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报道
4min read
6年资助297位青年科学家,腾讯为科技无人区的探索者「保驾护航」
连然2024/10/22
摘要
今年的科学探索奖共49位获奖人,其中7位是女性,数学奖出现了首位女性获奖人。
头图来源:腾讯ssv
「1秒的1/60,是人眼的时间分辨率;0.1纳秒,是5G赫兹传输一个字节所需的时间」,「想象一下,用一个万亿分之一秒分辨率的设备摄像机,拍摄电子在材料中跳舞的‘电影’,那是多么神奇。如果我们能用飞秒脉冲激光去调控材料的物理性质,我们就有希望实现更高速度的器件。」
作为第六届科学探索奖数学物理学领域获奖人,清华大学教授周树云的研究,就是在这样的领域一探究竟,而她的研究,同样也代表着科学探索奖获奖人向极微观领域拓展科学认知的边界。
10月19日,第六届「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科学探索奖」由杨振宁、饶毅、潘建伟、高文、施一公、谢晓亮等14位知名科学家与腾讯公司创始人马化腾,于2018年共同发起,是一项由新基石科学基金会出资、科学家主导的人才遴选公益奖项,是目前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项目之一。
该奖项旨在鼓励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全职工作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心无旁骛地探索科学「无人区」,奖励对象男性45周岁及以下、女性48周岁及以下。每位获奖人将在5年内获得总计300万元奖金,并可自由支配奖金的使用。
第六届科学探索奖数学物理学领域获奖人,清华大学教授周树云|图片来源:腾讯ssv
今年的科学探索奖共49位获奖人,其中7位是女性,数学奖出现了首位女性获奖人;平均年龄41岁,最年轻获奖人年仅31岁,7位38岁以下获奖人。
自2018年设立以来,「科学探索奖」已累计资助297位青年科学家,该奖项对获奖人的资助期为5年,2023年已完成对2019年首期50位获奖人的资助。
1 六年播撒的种子,如今已破土而出
2018年,腾讯设立「科学探索奖」,专注支持4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
6年来,共有6千多位青年科学家参与了奖项申报,共有297位人才脱颖而出,今年还首次有两位「90后」获奖——前沿交叉领域浙江大学的冯建东瞄准的单分子蛋白测序方向被称为「世界性难题」;医学科学领域北京大学的曹云龙探索应对快速突变病毒的广谱多价疫苗通用设计。
新基石科学基金会监督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谈到,今年跟往年相比,变化之一是「由于女性科学家有哺乳跟养育的问题,今年开始起对女性的科学家从45岁的年龄限制提高到48岁的年龄限制,这样对于女性的课题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尽管女性科技工作者获奖的比例依旧徘徊在10%左右,但今年在数学、物理这个方面,一共6位获奖人,就有3位是女性——清华大学教授单芃则成为「科学探索奖」第一位女性数学家,打破了人们对女性科学家所擅长领域的「刻板印象」。
单芃是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教授,这次获奖理由是「肯定她在双仿射Hecke代数的表示,范畴化等方面做出的贡献。支持她在建立顶点代数的几何表示理论和Skein代数范畴化方向进行探索。」
「大家觉得数学跟物理通常有一种不太正确的看法,认为这些事女孩子可能很难做好的事情,今年这个情况说明即使在这样的领域,我们女性科学家仍然是可以的。」
基金会有一个原则,「在相同的条件下,优先年轻人和优先女性」,王院士言辞恳切,「我们呼吁能够帮助女孩子从小就培养她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她们自信、自强、自立的能力,让她们真正从心里觉得女孩子能够跟男孩做一样的事情」,「女孩子自己有自信,自强,就能做到一切。」
科学探索奖始终在不断迭代和升级,这次评审在原有体系的基础上,特别强调了对原创性的追求,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人才官奚丹称,「我们希望看到更多的科学家勇闯科学技术领域的无人区,这些开拓者往往是最孤独的,也需要极大的勇气。」
今年的诺贝尔奖,人工智能成了大赢家,物理学奖授予了机器学习领域的奠基性发现与发明,而化学奖则颁给了蛋白质设计和结构预测领域,其中一半奖项由谷歌旗下的DeepMind的两名科学家获得。
尽管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且影响巨大,但考虑到科学探索奖设立的信息电子领域已覆盖人工智能的各个环节,许多获奖者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基础研究突破,因此,科学探索奖不会单独设立人工智能奖项。
奚丹也强调了人工智能正在成为各领域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利用其能力加速基础科研进程。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突破的科学家,而人工智能将成为整个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工具。
2 「一切以学术为中心」
出钱的是腾讯,科学探索奖评审的大原则则是——「一切以学术为中心」,让科学家说了算,即由科学家来主导人才遴选。
评审的另一个重要机制是:不看重过去的成就,更关注科学家所研究领域的独创性及其对未来的价值。同时,评审重视科学家在科研探索中的能力和潜力,以及他们的探索精神。
今年科学探索奖49位获奖人的合影|图片来源:腾讯ssv
腾讯承诺在十年内投入100亿元支持中国基础科研,确保资助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奚丹谈到,为了消除科学家的后顾之忧,腾讯将这笔资金直接划拨至独立、公益化运营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并成立了监督委员会,以公益组织的标准进行管理。
腾讯不仅在资金上支持科学家,还积极帮助他们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奚丹提到,基金会为科研人员提供公益性培训,支持他们判断科研成果的商业化潜力。通过这些努力,腾讯希望改善科研条件,鼓励更多人投身科学研究。
未来,腾讯计划在现有100亿元资助的基础上,进一步投入更多资源支持年轻科研工作者,助力他们在早期阶段实现科研理想。此外,腾讯还希望通过已资助的科学家,激发中小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下一代的科研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腾讯在科研资助上并无商业意图。奚丹强调,与科学家合作的前提是完全自愿,腾讯不会对转化成果要求优先权,旨在以开放的态度支持科学界的自主发展。这一模式希望能够激励更多社会力量投入到科研发展中,共同推动中国科技进步。
王志珍院士也谈到,尽管腾讯通过基金支持科学研究,但产业的发展根基仍需依赖扎实的科学基础研究。基础研究越牢固,未来产业的发展潜力与可持续性就越大,「所以腾讯还是很高瞻远瞩的」。
腾讯腾讯ss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