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芳坚守在边疆佤山一线的教学岗位上,用音乐为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开启更广阔的世界。
本报记者康 丽
“我的家在高山之巅,看见彩虹闪现……”2023年8月7日,身着黑红两色的民族服饰,来自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国门小学的孩子站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用柔美的童声征服了下面所有的观众。那一刻,合唱团指挥、他们的老师李瑞芳百感交集。
“村村寨寨哎/打起鼓敲起锣/阿佤唱新歌/……道路越走越宽阔/越宽阔……”60年前,一首欢快的《阿佤人民唱新歌》传唱大江南北。而今,他们的后代来到国家大剧院,用自己的歌声温暖首都的观众。
音符跳跃,歌声飞扬,每一个旋律都承载着孩子的梦想,也寄托着李瑞芳的热爱。20年的从教经历,从音乐教师到大队辅导员,从副校长到全国人大代表,始终不变的是对音乐的执着。李瑞芳坚守在边疆佤山一线的教学岗位上,用音乐为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开启更广阔的世界。
“就是喜欢当音乐老师”
小麦色的肌肤,明亮的大眼睛,阳光明媚的笑脸,7月16日,“教育部—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北京师范大学助力云南省沧源县教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走进沧源,记者看到李瑞芳的第一眼,就感觉眼前一亮。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年轻漂亮的教师,竟然已经有20年的教龄了。
“我从小的愿望就是当老师,当音乐老师。”为此,李瑞芳选择了读师范,师范毕业后她就回到了沧源勐省镇小学任教,教的就是音乐。
此后虽然历经多所学校,但她的音乐梦始终没变。2012年,在农村小学教了6年书的李瑞芳来到沧源勐董镇中学。云南省非常重视艺术教育,沧源成为云南省15个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县之一。趁着这股东风,李瑞芳成立了校合唱团,圆了自己的音乐梦。
机会来了,勐董镇中学正需要一首校歌,这个任务落在了李瑞芳的头上。“校长写了词,我给歌词谱了曲。”李瑞芳觉得,这首歌应该拿给合唱团的孩子唱一唱。
孩子们的表现不出意料地好,合唱团首次参加全县中小学艺术节比赛就拿了一个一等奖。
“孩子们激动坏了,我也备受鼓舞。”2016年,因为在音乐上的成就,李瑞芳被更多的人注意到。当地的教研员李向明劝李瑞芳去国门小学任教,刚好国门小学缺少像她这样的音乐教师。“国门小学距离中缅边境线14公里。是窗口学校,来到这里能发挥更多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这所小学有一个特别好的传统——“佤山娃娃合唱团”与校合唱节活动已经具备一定基础。这对李瑞芳来说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事实证明,李瑞芳的到来给学校合唱节注入了新的动力和灵魂。在她的精心组织下,合唱节面向全校学生,从班级比赛到年级比赛,再到校级比赛,每一次比赛都让学生、教师、家长深度参与,真正成了学校的年度盛事。
“训练是艰苦的,过程是难忘的。感恩孩子,感恩家长,感恩合唱节,感恩所有美好。”一位一年级的家长在参加了2019年国门小学的“佤山娃娃合唱节”和“经典咏流传”诗词合唱比赛后这样说道。
飞越佤山去唱歌
从沧源到北京,有3000公里的路程。但歌声不会被山海阻挡,只要歌唱,就会看到光芒。
2021年,佤山娃娃合唱团迎来了新的机遇。深圳市松禾成长关爱基金会与深圳音乐厅联袂打造大型民族合唱音乐会品牌,关注到了国门小学的这个合唱团,向它伸出了橄榄枝。
从学校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李瑞芳看到了这件事的意义,牵头在佤山娃娃合唱团的基础上成立了“飞越彩虹(云南)佤族童声合唱团”。
作为合唱团副团长,李瑞芳跟着基金会的培训专家学习怎么开展合唱团表演,同时还学会了指挥,成为合唱团的总指挥。
不仅如此,一年之后,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沧源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佤山少年合唱团,首期从国门小学和勐董镇中心完小招收了100名学生,专门聘李瑞芳为总指挥。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之外,自己要参加培训,还要负责两个合唱团,每周利用课余时间对合唱团进行培训,教会他们演唱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家乡、歌颂民族团结等歌曲,李瑞芳的工作量可想而知,最忙的时候,她几乎一个月没能见到在临沧市读书的孩子。
