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星有个同学是戴帽子的,最近说和他聚聚一直说忙,忙什么大家也都能猜到,我问他今天干什么,他说:
学校周边。
最近发生的这些极端事件,大星一直想说说。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顺序,先简单说说“是什么”。
其实按照官方数据,近20年刑事犯罪案件数量下降非常快,原因有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等原因。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抢劫案件发生率降低和大家现金使用变少肯定相关。
之所以大家体感上觉得经常看到极端事件,和技术进步也有关系,毕竟只要有手机,任何突发新闻都可以瞬间覆盖全体同胞。
另一方面,近期的一些极端事件烈度太高。大星查了一下,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三起枪击案,分别是2017年拉斯维加斯案,死亡61人,受伤数百;2016年奥兰多夜店案,死亡50人,受伤53人;2007年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死亡33人,受伤23人。
也就是说,如果仅拿死伤人数来比较的话,近期的珠海案能在美国排第三。而无锡案的死伤人数和今年美国最大的伊利诺伊州枪击案差不多。
说完“是什么”,“为什么”这部分就不展开说了。
恰好大星读到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的马子琪,赵云亭2019年刊登于《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的一篇论文。
他们选取了2015-2019年间的20起典型案例,详细梳理每件案例的事发经过及行为人的心理与行为变化历程,从中透视个体报复社会行为的一般特质与生成规律。论文比较长,大星简略点说。
行凶者大多是被社会排斥的边缘群体,行为没有理性,长期积累的怨恨情绪与不公感是主要心理诱因。他们一般针对的是不确定的社会群体,或者特定群体中的不特定群体,比如孩子。事件发生往往很突然没有明显征兆,而且行凶者会采取手段扩大杀伤。
论文里有句话大星印象深刻,这些行凶者不遵从自古以来中国人传统观念中的“冤有头债有主”原理,他们就是要制造轰动效应,向全社会发出:
“关注我”的信号。
很多人批评行凶者伤害更弱的人是一种懦夫行为,这种批评没错,但没有意义。前几天公安部发了个文,里面说的比较明白,其他领域的压力直接累积在了公共安全领域,导致基层公安的压力山大。
文件里关于“怎么办”的说法是组织内的办法,至于普通人该怎么办,大星也思考了很久。
这方面美国朋友非常有经验,大星看过枪击案幸存者的采访,她听到动静第一时间是判断方向和距离,然后就是:
跑。
这名幸存者在逃跑过程中不断给自己做心理建设,告诉自己能跑多快就跑多快,千万不要晕倒。
媒体和有关机构总结过普通人遇到极端事件该做什么。第一,听到动静不要以为是演习,反应要快;第二,在任何公共场所都要第一时间留意紧急出口;第三,能跑就跑,跑不掉就躲起来,没地方躲的话就装死;第四,如果没有经过训练,不要尝试与袭击者搏斗。
大星看过一个节目,节目组请来了各种高手近距离对战持刀歹徒,他们无一例外都被捅成了筛子。这当然不是说不要反抗哈,在无法跑开或者躲避时,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奋力反抗;最后,跑出事发地也要保持警惕,迅速寻求帮助。
深圳市公安局曾经专门科普过遇到汽车冲撞时该怎么办。树后,石桌石凳后,建筑物后,大型车辆后,大型物品后,总之,能躲就第一时间躲。
如果实在没有可以躲的地方,千万不要把后背给行凶车辆,要面向或侧向来袭车辆,连续向左或向右快速移动。也可以做之字型或O型移动增加它的袭击难度。
在做这些的同时,如果有余力,手里恰好还有衣服、鸡蛋、面粉的话,就往它的风挡玻璃上扔,干扰行凶者的视线。
总之,一练反应,二练身体,这三嘛,希望今天说的这些东西大家永远都用不上。
关注星球视频号,熟知寰宇人间事
加大星微信:Howbigstar 备注公司-职业
给我一个在看,我能撬动整个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