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9月LGD确定将LGD广州8.5代液晶面板工厂80%股权转让给TCL华星、加速向OLED技术转型,韩系面板厂退出LCD(液晶)产能信号更加明确。中国面板厂将握有更多LCD产能,同时,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成为业内下一个赛点。

在小尺寸领域,国产柔性OLED面板的市占率已有赶超韩系厂商的势头,厂商近期接着押注中尺寸IT面板。这一过程不只是产能的比拼,也是技术路线的争流。记者了解到,TCL华星已准备年内量产印刷OLED产品。随着印刷OLED等新技术登台,国内面板厂试图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更好地卡位。

技术争流

OLED是新型显示技术中较早产业化的技术。与采用背板发光的LCD不同,OLED是自发光屏幕,亮度和色彩表现较佳且适宜做成柔性面板,但至今仍在解决如何降本、延长寿命、扩大尺寸等难题,处于技术争流阶段。

近日第一财经记者参观了TCL华星武汉5.5代印刷OLED试生产产线。印刷OLED技术核心环节可简单理解为在打印机中将发光材料印刷到玻璃基板上。记者在所参观的车间中看到四台打印机,机械自动化操作,外观看不出打印过程。据了解,该产线正在试生产阶段。

TCL华星年内将量产印刷OLED,中尺寸市场成OLED关键战场

类似于LCD产业由韩系面板厂先占据优势、随后国内面板厂逐渐赶超的历程,韩系厂商三星和LGD当前在OLED领域的技术也处于较领先地位,国内厂商蓄力追赶。一个趋势是,这种追赶成为不同技术路线之间的竞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在能量产或具备产品化能力的OLED技术包括三星的QD-OLED技术、LGD的WOLED技术、FMM-OLED(采用精细金属掩膜版的真空蒸镀技术)和TCL华星的印刷OLED技术。印刷OLED是其中较晚量产的,也是唯一一个由国内面板厂先发主导的技术路线。

不同OLED技术各有优劣势,也因此适用不同尺寸产品。其中FMM真空蒸镀是韩系面板厂广泛使用的技术,国内一些面板厂也在采用,采用该技术的OLED面板广泛用于小尺寸的手机上。此外,中尺寸领域存在多种技术,大尺寸领域此前则以韩系厂商三星的QD-OLED和LGD的WOLED为代表。

FMM真空蒸镀是在大型封闭设备内将固体发光材料透过FMM(精细金属掩膜版)蒸发到基板上,弊端则在于FMM光罩从小变大时易出现膜厚不均问题,限制OLED走向高世代,较难生产大尺寸面板。此前就有业内人士判断,6代线几乎是FMM的极限尺寸。此外,FMM昂贵且无法无限次使用、真空环境对设备要求也颇高。

此前,在迈向中大尺寸的过程中,业界已在解决FMM真空蒸镀技术的弊端。例如, LGD的WOLED蒸镀技术通过白光OLED+彩膜技术绕过FMM偏移问题,三星押注以蓝光为底光、通过量子点色转换层获得红绿光的QD-OLED技术。三星和LGD凭借这两个技术在大尺寸电视面板站稳脚跟,据市场研究机构DSCC2023年年中的数据,LGD在OLED电视应用领域占近八成市场份额。

而随着印刷OLED技术开始走向量产,OLED面板格局可能将迎来一次新变化。印刷OLED可以做大尺寸和中尺寸面板,后续或加入大尺寸领域竞争,在中尺寸领域则加入与FMM真空蒸镀技术的竞争。就为何准备多年后如今认为具备量产能力,TCL华星印刷OLED中心中心长曹蔚然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此前印刷OLED的目标是应用于电视,后续调整为显示器和笔记本,需应对移动设备对能耗、清晰度、边框和轻薄的较高要求,公司花了较多精力来解决,现在走到试产阶段。

