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车百智库
“汽车产业正在经历重大的技术和产业变革,一方面汽车智能化进入新阶段,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技术快速迭代,市场加速渗透,产业转型进入深水区;另一方面,汽车产业正在加速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关注点和竞争要素正在快速转变。日前,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常务副秘书长刘小诗在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大会上表示。
本次大会的与会嘉宾也一致认为,人工智能时代给汽车行业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AI成为驱动汽车变革的新的决定性因素。综合专家们的观点,目前,汽车产业拥抱AI时代,正呈现“三个加速”的趋势。
大模型上车加速到来
人工智能的强大颠覆力让行业上下意识到,传统的汽车技术已然不足以支撑企业竞争,惟有加快AI研发,才能在下一轮竞争中夺得主导权。正如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所言:“对于汽车企业来讲,建立以AI驱动的智能化发展,实现战略迁移,才能赢得未来。”与差异化日渐缩小的智驾相比,智能座舱无疑是当下企业打造差异化竞争力、提升“好玩”、“好用”AI化能力的最佳切入点。
近年来,以百度Apollo为首,小鹏、华为、极氪、岚图等在内的企业纷纷加码在智能座舱领域的投入。其中,借助文心一言大模型,百度于今年4月正式发布智舱大模型2.0,实现体验、架构、开放全面升级。在此基础上,百度又推出智能体产品,将百度智能座舱升级为Apollo超级座舱。
据百度Apollo智能座舱业务总经理李涛介绍,所谓的“智能体”具备了全感融合、全局规划和全域执行三大能力。在对人、车、世界三大维度信息的感知、融合基础上,大模型通过理解、记忆、逻辑和生成能力以及专业的模型分析架构,能够让Apollo超级座舱自动理解、构建,并生成相应场景,调度全车能力,理解用户需求,并主动执行最优全局解决方案。“Apollo超级座舱的很多能力在极越07上已经实现量产。如百度智能语音功能,在车速90km/h的开窗场景下,语音识别率高于多数车型在关窗静态场景下的是被准确率,这就是大模型和多模融合的力量。”李涛说道。此外,萝卜快跑第6代无人车也将搭载Apollo超级座舱。
当然,技术固然重要,但快速规模化普及也尤为关键。对此,张永伟指出,在全新的产业生态下,闭门造车绝不可取,要打造开放、共创、共生的合作模式。为此,百度与上汽通用等品牌展开智能化领域合作,其中Apollo超级座舱将在别克全新GL8陆尊PHEV上实现量产搭载,做好“技术合伙人”。李涛表示,要想实现智能体的大规模上车,离不开整车企业的大力支持,今年年内,搭载百度智能座舱的产品将突破1000万辆。
“智能座舱的未来方向,要去做全感融合,并基于大模型理解、记忆、逻辑生成能力进行全局规划,然后全方位驱动各种应用进行深度协同执行,一定是往智能体化、机器人化的方向演进。”李涛称。
跨界融合加速推进
跨界融合加速 非传统汽车产业如大模型、云计算、金融支付等公司代表也参加此次大会,他们在智能汽车版图中勾勒了全新的一笔。这就是新汽车产业变革的显著特征之一——跨界融合。
汽车产业正在加速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产业边界、企业生态、用户关系、支撑体系面临重塑。
“汽车正在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向智慧出行解决方案转变,行业商业模式正经历着深刻的重构。AI技术应用正在推动汽车产业链的重塑,驱动价值链条融合,催生汽车供应链由传统垂直链式方式,向融合网状供应链生态演变。”奇瑞汽车副总经理王琅说称。
为此,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奇瑞探索布局了号称“工业支付宝”的瑞轩供应链、号称“工业拼多多”的瑞鲸科技及号称“工业互联网”的海行云,以及国家双化平台、专注于用户生态的瑞享生活等多个平台和生态型业务,借助AI管理大模型,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和供应链管理平台的作用,推动智能汽车产业集群相关企业配套协同,相互共生互生。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李明表示,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覆盖了软件、硬件、通信、系统集成、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产业边界面临重构,未来汽车将发展成绿色智能移动的生活空间,开放合作、跨界融合是汽车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些跨界公司也在GIV 2024上谈及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和成效。 支付宝副总裁、数字出行酒旅事业部总经理王敏强调,科技革命推动汽车体验的变革。过去的汽车以机械式仪表盘为主,逐渐发展到与手机集成和娱乐系统高度集成。他认为,随着自动驾驶技术进步,汽车将成为用户的第三生活空间,满足各种生活需求。
