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类的赞歌是勇气的赞歌,人类的伟大是勇气的伟大。有这样一位乡村女教师,用自己的三次“变格”谱写了一曲勇气的赞歌,用勇气为自己的梦想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来源 | 《中国教师报·名师版》
作者 | 季科平 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中心小学教师
扎根乡村教育整整37年了,我的梦想一直没有变过:做一个好老师。
在追梦的过程中,我在一次又一次的“试一试”中,勇敢地迈出了一个又一个“第一步”,跃上了一个又一个台阶,从一名乡村教师逐渐成长为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
“破格”拜师
“名师班”插班学习
1988年,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我第一次见到周一贯老师。直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周老师站在讲台上精神抖擞的模样,他那富有穿透力的声音犹在耳边。当时,他的手中没有一页讲稿,洋洋洒洒地讲了一个上午,思如泉涌,妙语连珠。我在台下听得入了神,不禁惊叹:怎么会有这么厉害的专家?
“要是能拜这么厉害的专家为师,该有多好呀。”半场休息时,我鼓起勇气走到周老师面前,弱弱地道了一声“周老师好”。周老师问我是哪里的老师,我自报家门后,他连声说好,并说新教师多参加培训学习会成长得更快。回到座位上,我的心还是怦怦地跳个不停,心中充满了喜悦:我不但跟周老师说上了话,还得到了他的鼓励。
1993年8月,我调到了周老师所在的绍兴县工作。看着身边的一些骨干教师成为周老师的学生,不时得到面对面的指导,我的心中充满羡慕,因为当时我没有条件也没有资格成为他的学生。
1998年教师节前夕,周老师到我所在的学校指导教学工作。我鼓起勇气又一次走到他的面前,向他倾诉了10年来的期待,道出了深藏心底的那份请求……周老师或许被我的勇气与真诚所感动,答应让我去绍兴县小语“名师班”学习。同年9月10日,我手捧鲜花登门拜师,正式成为周老师的弟子。
10年的梦想就这样成真,10年的期待有了最美好的结果。
我以插班生的身份进入绍兴县第一届小语“名师班”。置身其中,我深感自卑,因为大家都比我出色,而且他们已经进修了两年。
第一届学员结业了,我要求留下来继续参加第二届小语“名师班”的学习。于是,我成了“留级生”。“留级生”的学习生活是幸福的,我拥有更多的机会聆听周老师的教诲:儿童教育,要奉行儿童至上的原则;关注儿童发展,演绎语文本色的精彩;小学语文是儿童语文……
2006年4月,当周老师选择我担任绍兴县第三届小语“名师班”导师助理时,我的心中满是感动。我知道周老师为我搭建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直到现在,我的“导师助理”工作还在延续。
是勇气,让我破格成为周老师的弟子,有机会得到恩师更多的指点。2010年,我第一次申报省特级教师失败后,刚做完手术的周老师在病房里给我上了人生最重要的一课。他让我记住三句话:人生要经得起挫折;关键不是你是不是“特级”,而是你像不像“特级”;坚持不懈方能胜人一筹。
当我2014年申报省特级教师成功后,周老师又给我上了意义深远的一课,为我指明了继续前行的方向。
周老师说:“最终能评上特级教师的是极少数人,但这部分人后来又可以分为这样几类:一类是把评上特级当终点;二类是能坚持研究到退休;还有一类是生命与语文同在!我希望你能做第三类人。”
“升格”指导
高校教授谆谆教导
从2005年8月开始,我带着学校教师一起做教学叙事研究。在撰写研究成果《语文教学叙事研究》书稿的过程中,有一个人的名字反复出现在我的脑海里,那就是时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丁钢教授。他是我国最早从事教育叙事研究的权威专家。当时,我无数次想向这位陌生的高校教授请教,可总是不敢真正付诸行动。
2009年上半年的一天,我又一次翻阅丁教授的理论著作《声音与经验:教育叙事探究》,在介绍中看到他竟然是浙江绍兴人,于是心底莫名地膨胀起一丝勇气。我们的叙事研究有没有价值,专著《语文教学叙事研究》有没有必要出版?如果能够得到丁教授的指点,那该多好啊。我在网上搜索丁教授的联系方式,没想到真找到了。我鼓起勇气打通了电话,可一连几天都无人接听。怎么办?只剩下最后的一线希望,通过邮件联系了。
2009年6月10日,我鼓起勇气给丁教授发出了第一封邮件,主题是“一个普通乡村女教师的勇气”。我在邮件中写道:“这样做很冒昧,但我知道我们都在做叙事研究,您是高层的理论研究,我们是底层的实践研究。正因为您是教育叙事研究方面的专家,所以我鼓起千万分的勇气打扰您……如果您觉得有那么一点价值,我真的很想把书稿寄给您,请您为一个乡村女教师的书稿写个简单的序。”
没想到,邮件发出的第二天我就收到了丁教授的回复,他说:“我很乐意,请把书稿寄给我或把电子版发给我,我会亲自写序的。”我欣喜若狂。我们素昧平生,面对一个陌生的乡村女教师的请求,凭着简单的内容介绍和目录,丁教授就爽快地答应了。对于我来说,这不仅仅是写序,更是一份莫大的鼓励。
