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读书】她亲手把名字写进世界科技前沿备忘录——读李飞飞自传《我看见的世界》

【商界读书】她亲手把名字写进世界科技前沿备忘录——读李飞飞自传《我看见的世界》

借这本书,她将带领读者回到那些重要的科学现场,感受激动人心的科技发展之路。

来源丨商界杂志(ID:shangjiezz)

作者丨谭 亚

编辑丨孙 锋

图片丨全景网

刚刚结束的“诺奖季”,人工智能赢麻了!多个奖项集体扑向 AI,包括最不沾边的物理学奖。

当瑞典皇家科学院把 2024 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 76 岁的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杰夫·辛顿,他和“一张图”、个“女人”的往事很快被“扒”出——48 岁的李飞飞,爱因斯坦的华裔学妹,她因去年底出版的《我看见的世界》刚刚在中文世界一炮走红。

和人工智能有着相似命运,两位享誉世界的科学家可谓“一夜成名”,他们都经历了漫长的冬眠。一段 12 年前结缘的忘年友谊也随之浮出水面。

2016 年,李飞飞回到中国为谷歌 AI中国中心成立致辞,作为美国最年轻的三院院士和人工智能科学家,她认为“AI 没有国界,AI 的福祉亦没有边界”。当时,谷歌 的 Alphago 刚 打 败 李 世 石,OpenAI还未分娩,李飞飞提前打好预防针 :人工智能并不会让人类文明坍塌。

今年诺奖开奖后,杰夫·辛顿的获奖再次为“好搭子”写下荐读语:李飞飞是第一位真正理解大数据力量的计算机视觉研究人员,她的工作打开了深度学习的闸门,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问世。

她借这本书,将带领读者回到那些重要的科学现场,感受激动人心的科技发展之路。本期“商界读书”邀请您一起打开李飞飞的科学世界,看看她如何亲自把“feifei li”写进世界科技前沿备忘录。

一个成都女孩的前半生

一个人的人生坐标,在 18 岁成人之前就基本建立,围绕出生地、生活的时代、受教育程度以及亲子关系。但李飞飞是断裂的,甚至是断崖式的断裂。

她是一个出生在北京的成都女孩,父母高知但因缘不得志,喜欢观鸟的父亲向往大自然,被“困”住的母亲却向往另一片天空。这样的组合神奇地激发了飞飞对科学的好奇和探索欲,她身上被浇筑了与同龄小女孩完全不同的特质。

对她而言,成都、北京似乎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更像一个形容词,是好奇和勇气的结合体,也是这些性格特质生根萌芽之地。

因此,她在书里用了大量篇幅回忆了儿时岁月。父亲带给她的影响,老师自带性别歧视的闭门会议,母亲的日常眺望,等等。李飞飞的文字真实自然,文笔清秀,耐人寻味。

父亲的影响对作者探索视野以外的事物激发了永不满足的渴望,但一些外界的偏见往往会缓慢而无声地吞噬一个人,母亲的困境也是如此。

如果光看前半部,这是一个天才少女非凡的开端,她在那个年代表现出来的勇气和不同已经令人钦佩。

尤其是在父亲只身赴美前夕,李飞飞无意间听到的一句老师的话,“数学和科学就是体现你们脑子灵光的基础学科,男孩这方面天生优于女孩”。她从震惊、痛苦到不服,暗暗立志,无论周围有什么障碍,都要奋力超越现实,构想出更加广阔的未来。

多年后,这句话被李飞飞带到了大洋彼岸。在普林斯顿大学校园、在斯坦福大学实验室、在谷歌……“我不仅想看得更远,还想走得更远。”

尽管许多年后,英语非母语的阴霾还一直伴随着作者,但身为一个生活在社会边缘的少女,作者心目中科学世界的理想国度始终支撑着她。

她的人生和自己的偶像爱因斯坦有至少 2 次交集,一次是在离开前,入住上海浦江饭店等待赴美的转机 ;一次是在普林斯顿的大学校园,一个她只能用“智力天堂”来形容的地方。这两次交集也是李飞飞人生的重要拐点。可以说,在开启更深层次的探索前,命运的伏笔已经落下。