但李瑞芳痛并快乐着:“学校地处边境,不像大城市有很多资源,我想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们走到外面去开开眼界。”
让李瑞芳最为自豪的是,佤族的孩子天生就有会唱歌的基因。事实上,根据当地的传说,佤族人是从葫芦中诞生的,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
“孩子的天赋不能浪费,应该被更多人看到。”李瑞芳把自己的所有时间都奉献给了孩子,让孩子唱出心中的歌。她编排的合唱《薅秧歌》获县级一等奖,原创歌曲《醉美阿佤山》《情归司岗里》《我在沧源等你来》分别获国际佤族音乐节歌唱比赛一等奖、创作奖和优秀奖。
不久之后,那个属于合唱团的机会终于来了。2022年6月30日晚,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到来之际,“‘我们都是收信人’——临沧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主题文艺晚会”在亚洲微电影院精彩上演。
成立仅3个月的佤山少年合唱团首次亮相。100名佤山少年儿童迈着自信的步伐走上舞台,用天籁般的声音、扎实的演唱技巧、灵动的表现力演绎了一首《佤山少年》。舞台上的他们,阳光、开朗、自信,唱出了最响亮的佤山幸福。当年9月14日,佤山少年合唱团又参加了第九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颁奖晚会。
合唱团的牌子打响了,不仅成为沧源县的文化品牌,也成为临沧市乃至云南省的文化品牌。
疫情之后,飞越彩虹佤族童声合唱团有了更多去外地演出的机会,真正实现了李瑞芳“让孩子们开开眼界”的愿望。
2023年4月,佤族童声合唱团来到深圳参加“魅之回响——远古与大地”多民族童声合唱音乐会,与当地颇负盛名的童声合唱团同台竞技,他们带来的民族歌谣《佤族团结歌》热烈奔放,以筷子为喻,展现了佤山沧源各族儿女呵护团结和谐的民族精神,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
看了孩子们的表演,台下的专家告诉李瑞芳,你们的合唱团水准和当地的童声艺术团“没差”,应该有机会去更高更大的平台试试。
2023年5月,合唱团受香港中文大学邀请到香港地区参加合唱交流活动,孩子们感受到了“明星”待遇。“很多香港小朋友留下来不肯走,送礼物,加微信,成了孩子们的小小粉丝。”李瑞芳回忆起当时的“盛况”,非常骄傲。
3个月后,更高的平台有了。2023年8月,合唱团受北京国家大剧院邀请,参加其“八月合唱节”中的“远古与大地”专场音乐会。孩子们沸腾了,很多人是第一次去北京。
在李瑞芳的抖音号里,记者看到了那一幕幕被记录的瞬间:孩子们一个个走出首都机场,从老师的镜头前走过,他们身着民族服饰,在首都机场边走边唱、且歌且舞的场面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每一次出行,最开心的是孩子们,最累的是李瑞芳。面对这些没怎么出过远门的孩子,她不仅要操心他们的排练,更要操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孩子们不会洗澡、不会整理行李,我们真是忙死了。”李瑞芳和另外一个随团教师要帮忙给女生洗澡、剪指甲、梳头发、扎头发……既当老师,又当妈妈。
演出结束的第二天是返程时间,孩子们集体向李瑞芳发出请求:能不能去看一看天安门,看一看课本里的天安门是什么样子。
其实,早在2023年3月,作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李瑞芳在两会期间和孩子们连线时,孩子们就已经提出过这个要求。当时的李瑞芳没想到,5个月后,自己就能领着这些孩子来到了国家大剧院。
面对孩子们期盼的眼睛,李瑞芳决定满足孩子们的心愿,在北京多待一天,带着孩子们去天安门、去人民大会堂、去圆明园。
时值盛夏酷暑,孩子们高兴坏了,也累坏了,合唱团里一会儿孩子发烧了,一会儿中暑了,李瑞芳背着生病的孩子就往医院跑,被医生一通指责——“知不知道北京热死人了”。
既当老师,又当妈妈,还做导游,但李瑞芳觉得很值:“孩子们更自信了,开始有了更大的梦想。有个孩子跟我说以后想来北京学唱歌,上大学。”
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
