
大家都在吐槽口腔医院贵,谁能想到,这些牙科连锁们,利润空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2024年上半年,大众口腔的客户人次、新客户人次以及产能利用率、平均产出等指标均进入下滑趋势,业绩压力如影随形。
2021年-2023年,公司收入分别为3.81亿元、4.09亿元、4.4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473.8万元、5645.0万元、6703.8万元。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净利润分别为2.05亿元、2924.5万元,分别同比下降4.1%和9.6%。
这还是大众口腔深耕区域的结果,市场范围更大的通策医疗和瑞尔集团,盈利水平更是不济。今年前三季度,通策医疗(600763.SH)营业收入22.33亿元,同比增长2.21%,归母净利润4.98亿元,同比下降2.63%;2024年4-9月,瑞尔集团收入8.87亿元,净利润仅为382.1万元。
如果摸着眼科市场和医美市场过河,牙科连锁们改变自身处境的出路主要有三个:
打通上下游,医美市场正在全面试水,口腔医疗市场关注度尚且不足,主要原因为市场集中度太低;
与大型资本联合,特别是市场上那些举足轻重的医疗产业资本,比如说并入泰康系的拜博口腔;
另外一种路径,则是借助资本杠杆,开启行业并购,在细分市场形成较高占有率。拥有足够大的体量后,才能在行业内获得议价能力。这一点,眼科江湖的爱尔眼科(300015.SZ),医美市场的朗姿股份(002612.SZ),口腔医疗领域的通策医疗,都在深入推进。然而,即便是通策医疗,面对上游压力和行业周期,仍没有太好的办法。
对于大众口腔而言,从新三板到港交所,上市与否,都只是业务升级的开始。公司以“性价比策略”为基础,稳定华中领先地位、向低线城市渗透的策略,还有待市场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