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财险总经理退位,风险评级C转B,爬坡过坎见曙光?

来源:经理人传媒旗下《中国保险家》杂志融媒体中心

背靠地方金融控股集团,渤海财险长期处于困境中。不过,近两年,公司力图求变,先是“一二把手”易主,随后推动增资引战。此外,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风险综合评级已由C转B。

总经理退位

11月15日,渤海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渤海财险”)在官网上发布一则重大公告,宣布因阳建军先生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经公司决定,阳建军先生将不再担任渤海财险总经理及执行董事的职务,由陈韶峰先生接任渤海财险临时负责人一职。

渤海财险总经理退位,风险评级C转B,爬坡过坎见曙光?

图源:渤海财险官网

公开资料显示,阳建军出生于1964年,自2019年起再次执掌渤海财险总经理之职,任职长达5年。早年间,他在平安财险崭露头角,先后担任平安深圳分公司福田中支总经理、公司总经理助理等要职,后又在平安财险总公司担任市场部总经理助理、销售管理部副总经理等核心岗位,成为公司的中流砥柱。离开平安后,阳建军的职业生涯进一步扩展,先后出任渤海财险副总经理、永诚财险副总裁、永诚保险资管筹备领导小组专职副组长,并被提名副董事长,以及中瑞万邦保险经纪拟任董事长。

此次退位,由现任党委书记陈韶峰出任临时负责人。值得一提的是,陈韶峰在公司董监高层并没有担任实际性的职务,但他拥有丰富的保险行业经验,曾在恒安标准人寿身居要职,历任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首席投资官、个险培训部与投资部总经理、人力资源部总经理、综合办公室主任、战略和项目管理部总经理等多职,展现了出色的管理才能。他还曾担任恒安标准养老的总经理及董事,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保险行业的地位。此外,他还服务于天津泰达投资控股和天津市泰达国际控股(集团)。

陈韶峰临危受命,担任公司临时负责人,是否是他下一个工作的转折点?

经营告急

渤海财险成立于2005年9月,是首家总部设在天津的全国性财产保险公司。至今,其股权结构汇聚了五大国资及一家外资巨头,其中天津市泰达国际控股(集团)以40.62%的持股比例稳居首位,紧随天津渤海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16.06%)、澳大利亚保险集团有限公司(13.93%)、天津滨海高新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12.67%)、北方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11.15%)、天津联津投资有限公司(5.57%)。其中,2012年引入澳大利亚保险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

可以发现,泰达控股、天津渤海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北方国际信托、天津联津投资4家股东的控股股东均为天津泰达,实控人为天津市国资委,合计持股73.4%。由此可见,“泰达系”在渤海财险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虽说生逢其时,但面临的挑战独特且复杂。一方面,尽管拥有“泰达系”等强大股东,但这些股东的支持主要局限于政策指导和资本注入,缺乏实质性的业务资源和市场渠道支持。对于保险公司而言,真正的竞争力来源于坚实的客户基础、广泛的销售渠道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若股东无法提供这些关键要素,即便资金充沛,渤海财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将步履维艰。

另一方面,渤海财险扎根的天津市场,财险规模在全国范围内仅高于西藏、甘肃、海南、宁夏、青海,排名倒数第六。这表明,即便充分挖掘地方资源,市场潜力依然有限,难以支撑大规模扩张。加之天津特有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进一步限制了保险产品需求的多样性,压缩了渤海财险的成长空间。

从经营情况来看,2019年-2023年,公司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37.21亿元、32.14亿元、35.65亿元、33.75亿元、35.5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57亿元、0.08亿元、-3.50亿元、0.34亿元、0.47亿元。这表明,与其他保险公司的大规模扩张相比,渤海财险在保费收入增长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尽管净利润已由亏转盈,但整体盈利状况依然波动较大。特别是在2021年,公司再次出现较大亏损,直至近两年,才呈现缓慢盈利趋势。

渤海财险总经理退位,风险评级C转B,爬坡过坎见曙光?

根据最新数据,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渤海财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0.91亿元,净利润0.12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出现了0.09亿元的亏损。

与多数险企在三季度受益于权益市场的快速反弹,投资收益大幅提升形成鲜明对比,渤海财险的投资表现却乏善可陈。三季度,其投资收益率仅为0.99%,综合投资收益率为2.16%,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实际上,经营的乏力的背后与业务转型密切相关。2021年,渤海财险提出了大力发展车险业务列为公司转型的重中之重。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签单保费32.67亿元,其中车险签单保费为24.95亿元,占比高达76.37%。

车险业务作为公司“主力军”,长期以来深陷承保亏损的泥潭。根据历年财报,2019年-2023年,机动车辆险承保分别为-4.52亿元、-1.46亿元、-4.69亿元、0.36亿元、-0.39亿元。简言之,五年里,四年处于承保亏损状态。

此外,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综合成本率为101.83%,超过100%红线。通常情况下,险企综合成本率高,不仅暴露了在费用控制和风险管理上的短板,也反映了其在业务结构和战略规划上的不足。

评级表现

多重困境之下,渤海财险也在努力挽回局面。

增资方面,两次推进。2021年,渤海财险两大股东天津市泰达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天津渤海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分别增资1.46亿元和2.14亿元,将注册资本从16.25亿元提升至19.73亿元。然而,此次增资并未显著改善公司的偿付能力。

2022年,渤海财险再次启动增资计划,拟新增注册资本不超过21亿元,新股东持股比例不超过51.55%。募集资金主要用于补充偿付能力和支持非车险业务发展。截至目前,此次增资仍未有实质性进展。

人事方面,董事长刘振宇任职获批。值得一提的是,刘振宇出自“泰达系”,现任泰达投资副总经理,泰达国际董事长。刘振宇有寿险公司管理经验,曾在“泰达系”旗下恒安标准人寿工作10余年,一路从董事晋升总经理。

2024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渤海财险第二季度风险综合评级由C转B,这意味着公司终于脱离“C等生”苦海。这也是公司在连续14个季度C后首次升级。

对于渤海财险而言,评级信号不知是爬坡过坎后的结果还是昙花一现的表现?有待时间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