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提“金融强国”,指出“培育一流投资银行”。新“国九条”又提出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强调到2035年,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建设取得明显进展。面对这一行业命题,每个参与者如何答好考卷?
近日,由证券时报社主办的2024中国证券业投资银行高峰论坛上,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执行负责人许佳从中金公司的实践出发,分享了最新观点。许佳表示,一流投行应该具备全业务覆盖、全球化经营;业务能力强、具有主导地位;是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等三大特征。
许佳认为,建设一流投行,需要把握中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机遇,并在加快布局国际业务网络、加大力度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等方面下功夫。
一流投行应是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许佳提到,当前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绿色金融快速兴起,数字化转型不可逆转,各国监管环境也在发生变化。在这些新趋势下,建设一流投行不仅是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意义。
在他看来,建设一流投行有助于帮助国家提升国际竞争力、赋能实体经济、促进金融创新,并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基于此,一流投行需具备三大特征:
一是全业务覆盖、全球化经营。他提到,一流投行需为全牌照的综合性投行,业务类型涵盖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各类业务,客户范围包括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及个人客户等不同类型的优质客户,并与其建立长期深厚的战略合作关系;产品种类覆盖全球范围各市场的各类资产,展业范围面向全球市场,有广泛的业务网络布局。
二是业务能力强,具有主导地位。“不仅在传统股本发行、债券发行、并购交易方面拥有全球领先优势,并在主经纪商、权益衍生品、固定收益等业务方面拥有规模化的业务平台和领先的技术能力。”许佳表示,这种技术能力包括但不限于交易方案设计能力、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研究能力、国际化能力、数字化能力、风控能力等。
三是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他提到,一流投行多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其规模、复杂性、互联性,以及提供的金融服务无法被轻易代替。
中国投行业发展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实际上,得益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近年国内投行业规模迅速扩大,并加速向海外扩张。以中金公司为例,自1997年在中国香港开始境外展业,目前已形成了以中国香港为桥头堡,覆盖全球主要金融中心的国际化网络。
历经多年耕耘,国内投行成绩卓著,多家本土投行崭露头角,在国内市场占据了重要位置,但许佳也坦承,与国际顶尖投行相比,国内投行在历史沉淀、国际化业务能力、产品创新能力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许佳提到,国内投行的发展历程相对较短,在海外资本市场的历史沉淀、品牌知名度等均有提升空间。比如高盛从票据业务起家,不断开拓投行业务,从初创到成熟,历时近百年,而国内投行成立时间最长仅30余年。
此外,相较国际顶尖投行,国内投行在国际化业务能力、产品创新能力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既植根于中资券商管理文化又懂得国际投行运作的人才队伍还需加强。
需稳步推进海外分支机构布局
值得关注的是,自从建设一流投行提出后,包括中金公司在内的多家券商都将其作为使命愿景,并制定发展规划。面对当前中资投行存在的发展短板,如何在立足中国特色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一流投行的成功经验,赢得更多金融话语权?对此,许佳分享了三点看法。
首先是把握中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机遇。他提到,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这需要发挥投行专业优势,利用中国资本市场经验,输出中国模式、中国资本,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同时,把握好国内国际资本跨境流动的机遇,引导并服务好中东等外资加快布局中国市场。也希望未来能不断畅通多元化外资投资渠道,吸引更多的国际公司来华上市、发债融资,持续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影响力,自然而然会助力中资投行提升国际竞争力。
其次是提升国际业务能力,加快布局国际业务网络。许佳提到,中资投行需积极把握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等业务机会,做好境内外全流程服务。有条件的中资投行需稳步推进海外分支机构的布局,通过内生自建、外延并购等多种方式拓展国际网络,逐步实现全球化运营、提供全球化服务。此外,加强与海外金融机构的深化合作,共同把握全球资本市场机遇。
最后是加大力度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国际一流投行无不拥有一支庞大的高素质、国际化且背景多元化的人才队伍,这样的人才队伍对建设中国的国际一流投行不可或缺。”许佳认为,国内投行需要探索创新市场化、国际化的投资银行经营模式和体制机制,努力吸引具备全球市场操作经验、专业业务能力强、精通境内外监管环境、具有复合型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专业人才,筑牢高质量发展之基,提升长期国际竞争力。
许佳还表示,中金公司将始终紧抓资本市场改革机遇,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推进一流投行建设。
责编:罗晓霞
校对:刘榕枝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5-83514034
邮箱:bwb@st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