同年7月21日,我收到了丁教授亲自写的序言。他在序言中写道:“此书不仅在于其以许多原生态的叙事真实地描绘了教师的经验世界,展现了语文教学叙事研究的真情实感;更在于其以叙事实例与叙事理论相互印证与诠释,为一线教师的叙事研究建立了新的典范。”
读着丁教授的序言,无限温暖涌上我的心头。同年10月5日,我带着新出版的书赴华东师范大学拜访丁教授。见面后,丁教授称赞道:你的叙事课题研究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他还说要把书陈列到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让学生学习。
接着,丁教授为我接下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接下来的研究应指向学生,指向学生的发展,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以学定教,以学施教,应该成为我们的共识。”
主张“入格”
建构自己的教学体系
从教以来,我一直扎根乡村。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都是在跟着专家的“风向”走,在跟风的过程中,我总是不假思索地抛弃自己的想法,从来没有想过也不敢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
2008年底,我参加了浙江省首届小学语文高端培训班的入学面试,当时的面试考官有时任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柯孔标、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教授汪潮等。在自我陈述中,我讲到自己崇尚“儿童语文”,没想到柯副主任紧接着让我谈谈“儿童语文”的整体架构及实施策略。我一下子懵了。那些年,我只是一直在实践恩师周一贯提出的“儿童语文”,并没有进行深入和系统的思考。我如实告知了实情,并汇报了自己的实践情况。
当我结束回答时,汪教授一脸认真地对我说:“一味地追随别人,会让自己迷失。要是在追随别人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自己的思想,那么追随就拥有了更大的价值。”汪教授的话为我打开了一扇门,原来乡村教师一样可以拥有自己的主张和思想。
2009年,我如愿参加了浙江省首届小学语文高端培训班的学习,成为汪教授的学生。他的真知灼见一次又一次冲击着我的大脑:语文教学要走生态之路、简约之路、文化之路、智慧之路;语文教师一定要在语言上下功夫;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语文学习“践行”的海洋;学生的变化和发展才是有效教学的最终目标……
无论教学理念还是教学实践,我都获得了跨越式提升,特别是自己“尊重儿童”的教学理念越来越鲜明。
2011年8月,在周一贯老师、汪潮教授的鼓励下,我鼓起勇气提出了自己的教学主张:小学语文是“童真语文”,“童真语文”是儿童的语文,更是真实的语文。“童真语文”紧紧瞄准儿童最本质的特征“真”,从儿童的真实起点出发,让语文学习真实地发生在儿童身上,让儿童经历真实的语文学习过程,共同享有课堂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学习进步的机会,共同享有做最好的自己的机会。
我带着班里的学生一起吹响“童真语文”的号角,还带着工作室成员高高扬起“童真语文”的旗帜,让更多孩子开启美妙的语文学习之旅,让更多孩子有机会做最好的自己。童真课堂,让儿童自主真学;童真活动,让儿童自由体验;童真阅读,让儿童自然积淀;童真习作,让儿童自在表达……慢慢地,我们的“童真语文”在深入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目标观、学习观、教师观、学生观、工具观,建构了自己的全套体系。
我大胆地发出了自己的真实声音,提出了自己的教学主张,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后来,《语文教学通讯》《中国教师》《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月刊》等专门推介“童真语文”的研究成果,《小学语文教学·人物》两次推出“童真语文”专刊。我还出版了《童真语文》《“童真语文”的好课课谱》等专著,并走进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分享“童真语文”的教学主张和实践经验。
勇气是什么?是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我还要试一试。感谢自己鼓足勇气迈出的每一步,让我走上了专业成长的快车道。
感谢阅读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
欢迎【关注】&【星标】&【转发朋友圈】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编辑 | 皮皮兵不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