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主动权益持有期基金遇冷,公募加强逆周期布局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近年来高歌猛进的持有期基金,在今年权益市场回调下,新发产品数量和规模双双跌入冰点,但在基金管理人逆周期布局下,部分产品依然有不错的发行成绩。
业内人士表示,持有期基金有利于基金经理专注投资布局,提升投资效率,也有利于培养基民长期理性投资习惯,依然有较大价值。他们提倡基金管理人抓住逆周期布局机会,优化投资组合,待市场反弹时获取超额收益。
基金管理人逆周期布局
尽管新基金发行连续三年下台阶,但还是有主动权益持有期基金逆势成立,部分基金管理人积极尝试逆周期布局。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1日,今年以来已有摩根悦享回报6个月持有发行规模超过11亿元,博时稳合一年持有、万家惠诚回报平衡一年持有也分别有6.09亿元、4.53亿元的发行规模。
万家基金表示,市场低迷期,权益投资赚钱效应不足,持有人风险偏好降低,对权益类基金普遍呈抵触情绪,致使主动权益持有期基金发行遭遇寒潮。万家基金将持续坚定逆周期布局,维护市场稳定,引导投资者长期投资。
该机构表示,一方面会持续加强专业能力建设,另一方面,牢固树立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营销理念,将与银行、券商、互联网平台等基金销售机构携手努力,共同强化逆周期布局机制,共筑基金销售健康生态。
沪上一家中型基金公司也表示,主动权益持有期产品对于普通投资者依然具有较大价值。持有期产品的初衷,一方面是减少投资者不必要的短期情绪化交易,避免追涨杀跌;另一方面是减少基金经理为应对赎回而被动进行的交易。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持有期产品在这两方面的作用并没有根本性改变,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风格和文化依然是值得倡导的。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基金分析师汪璐表示,近年来在权益市场行情不佳的背景下,新发基金市场整体呈现权益基金募集不理想、债券基金募集较佳的特点,体现出投资者对权益市场仍缺乏信心。
汪璐建议,基金管理人应抓住逆周期布局机会,例如发行发起式基金,在市场低估时增加权益资产的配置,利用市场低迷时期的估值优势,待市场反弹时获取超额收益;同时,也应根据市场变化,动态调整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优化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收益。
她认为,短期来看,市场信心的修复还需要基本面的反复确认,投资者可以持续关注有利于活跃资本市场的相关政策、适时入市。长期来看,公募基金作为普通大众投资者的最佳投资工具之一,随着中国经济走稳和A股市场基础夯实,基金市场有望赢得更多投资人的信任,建议投资者以长期视角和配置理念看待基金市场投资机会。
主动权益持有期基金发行遇冷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1日,今年以来新成立的主动权益类持有期基金数量达到20只,在新发基金中占比2.37%;募集总规模达到53.81亿元,在新发基金中规模占比0.65%,几乎回落到2019年的主动权益持有期基金“发展元年”。
而从历史数据看,新发主动权益类持有期基金在2021年牛市高位曾出现“高光时刻”,当年新发数量364只,占比18%;发行规模超过7300亿元,规模占比接近25%。
谈及今年持有期基金遇冷的现象,一家中型基金公司表示,一是因为过去几年权益市场长期承压,持有期权益类基金的投资体验不佳;二是在投资者风险偏好下台阶背景下,投资者的资金久期大幅缩短,投资长持有期产品意愿下降;三是投资者缺乏增量资金,且对持有期产品兴趣和配置意愿降低,也导致权益类持有期产品发行数量和规模下降。
“新发主动权益类持有期基金遇冷,反映当前基民对权益类资产的投资信心不足。”一位公募投研人士告诉记者,根本原因在于近年A股市场赚钱效应不及预期,基金收益率遭遇较大回撤,投资者情绪受到冲击。
在此背景下,业内人士建议从基金经理遴选、业绩考核、产品设计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持有期权益类基金的机制。
上述沪上中型基金公司表示,A股市场周期变化的时间较长,因而主动权益产品的持有期通常也较长,在产品基金经理的遴选上,可以选择投资风格或能力圈与持有期更为匹配的基金经理,同时在投资风格和持仓集中度等基金管理方面进行一些适应性调整,例如全市场选股且布局均衡的基金可能更适合作为持有期产品,从而尽可能提升投资者在持有期内的投资体验。
上述公募投研人士表示,对于基金公司而言,在产品设计上,应设计不同期限的持有期基金产品,满足不同投资者对于不同流动性的需求;在业绩考核上,建立更加合理的业绩评价和考核机制,使投资策略与持有期限匹配,力争获得更稳健的长期收益;在产品销售上,发行时机更加审慎,避免在市场高位时无节制发行产品,并加强与投资者沟通,在持有期做好投资陪伴,增强投资者持有信心。
编辑:小茉
审核:木鱼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