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韩国本土电影疲态渐出,快不行了。
结果被一条历史性的 「6小时40分钟」的戒严令又给盘活了。
一夜之间,网友真心实意地认同:
韩国电影还真不是拍假的。
这部电影所讲的故事,也很不一样。
它讲述了一段男女间的纯友谊——女孩和gay蜜。
可想而知,男主角故事线十分敏感。
还有不少大尺度激情戏,全面挑战到韩国的传统观念。
加上韩国当下生育率惨不忍睹,类似作品更会被许多人抨击。
同名剧版在韩遭抵制,就是这个原因。
除了各自恋爱,其余时间都在一起厮混。
上课、喝酒、逛街、互相把关男朋友,总有说不完的话。
对外,既能帮对方当僚机,挡烂桃花。
虽然都喜欢男人,但不喜欢同一款男人。
也就永远不会因男人关系破裂。
有了危险,又能互相保护。
遇到骚扰变态,兴秀会毫不犹豫地把在熙挡在身后。
因为关系太过紧密,两人从朋友慢慢变成了家人。
甚至,比家人还要更坚定地支撑自己。
兴秀不敢告诉母亲的取向,和他的写作梦想。
倒是在熙一直肯定他的小说,在兴秀被外人怀疑取向时上前解围。
任何时候,在熙都能不顾旁人眼光,坚定地维护兴秀。
当然,俩人也并非不会吵架。
闹起来,也会直接互撕头花。
但因为互相太过了解,又每每都能迅速和好。
创作者用一件又一件的小事考验着二人的友谊。
又意图在过程中摒弃像性别、性向这样的人造概念,专心打造一段互相信任的关系。
在这段友谊故事里,人很快能忽视异样的社会眼光。
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比对方是男人还是女人更重要的,是对方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真正开始熟识,是源于他们同在学校中被排挤。
在熙是因为太独立,太受欢迎。
国外读书多年,让在熙习惯独来独往。
她不合群,又男友不断。
女生视她为异类,男生追逐不得,也开始反向诋毁。
甚至不惜造黄谣,污蔑在熙拍摄私密照。
而张兴秀被排挤,不只是因为他被议论的取向。
还因他不愿意参加对在熙的「荡妇围剿」,成了男生中的「异类」。
他知道那种明明什么都没做错,只是跟别人不一样就要被攻击的滋味。
相当灵动,充满生机。
她笑的时候,你想跟着笑。
哭的时候,也会不自觉跟着她掉眼泪。
实际上,原作中在熙这个角色并不是主角。
电影本身也想做成两位主角一体两面的故事呈现。
但 因为金高银的演绎,在熙的变化反而成了故事重点。
她从无畏,到受伤后的改变,以及再次燃起勇气的过程。
让在熙这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角色,得到了很多人的共情与理解。
确实让人再次信服,她手中的影后奖杯。
事到如今就更难想象,金高银当初也会被质疑丑、资源咖。
而如今,一次次的野心尝试让她的演技成为共识。
金高银本身也成了一种风格的代名词。
「女版柳俊烈」
当然,金高银的影后之路,除了会选择,也因为有选择。
韩国本土电影式微之际,韩国文学竟然开始在国际上发力。
韩江凭借《素食者》拿下诺贝尔文学奖。
《大都市的爱情法》也改编自朴相映的小说《在熙,烧酒,我,还有冰箱里的蓝莓与烟》。
该小说入围布克奖、都柏林文学奖,被30个国际买入出版版权。
对比之下,内娱如今的影视改编小说取材多是网文。
流行,却没什么嚼劲。
像八九十年代那些极具文本性,意涵深厚的小说似乎已经无人问津。
之前写过许地山小说改编的电影《春桃》,极为先进地探讨了性别权力调转后的「三人行」话题。
上次写金高银时,鱼叔就在对比下感慨,内娱的九零花影后只有周冬雨一人。
这次倒是多了一位零零花影后李庚希。
局面倒是更新了,却争议更大。
不变的是,作品选择依旧贫瘠。
好演员也需作品成就,在那之前,先让演员有的选吧。
全文完。
助理编辑:白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