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阿力米热
河南的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了。
近日,据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消息,郑州迈入特大城市行列,洛阳、开封、新乡被确定为大城市。
一般而言,城市能级的划分取决于人口规模。按照标准,城区常住人口在500万-1000万就被视为特大城市,在300万以上的归为I型大城市,100万以上的为II型大城市,其余为中小城市。
实际上,早在2020年,郑州就已经达到了特大城市所需的门槛。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彼时,郑州城区常住人口数量为534万人。至于洛阳、开封、新乡,目前尚未有确切的城区人口统计数据。
不过,随着河南城市能级提升消息的公布,就意味着,人们口中的河南大城市正在变成“郑汴洛新”。
那么,城市变“大”了,有什么好处?
这不单单只是为城市地位提高,更涉及土地、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的配置,乃至国家战略的倾斜。
北方人口增量第一城
成为特大城市,郑州靠的是什么?
直接来看,城市能级的提升取决于人口的大量集聚。而这背后,其实是产业和资源的聚集带动了经济快速增长,以及交通枢纽地位的不断强化。
作为河南的省会,过去十多年间,郑州一直是人口增长排名靠前的城市。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2020年,郑州常住人口增长了397.4万,仅次于深圳、广州、成都和西安,位居全国第五。之后的2021年、2022年,郑州人口增量分别达到12.2万、8.6万,均排在全国前十。
到了2023年,郑州常住人口总量达到1300.8万人,较上年增长18万人,这一增量一举反超西安,成为“北方人口增量第一城”。
对于郑州人口规模的快速扩张,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与产业聚集效应吸引人口迁移紧密相关。
丁长发分析称,随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综合成本的抬升,不少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而中西部地区沿江、沿河的地区凭借丰富的土地、劳动力、水资源等占据优势。
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2010年,郑州成功吸引了富士康北迁并建立了手机生产基地,自此,郑州迅速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中心。其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也从2010年的不足200亿元,飙长至2023年的超过5000亿元。
“产业的聚集发展不仅提升经济发展,还催生了众多就业机会。叠加郑州是全国的交通枢纽,生活成本相对长三角地区较低,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优势,吸引了众多返乡就业人群,以及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丁长发说道。
城市街道上人群。 图源:图虫创意
由此可见,人口聚集能力助力郑州晋升为特大城市。那么,成为特大城市,究竟有什么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叶堂林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城市能级的提升会吸引更多的投资促进经济的发展,在教育资源、医疗服务等公共资源配置以及国家战略的分配上,都会有所倾斜。
以修建地铁为例,叶堂林认为,随着城市级别的提升,能获批的地铁条数、规格等也会有所增加。
根据规定,申报地铁建设需要满足3个条件:地方财政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300亿元以上,GDP达到30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
一般而言,市区人口的范围大于城区。照上述标准,郑州均满足申报地铁建设的条件。
此外,是否为特大城市,还关系到都市圈的建设资格。根据2019年公布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都市圈的定义,是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
依照此规定,2023年10月郑州都市圈晋级“国家队”,成为全国第10个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的都市圈。这也意味着,郑州都市圈内的建设、城市规划和管理都会有相应的变化。
然而,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和人口的集聚,建设与管理往往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些矛盾亦成为困扰都市发展的“大城市病”。对此,叶堂林认为,这无疑对城市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地改善城市的规划、建设和交通理念,以适应居民以及特大城市发展的需求。
增强集聚效应
除了郑州以外,提高城市能级的还有洛阳、开封和新乡,现在的它们均为大城市。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三个城市都属于中原城市群的核心成员,并有着各自显著的经济地位。
具体来看,洛阳是河南的副中心,其经济总量已超过5000亿元,在河南省排名第二,仅次于省会郑州。此外,洛阳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强大的工业基础,是老工业基地之一,并拥有多个国家级科研院所,具备显著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
新乡地处黄河北岸,得益于多条铁路线在此交汇及自身具备一定的科研、交通和工业优势,在高端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科研领域有着巨大潜力。而开封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虽经济总量相对较弱,但由于其地理位置靠近郑州,被视为带动地区发展的重要城市。
从地理位置观察可以发现,洛阳、开封、新乡分别处于郑州的西面、东面和北面,共同构成了河南“十字型”铁路公路网络的核心地带。
这意味着,交通的优势,促进了该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等关键发展要素的集中与迅速流动。
正在高速行驶的高铁列车。 图源:图虫创意
与此同时,随着这些城市的能级提升,也意味着,区域间辐射带动能力亦将随之增强。
河海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奇洪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很多省份普遍存在一城独大的现象,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的资源确实有虹吸效应,第二位城市与首位城市差距很大。而城市能级的提升,也将解决过去单一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针对于此,实施都市圈战略就是其中一个关键举措。“当前,中国城市发展已进入都市圈时代,是非常重要的议题。河南的目标就是通过增强郑州及周边城市的发展能力,推动郑州都市圈的建设,进而提升整个地区的经济总量和竞争力。”刘奇洪说道。
在叶堂林看来,郑州与周边城市紧密连接后,很多产业可以从郑州市中心迁出,放到郊区或周边县市生产。这样的话,可以使整个都市圈各个部分的分工定位更加准确合理,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不过,河南需要面对的并不只是均衡发展,作为工业大省,河南还处于工业转换的重要关口。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也曾指出,河南还处在工业化中后期,主要产业多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低端,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一般。
伴随着都市圈的建设以及城市能级的提升,刘奇洪认为,这将增强资源要素的集聚效应,加速科技、产业和人才的集中,有助于为河南的工业转型提供必要的技术和人才支持。
“例如,一些城市通过建设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和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推动了制造业的高端化和智能化发展。同时,也有助于集聚更多的科研机构和高技术企业,并吸引人才流入,从而推动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形成协同创新的生态环境。”刘奇洪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