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声音、回应关切!总理三场座谈会,有一个共同之处

撰文丨余晖

10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听取对当前经济形势和下一步经济工作的意见建议。

此前,4月8日、7月9日,李强两度和专家、企业家面对面,听取经济形势和下一步经济工作的意见建议。

政知君注意到,这三场座谈会,都有机器人企业代表出席。‍‍

倾听市场声音‍

4月和7月的两次座谈会,分别对应着开局后、年中这两个重要时间点。

10月的座谈会召开前,有一个重要背景——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了下一步经济工作。

中央谋定方向后,9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一揽子增量政策的落实工作。会议提到,“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注重听取各方面意见,不断优化完善政策举措。”

10月8日,节后第一天,李强与专家、企业家面对面。

李强表示,“在制定和实施政策时注重倾听市场声音、回应社会关切,持续提振发展信心。”

倾听声音、回应关切!总理三场座谈会,有一个共同之处

节后第一天,李强总理与专家、企业家面对面

多位国务院组成部门或直属机构“一把手”也在现场。

包括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工信部部长金壮龙、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央行行长潘功胜,以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等。

倾听声音、回应关切!总理三场座谈会,有一个共同之处

倾听声音、回应关切!总理三场座谈会,有一个共同之处

多位国务院组成部门或直属机构“一把手”也在会议现场

10月8日,郑栅洁和四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一同出席了国新办发布会。

发布会提到,将强化国家、省、市、县多层级常态化交流沟通,认真倾听企业意见建议,推动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三次座谈会,都有机器人企业代表出席‍

在10月8日的座谈会上,李强强调,稳经济的关键是稳企业。

政知君注意到,总理的这三场座谈会,先后有12位企业家出席,他们分别来自不同领域,有光伏制造商,也有高端装备制造龙头,还有平台企业、投资建设集团等。

10月的座谈会,发言的企业家包括:

  • 厦门象屿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水利;

  • 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游玮;

  • 江苏省苏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勇;

  •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左丁。

上述企业中,有供应链领域头部企业象屿集团,该集团业务领域涵盖大宗商品供应链、城市开发运营、综合金融服务、港口航运、创新孵化等;也有中国机器人TOP10成员之一埃夫特;还有以国际贸易和金融投资为核心主业的苏豪控股集团;以及国内第一家由地方政府发起设立的创业投资机构“深创投”。

一个细节值得关注。

总理的三次座谈会,每次都会有机器人企业代表。

  • 4月的座谈会上,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顾捷出席。傅利叶智能是一家通用机器人平台型企业,2015年成立,它们自主研发的通用人形机器人GR-1,从芯片到零部件国产化率超过90%。

  • 7月的座谈会上,梅卡曼德创始人兼CEO邵天兰在现场。梅卡曼德由清华海归团队于2016年创办,是全球 AI+工业机器人领域融资额最高、技术能力最全面、落地案例最多、应用领域最广的公司之一

  • 10月的座谈会,则邀请了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游玮。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工业机器人产业的高科技公司,于2020年在科创板上市。

公开报道显示,游玮是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受邀参加座谈会的。

倾听声音、回应关切!总理三场座谈会,有一个共同之处

游玮(中间发言者)是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受邀参加座谈会

机器人体现了各种现代技术的综合集成,融合了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仿生等新科技新产业,是衡量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机器人科技创新、应用拓展和行业治理的重要力量,相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超400家;是全球机器人第一生产大国和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机器人+”应用领域加速拓展,工业机器人已覆盖国民经济71个行业大类,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入中国经济发展的血脉,正在加速形成以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为引领的新质生产力。

就在今年8月25日,李强在参观调研2024世界机器人博览会时提到,培育更多机器人领域“独角兽”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坚决治理“三乱”

在10月8日的座谈会上,总理还提到,坚决治理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问题

此前,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

紧接着,在10月8日新闻发布会上,郑栅洁提到,不能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执法,不能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及时对罚没收入增长异常的地方进行提醒,必要时进行督查。

上述表态,有的放矢,回应了舆论关切。

企业要发展,必须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企业活力。趋利执法、罚没收入增长异常等严重问题,是构建良性营商环境的严重妨碍。

据媒体报道,当下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大,个别部门、执法单位把歪脑筋动到了趋利性执法上,企图“以罚增收”,甚至搞“逐利罚款”,结果导致一些地方的罚没收入出现畸形增长。

更有甚者,个别司法机关、执法机关,违法违规异地抓捕民营企业家,违规查封、冻结甚至划转外地企业和个人财产,此举被称为“远洋捕捞”式执法,备受外界诟病。

要构建良性营商环境,必须刹住这股歪风!

资料| 央视 新华社 澎湃新闻 人民网等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政知新媒体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