火山引擎在4年前才加入大模型队伍。其汽车行业总经理杨立伟介绍道,除了座舱以外,公司一直跟很多头部车企围绕营销和售后转化进行合作,相当于把大模型当成一个在推理、专业知识等领域已经人类精英的能力,来帮助车企卖车、联系用户等,这一过程都将沉淀成数字化,以此可全链路、精准跟踪用户里程,车企据此定制化、高效地服务用户。
神州数码也从信息数字化服务领域切入汽车行业,从去年开始组建了汽车BG。其汽车业务集团CTO刘黎认为,汽车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技术快速更新、大数据尚未完全消化,以及中美关系和技术封锁等复杂性,使得竞争愈发激烈。尽管如此,软件定义汽车和智能化的新趋势,为行业带来了新发展机遇。若想抓住这个机会,需不断尝试,关注汽车智能化、AI大模型及出海等新风口。 在深入探讨中,智能汽车产业逐渐明晰未来发展方向,各路入局者也在探索中寻找金矿。
新的问题加速显现
当然,汽车产业加速拥抱智能化,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很多新问题,亟待解决。
“人工智能时代,汽车企业缺的不是产能。多几个整车厂,少几个整车厂,好像不是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到了人工智能时代,汽车行业最缺的是智算的基础设施,而不是生产能力,智算基础设施不足,将会成为智能网联汽车加速发展的主要矛盾。”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在2024 GIV上表示。
“智算”就是智能领域的计算能力,算力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三大要素之一,被称为人工智能的“发动机”和核心驱动力。
一边是需求的旺盛,另一边是供给不足。张永伟表示,国内车企的算力主要依靠国内存量的英伟达芯片,而英伟达的芯片现在很难买到,算力难以增长。
在张永伟看来,除了算力规模不足,中国本土算力还需解决从不成熟向成熟化发展的问题,“不成熟”指虽然有了英伟达芯片,但围绕着芯片所形成的软件才刚刚起步,现有的本土算力是“有芯片、缺软件”的不成熟算力。“要通过丰富软件和生态,(把不成熟的算力)变成成熟的算力,减少算力在硬件上未来被‘卡脖子’的问题。”他说。
另一方面,新领域缺乏标准问题,也日益引起行业关注。
任何一个新兴领域,标准从无到有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智能网联汽车产品与系统测评室主任王荣在2024 GIV的发言中,14次提到“标准”二字。“随着操作系统技术的演进,操作系统可以算作核心,现在的汽车座舱和操作系统的功能迭代需要企业建立标准化的技术中台,统一运行环境和各个接口的标准。”他说。
与历史更悠久的智能驾驶领域不同,智能座舱概念最近几年才开始广为人知。作为一个新兴领域,智能座舱本身是复合性的和非标准化的,很多厂商对此的认知相当模糊,行业缺乏相关标准。
张永伟表示,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在四年前就开始呼吁推动汽车操作系统的自主可控,这几年也在积极地推动本土操作系统率先上车,实现规模化应用,这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这件事情做晚了,将来的切换成本太高,甚至几乎没有切换可能。
为什么自主可控如此重要?“最近发生的一些终端事件,有的车被远程锁死,包括一些电子产品被远程引爆、远程控制。像汽车这么大的终端,必须在基本层面实现自主可控,大家都已经有共识。”张永伟说。
无论在哪个行业,操作系统牵涉的利益相关方都相当众多,操作系统厂商、芯片厂商、网络技术厂商等通常会既合作又博弈,为了提高软件的可扩展性和可移植性,其中部分企业会逐渐形成“技术联盟”,共同推动某个操作系统成为行业主导。
谈及这一问题,张永伟认为,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已出现的车载、车控、智驾操作系统尽快上车,实现规模化应用。车企要承担起让自主操作系统上车的主要责任,不能让操作系统企业没有利润,操作系统企业也要创新发展模式,与车企共生共赢,不能让车企失去对自己未来发展、产品和技术升级的主导权,大家要加快探索出一个商业和创新的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