《我看见的世界》自去年底在中国出版,读者评价道,这本书既是自传,更是一个“小镇姑娘”的天才进化史,是一个华裔科学家的开挂实录。

看见一个全新的世界

美国的整个求学时代,李飞飞和父母都过着捉襟见肘却思想富足的生活。努力克服语言障碍,须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一边求学一边打工补贴家用,她幸而遇见父母以外的第一个贵人——数学老师。

怀着对科学世界的大胆憧憬,老师不停地往李飞飞思想的池塘丢掷一块块小石头,在她清苦却积极的日常岁月中终于掀起思想巨浪。半工半读的日子一直延续到她走进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院,成为爱因斯坦的“学妹”。

酷爱阅读赋予了李飞飞驾驭文字表达的超能力。北大教授黄铁军在荐读时说,作者的成长经历和人工智能发展史在书中交织展开,细节和心理描写堪比优秀文学作品,贯穿全书的真情实感更直击人心。

那 场 以 Alphago、chatGPT 为 节 点而一步步燎原的 AI 大火渐次烧起来前,从华裔移民到前往智力最高学府攻读博士再到成为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李飞飞的笔端对准这场堪比火箭升舱的非凡体验。仿佛她撰写的是一本虚构文学,主角正是她自己。

全书采用倒叙的手法,以一个华裔科学家出席美国国会大厦重要会议担纲重任的不可思议的角度,描绘了一场同样冒险的“革命”之旅。

“我看到自己的名字‘李博士’用新罗马字体稍显随意地印在一张 21.6 厘米×27.9 厘米的纸上,塞进一个可重复使用的席位卡里。沉寂又持续了几秒钟,然后被会议厅内的窃窃私语声打破……”

书页的大部分篇幅留给了李飞飞搏击浪潮之巅的缠斗史。她学术生命的重要构成恰逢人工智能开始取得关键性突破的阶段,得以亲身经历人工智能的关键时刻。但她开启的新一轮“深度学习”革命却是她骨子里探索意志的终极体现。“找到自己的路,来到科学世界的最前沿,这个领域不是航空航天,而是心智科学,以及对智能机器的初步探索。”李飞飞在书中奋笔写下。

其中,2012 年与杰夫·辛顿的生命交集是重要的叙事线。媒体曾撰文报道过,这是碳基与硅基人类命运改弦更张的重大节点。

2012 年,当杰夫·辛顿带着 AlexNet 和两块 GTX580 显卡登场大赛时,李飞飞刚经历 6 年的学术枯萎期。在此之前,他们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遭遇瓶颈。

AI 浪潮的伏笔一笔笔埋下,辛顿执意走了人工智能之父都不看好的机器神经路线,为了激励自己积极面对主流机器对人工神经网络的学习,他率先以“深度学习”为这条冒险之路命名。

当时只有极少数人意识到它的可贵,正在为计算机视觉技术算力和算法操心的李飞飞却是其中之一。为了解决持续喂数据的难题,她成立 ImageNet 并举办大赛,目的是想让计算器像 3 岁小孩的眼球那样自己处理上亿张信息,“能看见猫,并对猫好奇,洞察理解这个世界。”

彼时 65 岁的辛顿是大赛的获奖者,当时刚休完产假的李飞飞专门打飞的为他颁奖。二人在深度学习上的深入,在 12 年间缔结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从图灵测试到深度学习革命,AI 走过漫长而寂寞的 4 个关键阶段,李飞飞参与了这部翔实壮阔的现代人工智能发展史,并通过自传再现关键现场,目的是让更多人看见更大更遥远的世界。

少年李飞飞从父亲的纯真中看见更大的天文世界,她从普林斯顿的校门看见更远的前程,所以她用长久的沉寂让机器能真的“看见”一只猫,和密友杰夫·辛顿从彼此眼里“看见”更复杂丰富的人工智能的明天。

科学家的好奇心就是北极星,这是父亲在儿时教给她的东西,李飞飞的北极星是物理学,是人工智能。如今,由她创立的Imagenet 已成为 AI 产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

一个普通女孩如何逆袭成为顶尖科学家的传奇人生,打开这本书就能窥见。

【商界读书】她亲手把名字写进世界科技前沿备忘录——读李飞飞自传《我看见的世界》

来源:商界杂志(ID:shangjiezz)

版权说明: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原创平台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

【商界读书】她亲手把名字写进世界科技前沿备忘录——读李飞飞自传《我看见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