2023年2月,李瑞芳有了一个新身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担负重大职责,李瑞芳依然是那个“敢说话”的教师,但她更注重调查和研究,利用新的身份支持教育、发展教育。
“看到会唱佤族传统调子、会跳木鼓舞、会甩发舞的人越来越少,我心急如焚。”2023年,李瑞芳提交了关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学教育的建议,不仅如此,基于国门小学教师的身份,她还提交了关于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综合性国门大学的建议和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边疆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县城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的建议等。
2024年,李瑞芳继续为教师鼓与呼,提出了优化教师减负管理机制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的建议。
随后没多久,李瑞芳和她的建议冲上了热搜,下面评论的声音什么都有,有质疑指责她的,也有支持拥护她的。
“当代表,承受能力就得很强,只要不去看那些情绪化的评论就行了。”李瑞芳的心理很强大。
现在的她,最操心的还是自己的合唱团和音乐教学。
“合唱团获奖了,外出活动多了,但一些家长担心耽误了孩子学习,这是我最发愁的事。”在李瑞芳看来,一些家长没有看到音乐的力量,还是用传统的观念来看待孩子,用分数来评判孩子。
“音乐是具有疗愈作用的,现在孩子普遍学习负担过重,而音乐恰好可以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这个学期,李瑞芳想着和学校商量一下,能否利用大课间,不仅开展体育活动,也开展一些音乐活动,让更多的孩子唱起来、跳起来。
“活动不能总是局限于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和运动会。”在李瑞芳的设想中,学校可以年级组为单位,每个月开一次音乐会,带动更多学生的积极性,“音乐是共通的语言,它可以跟全部学科贯通在一起”。
而新的岗位也给了李瑞芳施展设想的计划。就在今年3月,还在北京参加两会的她收到最新通知——被任命为沧源国门小学副校长。
国门小学距离中缅边境线14公里。“得知当了副校长,我哭了3天。”李瑞芳第一时间给校长谢卫仁打电话,担心自己干不好。
“国门两个字的分量很重,意义很大,这就要求我们立足更大的世界,用更多的课程和活动去培育我们的孩子。”谢卫仁告诉李瑞芳,自己和李瑞芳都入选了“教育部—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北京师范大学助力云南省沧源县教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名师名校长培训项目,国门小学也入选了特色校项目。电话拨通时,北师大专家团队正在国门小学指导学校文化建设和特色挖掘,这让李瑞芳有了信心,也有了力量。
就在这个夏天,7月16日,李瑞芳期盼已久的名师名校长培训项目走进沧源,她拜了北京的音乐特级教师李磊为师,感觉自己的“本领恐慌”缓解了很多。
“以前,我的梦想很简单,就是好好上音乐课,开开心心当老师;现在,我的梦想是让大家都重视音乐教育,让更多孩子能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李瑞芳笑靥盈盈。
李瑞芳
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国门小学副校长。县中小学艺术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室主任、临沧市中小学艺体教育名师工作室成员。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记者手记
生命因音乐而改变
本报记者 康丽
叶圣陶先生说:“音乐是世界的语言。”
在李瑞芳这里,音乐是她走进学生心灵,与他们交流思想感情并产生共鸣的“世界语言”。