就该技术特点和优势,曹蔚然介绍,印刷OLED几乎只需增加打印头就能增加一次成膜面积的宽度,也不像真空蒸镀技术一样需要营造更大的真空环境,往高世代迁移挑战较小。此外,三星的QD-OLED和LG的WOLED技术做不到中尺寸笔记本面板所需的水平,因此聚焦显示器和电视。与白底、蓝底的WOLED、QD-OLED相比,印刷OLED的红绿蓝光分开控制,蓝光占比较低,印刷OLED也能规避WOLED、QD-OLED造成的高功耗问题。成本上印刷OLED也具有优势,但这仍需通过规模化验证。

据介绍,TCL华星印刷OLED计划今年年底前量产,考虑到试产阶段跑不了太大的量,第一个产品是对数量要求不太高的医疗显示屏。

国内其他面板厂商也在研发新技术。维信诺去年首发无须FMM的ViP技术,通过ViP技术降低设备投资、生产过程中FMM耗材成本,并解决大尺寸下无FMM形变影响成品率的问题。今年9月底,维信诺子公司合肥国显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其负责投资、建设和运营的第8.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项目开工,采用无FMM技术(ViP)。目前维信诺ViP技术量产工作在推进中,瞄准的也是中尺寸市场。

谁会胜出?

国内面板厂推出更多能走向量产的OLED新技术后,技术争流或还将持续一段较长时间,应用各技术的产品品质和价格对比也有待后续观察。就OLED技术是否已在收敛,曹蔚然告诉记者,以中尺寸的笔记本电脑为例,现在好几个技术同时往前走,各家都在解决各自技术的挑战,未到收敛的时候。

“中短期看,中尺寸OLED产品预计仍以FMM RGB蒸镀OLED为主,主要是因FMM RGB蒸镀OLED在第6代OLED产线已有一定技术经验积累,OLED主流领头厂商如三星显示、京东方都选择了RGB蒸镀技术,苹果已发布使用该技术的iPad。”市场研究机构CINNO Research资深分析师刘雨实告诉记者,印刷OLED技术优势在于初期建厂投资额较低、理论生产成本较低,且TCL华星掌握了印刷OLED的技术专利,产业链自主可控度较高。基于光刻掩膜的ViP等技术理论上也有一定优势,但量产性上仍有待更多验证。

曹蔚然表示,5.5代线印刷OLED制程本身,例如印刷时液滴滴落过程目前看没有太大问题,目前良率还在爬升。最大的挑战则在于,蒸镀技术的材料发展较早,印刷OLED材料发展较晚,印刷OLED的材料性能还比不上蒸镀的材料,这是目前影响业内信心最重要的原因,TCL华星已联合材料厂商开发寻找解决方法。从市场机会看,中尺寸OLED市场已经打开,需要结合技术要素尽快进入。

从国内外多家面板厂商的动作看,市场层面,中尺寸OLED近期愈加成为竞争焦点。TCL华星印刷OLED和维信诺相关ViP OLED产线都面向以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为代表的中尺寸市场。京东方9月底封顶、总投资630亿元的第8.6代AMOLED生产线也主要面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领域。韩系厂商中,去年三星则已宣布将投资4.1万亿韩元(约人民币215亿元)把原来LCD产线改成IT用的第8.6代OLED面板生产线。

其背后,OLED在小尺寸领域的手机上已实现相对高的渗透率,且国内厂商已占据相当份额,目前韩系厂商和国内厂商都在完善自身技术的基础上抢夺中尺寸IT面板市场。往后看,各家借由不同技术卡位中尺寸OLED市场,可能重塑OLED竞争格局。

TrendForce集邦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AMOLED手机面板出货量预计同比提升25%,2028年渗透率将达68%。今年中国面板厂AMOLED手机面板出货量将占全球AMOLED面板市场47.9%,明年整体出货量占比预计达50.2%,超过韩厂。OLED在电视、笔电、平板等其他应用OLED的领域渗透率则不及3%,面板厂面临更严峻的技术挑战来进行规格提升并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