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10月10日的开盘之前,央行落地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ecurities, Funds and Insurance companies Swap Facility,简称SFISF)”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以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等资产为抵押,从人民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等级流动性资产。

公告显示,首期操作规模5000亿元,视情可进一步扩大操作规模。

第一期5000亿落地,会去哪里?

也就是说,印钞买股票这事儿,开始落实了。

也就是说,央行的钱都还没有出来呢,前面国庆节之前A股就一路暴涨,就想着让央行的这个5000亿元来接盘……

可是,央行出来的钱,会这么傻么?

除了这个新闻,这两天还有另外一个新闻,就是在我们无所不能的金融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全国几十家银行发表声明:

信贷资金严禁进入股市!

这事儿其实很有趣,要知道,央行除了开展第一期5000亿元互换便利之外,还有第一期3000亿元的“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还没有正式落地——而这种股票回购增持的专项再贷款,说白了,就是鼓励上市公司、大股东向银行借钱,回购增持自家公司股票,然后央行会按照1:1的比例以最低利息(1.75%)为这些商业银行发放再贷款……

这也是明晃晃的信贷资金啊!

允许上市公司、大股东向商业银行来借贷,用信贷资金来回购、增持股票,但是,对你我这样的普通投资者,却“严禁信贷资金进入股市”,这,这,这,难道不是现实版的只许……放火,不许……点灯么?

别问,问了,就是为你们普通投资者好,因为你不懂投资风险,容易把自己给搞破产了,欠银行的钱成为老赖,所以,允许有钱的大股东、上市公司主体大搞信贷资金,它们破产的话有央行兜底,你破产了,只能你自己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你还别说,金融监管部门出台这样的政策,还真是为了这些普通中小投资者好。

2019年年中,来自清华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多位学者,共同发表了一篇论文《泡沫与崩溃中的财富转移(Wealth Redistribution in Bubbles and Crashes),探讨了2014-2015年中国股票市场的杠杆牛飙升到最终泡沫破裂过程中,到底是哪些账户赚到了钱,哪些账户赔了钱。

结果很悲催、很现实也很符合实情:

以相同初始持有量的买入持有投资者作为基准,从2014年7月到2015年12月,收入最低的85%投资者损失超过2500亿人民币,在这18个月期间,收入最高的0.5%的投资者却获得高达2540亿的回报;

与2014年6月的初始股权财富相比,在18个月之内,流动产生的累积收益,使得最底层的人群损失了28%的资金,最富裕的群体却获得了31%的收益。

这就是2014-2015年那一场著名的杠杆牛市所带来的财富分配结果。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的金融监管者严禁信贷资金入市,可谓是为中小投资者操碎了心啊!

当然,我们绝大多数参与股市的中小投资者,从公园里的大爷大妈,到工地上搬砖的民工,再到工厂流水线上的螺丝钉工人,既然参与到股市中来了,都像《黑神话-悟空》游戏里的天命人一样,相信自己才会是最终的赢家……

那就讨论一下,这第一期的5000亿元互换便利,到底会去到哪些地方。

事先需要强调的是,这一次中国央妈的印钞买股票,与2013年-2023年日本央妈的印钞买股票,是有着相当大的不同。

日本的央妈,是货真价实的自己印钞,真金白银地去买股票,与其他金融机构无关,相当于额外为日本股市增加了资金。

中国的央妈,只是表达了愿意印钞来买股票的强烈意愿和维护股市的信心,告诉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上市公司大股东等机构,只要你们愿意,我就以极低利率,贷款给你们,让你们无限加杠杆购买股票,杠杆我可以支持,但具体能加到什么地步,取决于你们自己的意愿和判断。

简单总结——

日本央行是真印钱,直接上阵买买买;

中国的央妈是真贷款假印钱,鼓励机构加杠杆买买买。

央妈直接印钱,是天上掉馅饼,而给金融机构的贷款,却是必须要偿还的。

这问题就大了。

机构都是有KPI考核的,想要知道第一期的5000亿元互换便利,会怎么进入股市,倒不如问一句——

那些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以及上市公司和大股东等机构,具体在什么情况下,才愿意借钱加杠杆买股票呢?

我这里给出两种情况下的答案,大家自己选哈。

第一种情况,中国经济已经出现明显好转的信号,企业盈利以看得见的方式在改善。

买股票是为了赚钱,一个国家股市涨跌,说到底,主要还是人们对经济预期的反映,取决于该国经济发展以及上市企业盈利的前景,哪怕靠着央行印钞(除非是不管不顾地印钞)购买股票,如果经济和上市公司盈利前景不改善,印钞也不能彻底改变股市的走向。

所以,如果这些机构能够明确看到经济好转信号,它们大概率会选择,那些估值比较低、周期性比较强、在经济复苏期盈利空间大的股票、相对弹性高一些的股票。

下面这张图,就是10月9日股市大跌之后,A股热门行业的四种估值方式及PE、PB估值所处百分位的表格。

第一期5000亿落地,会去哪里?

第二种情况,是我所认为的基准情况——中国经济还没有出现明显好转的信号。

在这种情况下,包括大股东在内主要“有钱人”,为了安全期间(注意,这是贷款,不是机构自己的钱,安全是第一要素),肯定会选择那些即便经济不会好转,该公司当前的业绩和利润大概率可以维持、有较高股息率的企业。

以“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的利率为例,央妈给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利率是1.75%,商业银行会以2.25%的贷款利率,借给上市公司和大股东,考虑到资金摩擦成本和股票的风险,那么,只有那些每年稳定分红达到3%、甚至是5%以上的企业股票,才能够轻松覆盖贷款成本,让金融机构从中套利吃到饱……

大家应该已经明白,在经济还没有确定好转的情况下,当前阶段,如果非要在股市里寻找一些比较有确定性上涨的股票(也就是那些会被大股东、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抢筹的股票),还得是那些经营模式稳定、盈利前景稳定、股息收益能够覆盖利息成本的红利股。

实际上,就在10月10日当天的交易时间,已经传出,有证券公司通过互换便利,拿到了央妈的债券,也找到商业银行换成了现成的钱,进入股市扫货……

不出意外的是,10月10日当天,不管其他股票什么表现,过去3年股息率都在5%以上的红利股全部大涨……

你看,资金成本不到3%,股息率基本稳定在5%,哪怕到期股票跌了,可以利用股票继续再互换、再贷款,继续吃利差,这就是妥妥的套利啊!

好了,我想,大家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知道哪些股票可能成为5000亿元互换便利的扫货对象。

如果不考虑最近两周暴涨之后的股价,5月中旬的时候,算是2024年A股的一个高位(当时沪深300指数最高3703点),以那个时候的股价为基础,过去3年每年的股息率均超过5%的公司有37家。

下方图表,是按照5月16日股价所计算的37家高股息公司列表,其中,包括银行(10家)、煤炭(6家)、纺织服饰(4家)、交通运输(3家)、房地产(3家)、食品饮料(2家)等行业的公司。

第一期5000亿落地,会去哪里?

我虽然不像母爱泛滥的中国金融监管部门,为中小投资者操碎了心,但还是很有必要最后特别提醒大家一句: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