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引擎。"在日前开幕的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简称商创院)专家委员会年会暨融合创新论坛上,商创院秘书长兼常务副院长蒋斌开门见山地表示。
自2022年11月ChatGPT问世以来,随着大模型引发全球新一轮AI热潮,越来越多人的意识到AI将深刻改变商业逻辑和组织结构,也在致力寻找"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谷歌""微软"。
正如著名未来学家凯文·凯利所"提醒"的那样,颠覆式创新总在你所没关注的地方冒出来,如何捕捉AI时代的商业灵光,人们更需要颠覆式思考。
AI的商业逻辑不一样
商创院理事、专家委委员会科大讯飞联合创始人胡郁表示,人类历史上共有五条科技主线推动人类商业生态体系范式转移,分别是基因与生命、能源与动力、材料与制造、结构与设计和信息与智能。
"在过去的大部分时间,技术创新等于产业革新,因为新的技术天然会带来新的中间产品。"胡郁用人类发明珍妮纺纱机的例子说明,有了纺纱机,人们就有了廉价的纱线,有了廉价纱线,进一步降低了布料的成本,这样一个个环节传导下去,于是整个产业焕然一新,商业模式也在此轮产业变革中发生变化。
但AI不一样。胡郁表示,信息技术节点不会自然产生如同纱线这样的中间产品,比如语音识别一个点上的技术突破,可能需要配合硬件的变革,消费者才能感知到。因此,如果没有产品创新,技术企业很难取得商业上的成功。
事实上,这一逻辑的改变在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时已初露端倪。互联网时代时,产业分工明确,微软、英特尔、谷歌等企业很少跨越上下游,而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开始"跨界",最明显的是手机厂商基于规模化设备构建了流量入口,应用和服务利润占比开始上升。
未来的商业竞争是生态竞争
1993年,两位哈佛商学院教授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只有成长为商业核心节点,实现共赢,才能成为真正伟大、具有影响力的公司。这与互联网的"梅特卡夫定律"相呼应——一个网络的价值等于该网络内的节点数的平方,而且该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的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
在胡郁看来,移动互联网之后的时代是AIoT时代,即AI技术与物联网(IoT)在实际应用中的落地融合。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而根据不久前召开的2024世界物联网大会发布的《世界万物智联数字经济白皮书》显示,今年我国物联网连接数就有望突破30亿。
"马上就要抢消费券了""这家店有适合您口味的优惠套餐"……万物互联的时代,你身边的智能终端熟悉你的大部分需求,会贴心的提醒你新品到货、物品临期、商场打折等一系列信息,基于此,厂商的品牌、销售、物流、仓储、运营等模式和策略必将发生变化,需要提前布局。胡郁畅想了这样一幅场景:厂商、中间商和消费者都有代表其利益的智能体,AI对交易双方的需求进行更高效匹配,消费者收获到更多的权益和选择,厂商也提升了仓储和物流效率,中间商在投流等方面收获满满。
"虚"的AI需要与"实"结合
本月初,OpenAI终于推出了其备受期待的AI搜索功能,反而用户反馈却远低于预期。美国知名新闻网站Mashable评选出的2024年遭遇失败的三款AI产品也颇具代表性,它们分别处于AI语音助手、AI角色和AI可穿戴设备等以往颇被看好的赛道。
市场对AI祛魅了吗?在胡郁看来,还是产品力的问题,由于生成式AI的幻觉问题迟迟无法解决,使得它常常会闹出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打个比方,用水杯喝水是常识,很少有人会特意标注出来,大模型无法从语料中获知,有时会生成用水杯吃饭的语言或画面。
推动大模型演进,有"研"与"用"两股驱动力量:"研"是研究人员对规模法则(Scaling Law)的信仰,"用"是无数企业对大模型将带来产业变革的憧憬。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杨小康表示,尽管大模型面临性能提升瓶颈、训练数据短缺、训练数据质量问题,但AI仍然是未来具有商业价值的领域之一,他认为要要使AI性能进一步提升,除了死磕语料,还可以让AI到工厂去、到科研一线去。
"工厂、科研等具体场景既存在大量know how(默会知识),能成为大模型训练语料的‘扩展包’,又存在许多潜在商业机会。AI始终要和场景结合才能真正成为真正的现象级产品。"他说。
作者:沈湫莎 徐晶卉
文:沈湫莎 徐晶卉 编辑:张天弛 责任编辑:戎兵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