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陈晴)继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古驰(Gucci)宣布撤店后,沈阳卓展购物中心官宣停止营业。作为曾经辉煌一时的高端购物中心,沈阳卓展购物中心为何会走到闭店这一步?
沈阳卓展购物中心闭店
10月16日,沈阳卓展购物中心发布停业公告,该商场将于2024年11月15日起停止营业。
公告称,商场停业后,卓展会员卡及购物卡仍可在长春卓展店和哈尔滨卓展店继续使用,消费者也可通过“卓展云购物”微信小程序在线选购商品。
停业公告。(图片源自官方微信公众号)
沈阳卓展购物中心停业的消息并不令人意外。此前,该购物中心内的高端消费品牌路易威登和古驰分别宣布撤店,已经预示这家在沈阳以高端百货出圈的商场出现重大变化。
公开资料显示,卓展集团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集团业务范围涵盖百货、超市、酒店三大业态。其中,卓展购物中心是卓展集团主营产业,分布在沈阳、长春、哈尔滨三地,物业总面积近65万平方米。
沈阳卓展购物中心是曾经的高端购物中心标杆企业。2006年8月底,古驰进驻沈阳卓展购物中心,有消息称,古驰沈阳卓展店营业首日即实现120万元的销售额,而当时沈阳卓展购物中心还处于试营业阶段。2008年1月,路易威登沈阳卓展店开业,这是路易威登在沈阳开设的第二家门店。
竞争加剧
作为高端购物中心的先行者,沈阳卓展购物中心曾多次创造出卓越的业绩。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沈阳卓展购物中心实现营业额85亿元,在全国范围内排名前列。然而,随着消费趋势发生变化,以及竞争对手的冲击,万象城、恒隆广场大抢风头,卓展购物中心的应对策略显得相对保守。
在品牌策略上,2012年末,沈阳万象城大规模升级调整,迪奥(Dior)全品类门店开业,路易威登环球旗舰店随后而来;沈阳市府恒隆广场与沈阳卓展购物中心同属市府商圈,沈阳市府恒隆广场手握沈阳首家香奈儿(Chanel)精品店,开业初期复制上海恒隆广场近90%的国际品牌,至今仍手握多个独家品牌,比如华伦天奴(Valentino)、塔思琦(Tasaki)、路铂廷(Christian Louboutin)等。
沈阳卓展购物中心也在进行品牌调整,在2022年引入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梅森马吉拉(Maison Margiela)和Marni,又在2023年引入男装品牌铁狮东尼(TESTONI),但男装品牌BOSS、美妆品牌SK-II和腕表品牌万国(IWC)同年撤店,实际撤店数多于入驻数。
2024年8月30日,路易威登发表声明,称其位于沈阳卓展购物中心的门店将于10月15日关闭,该品牌在沈阳门店仅剩万象城一家,服务将转入万象城店。而在路易威登正式撤出之前,沈阳卓展购物中心的古驰已先行在9月1日正式闭店。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沈阳万象城、沈阳市府恒隆广场等高端商业的强劲加入,沈阳卓展购物中心的竞争压力变大。当前,高端消费品市场也相对低迷,今年路易威登、古驰相继撤店,如同推倒了多米诺骨牌,让沈阳卓展购物中心的经营情况急转直下。
高端商场前途未卜
沈阳卓展购物中心的闭店,也是高端商场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随着消费者逐渐理性化,高端消费品在高端商场中的地位不再牢不可破,高端消费品牌的吸引力正在减弱。
从高端商场近日发布的业绩数据来看,普遍表现较为平淡。太古地产最新公布的第二季度营运数据显示,除了上海前滩太古里销售额增长0.2%外,内地几大零售物业项目销售额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广州太古汇销售额下滑9.4%,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北京颐堤港的销售额分别下滑3.5%、3.8%,成都太古里、上海兴业太古汇销售额跌幅更分别达到17.2%、19.6%。
高端商场赖以生存的高端消费品牌正在失去昔日光环。巴克莱银行的高管此前在结束对中国的访问后发表报告,认为中国高端消费品市场可能需要3至4年的时间才能改善。
业内人士认为,高端消费品牌销售额的下滑或将引发高端消费品行业的连锁反应。对于百货购物中心而言,要做好相应的转型,调整品牌引进策略,提升服务,进而增加忠诚顾客的黏性。
记者注意到,面对高端消费品需求疲软、消费者消费需求的转变,一些高端商场不再一味追求引进国际大牌商品。国贸商城方面表示,自今年以来商场加大对生活方式品牌的调改,引入HOKA、萨洛蒙(Salomon)、威尔胜(Wilson)等品牌。商场会更多地关注更流行、更能出货的高品质品牌,让中间的品牌力量成为商场消费的主力军,并持续放大这部分渗透力。
事实证明,高端商场即使不完全依赖高端消费品牌的业绩也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此前,中国国际贸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业绩显示,国贸商城收入增长4.7%至6.6亿元。该集团表示,高端零售销售额同比下降,大众零售和餐饮表现强劲,节假日客流增加明显,提升了商城的总体收入。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高端商场而言,在品牌布局上维护高端形象的同时,更要满足消费者对性价比的需求。同时,商场还需要通过创新服务来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