作为佤族人,李瑞芳对音乐的热爱是刻在骨子里的。她天生爱歌唱,在她的抖音号、朋友圈,你都能感受到她对唱歌的痴迷。她喜欢原生态的民歌,用质朴的语言和清新的调子唱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因为喜欢,所以坚持。20年的岁月,李瑞芳不仅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还把这份热爱和喜欢传递给更多的孩子。众所周知,佤族是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李瑞芳曾经参与过沧源勐来乡的脱贫攻坚工作,看到原先住在坝子上的乡亲,从曾经的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到现在吃得饱、穿得暖,深切体会到了乡村教育之于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性。“给孩子更广阔的舞台,让他们看到外面的世界”由此成为她坚守的信念。短短几年时间,她让从来没有走出过沧源的孩子借由音乐这个“世界的语言”走出大山,跨越千里,让更多的人听到了他们的声音。
因为坚持,所以收获。音乐不仅成就了李瑞芳,也成就了她的学生。率真自由,热情爽朗,李瑞芳本人就像她的歌声一样,传递着生命的力量。在她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学生爱上音乐,喜欢歌唱,用音乐陶冶情操,滋养生命。从佤山娃娃合唱团到少年合唱团,更多孩子的命运因“音乐”而改变,那一刻,李瑞芳就像《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马修老师一样,点石成金,春风化雨。
如今的沧源,“一村一风景、村村有产业”,回流的学生多了,外出打工的家长少了,边疆教育的生态越来越好。李瑞芳的合唱团又可以招新人了。她期待,自己和孩子们可以唱更多的好歌给大家听。
“待我长发及腰,为你舞歌可好”。为了这个约定,李瑞芳已经留起了长发,她想重新跳起甩发舞,再唱起那首《阿佤人民唱新歌》。
别人眼中的TA
她是学生心中最闪亮的星
谢卫仁
一头瀑布般的乌黑长发,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脸上总是带着阳光般灿烂的笑容,性格直率、开朗大方,歌声清脆甜美、有穿透力,钢琴、葫芦丝、吉他……各种乐器玩得娴熟自如。这是李瑞芳给我的最初印象。
2016年9月,在勐董中学任教的李瑞芳在国门小学音乐教师选聘中脱颖而出。当时我和她开玩笑:“你从中学竞聘到小学,不觉得亏吗?”她哈哈一笑说:“在哪里都是教音乐,而且我更适合跟小学生打交道。” 李瑞芳专业素质过硬,工作能力强。她主动牵头负责“飞越彩虹佤族童声合唱团”和“佤山少年合唱团”的训练工作,带领学生登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国家大剧院等多个重要舞台。
在教研工作中,她坚持做到“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将“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作为研究与运用的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她先后被聘为沧源县中小学艺术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室主任、临沧市中小学艺体教育名师工作室成员,也成为县级音乐学科带头人。
李瑞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她编排的合唱《薅秧歌》获县级一等奖;原创歌曲《醉美阿佤山》《情归司岗里》《我在沧源等你来》分别获国际佤族音乐节歌唱比赛一等奖、创作奖和优秀奖;指导学生参加县级歌唱比赛,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云南省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推荐报送4个节目作品;撰写的教学论文《浅谈音乐教育中本土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浅谈如何上好一年级新生的第一堂课》荣获省级二等奖,教学设计《甩起来、敲起来》荣获省级三等奖。
李瑞芳爱生如子,深受学生喜爱。她对学生严格要求、用心关爱,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2023年8月,李瑞芳带领12名学校合唱团的学生到国家大剧院参加演出。其间,有一名学生突然发高烧,李瑞芳用她瘦弱的身板背着学生跑到就近的医院。
在学生的眼中,李瑞芳老师“既温柔又威严,既平凡又伟大”“她看上去给人一种洒脱又不失优雅的感觉” “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同天籁”……她是学生心中最闪亮的星。
(作者系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国门小学校长)
来源 | 《中国教师报》国庆特刊
编辑 | 白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