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
校党委书记王斌伟
在石牌校园校史文博馆
为华师学子们带来了一堂
行走的”思政第一课”
激励学子们用青春力量
书写强国建设华章
10月21日上午,校党委书记王斌伟以“回望初心来时路 奋进强国新征程”为题,带领石牌校园30余名本硕博新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史文博馆讲授行走的“思政第一课”,面对面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现场教学、互动交流、情景体验的形式向同学们讲述华师的昨日、今日和明日。
昨日之坚守
今日之辉煌
明日之蓝图
在传承与创新中
华师人不断追求卓越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智慧
“ 今天的这堂课,我将带领大家一起从华师的历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在林砺儒铜像前,王斌 伟开门见山地向同学们介绍了这堂思政课的目的和意义。他表示,只有了解,才能理解;只有理解,才能热爱;只有热爱,才能投入。同学们只有了解并理解华师的昨日、今日和明日,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华师人,才能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报国情怀。
王斌伟带领同学们进入校史文博馆参观。在校史文博馆一楼中厅,王斌伟向同学们简要介绍华师的历史脉络。他指出,华师的历史可以梳理概括为“一源九脉”。“一源”是指1933年创立的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这是学校高等教育的起点。“九脉”是指新中国成立后,在1951年-1953年先后并入的9所院系科。经过历次更名,学校在1982年更名为华南师范大学。而后,学校在1996年入选了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和2022年入选了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在“昨日华师”展厅,学生讲解员童紫葳以时间为序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王斌伟和同学们边走边听、边看边讲,不时向同学们动情地讲述林砺儒先生“有为有守”教育理念、学校“九载十迁”精神、叶剑英元帅创办南方大学、陶铸同志草棚礼堂演讲、莫雷教授严谨治学等校史故事,勉励同学们认真学习华师校史,传承“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的校训精神,积极响应时代号召,进德日新、求知真理,潜心向学、成就本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在听完来自生命科学学院、计算机学院和地理科学学院的三位学生代表分别讲述莫熙穆教授培育南方牧草、潘炯华教授全国最早引进美丽异木棉、刘颂豪院士建立全国第一个激光生命科学实验室、曾昭璇教授首次定义“丹霞地貌”的故事后,王斌伟补充说,学校领风气之先,走在改革创新的前列,在全国率先实行送教上门、开展委托培养,率先赴港澳兴教办学,率先提出第三产业经济学,率先兴办电化教育本科专业等等。这些“率先”,正是学校“求实创新”校训精神的生动体现。
在“今日华师”展厅,王斌伟借助展陈的数据和图表,引导同学们探寻学校的办学现状与成就。在与同学们交流党建思政工作时,王斌伟表示,党建思政工作是我们学校的优良传统,2016年,学校作为五所高校代表之一,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汇报网络思政先进经验。近年,学校精心打磨了“青春演播厅”“榜样华师”“华师乐集”“学者下午茶”等一系列党建思政品牌,深受同学们喜爱,希望同学们多参与这些活动,保持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洋溢蓬勃向上的青春力。王斌伟还为同学们介绍了学校对外交流合作工作,他表示,学校遵循“融入湾区、深耕东南亚、经略‘一带一路’、走向世界”的理念,主动服务国家开放大局和区域发展需求,构建一流对外交流合作体系,特别是港澳合作办学成效显著、影响深远。接下来,学校将依托香港教师研修与交流基地、澳门教学人员研修与交流基地等继续深化港澳教育合作,加快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
王斌伟还与同学们互动交流,解答同学们的疑问。针对同学们普遍关心的人才培养工作, 他表示,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于创新人才的需求更高。为了更好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比如设立“教育+”微专业、深化“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实施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等,为同学们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希望同学们主动适应时代需要和社会需求,在强化专业学习的同时,多修读相关的课程,更好更快地成长发展。
而在了解到一位信宜籍同学关于华师砺儒高中的林砺儒先生铜像的疑惑后,王斌伟生动讲述了林砺儒先生铜像“三个茂名人”的佳话,并指出,学校通过合作办学,不断扩大教师教育优势资源的辐射面,为推动广东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在“明日华师”展厅,王斌伟向同学们详细阐述了学校“1238”发展思路。他指出,新征程上,学校根据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1310”具体部署,确立了“锚定一个目标,实施‘两步走’战略,激活三大动力,构建八个一流体系”的“1238”发展思路。
具体而言,就是锚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建成“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综合性、创新型的世界一流大学”这一奋斗目标,分两步实施,第一步到2035年实现建成综合实力居于全国前列的世界一流师范大学的阶段性目标,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加快推进党建思政、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师资队伍、社会服务、对外交流合作、管理保障等“八个一流体系”内涵建设,用新增量新优势再造一个“新华师”。
授课的最后,王斌伟听取学生代表发言,了解他们的学习心得体会。王斌伟强调,91年来,学校与时代同向而行,走过了教育救国、报国、兴国之路,现在已踏进教育强国的新征程。如今,历史的接力棒传承到同学们手上,作为新时代的华师人,希望大家传承先辈遗志,赓续红色基因,弘扬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持续提高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引领力,争当勤学笃行的学习者、报国强国的建设者、求实创新的开拓者、挺膺担当的奋进者,努力在广东和湾区发展、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释放青春动能、彰显华师担当,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成就更好的自己。
华师故事历久弥新
激励华师学子
勇担时代重任
奋进新征程
不断追求卓越
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的2024级直博生陈辉林,从华师的奋斗史联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他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以大湾区党史国情教育为主题参与各类竞赛取得佳绩,用青年话语传递中国声音。他表示未来要发挥学科优势,深入研究校史,要做校史的学习者和阐释者,更要成为教育强国的建设者和宣传者,从校史中汲取力量。
数学科学学院数学专业的2024级研究生欧阳康弘,参观校史馆后被草棚学堂的故事深深打动。她回顾自己从2018年入学后的经历,包括加入学生党员卓越班,参军入伍以及担任兼职班主任等,在不同阶段都积极践行自己的责任。她立志向先辈们学习,将个人融入集体,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传承和发扬华师人的教育家精神,为华师的发展贡献力量。
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师范)专业2024级本科生曹凯诺从自身专业角度出发,对校史中“一源九脉,九载十迁”的故事印象深刻。她被学院的底蕴和华师的教育理念所吸引,更加坚定了学习和传授历史的决心。她表示在今后的学习中会践行严谨治学的校训,在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两个课堂中积极进取,把握历史机遇,怀揣报国热忱,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华师青年的力量。
教育信息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智慧教育、学习科学研究方向)2024级研究生钟超诚表示,在新鲜又有趣的课堂中,他更加感觉到身为华师人的自豪,同时他深刻认识到,一名合格的教育者要具备家国情怀和教育报国之志。“作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这种精神更加激励我要立足本职,用所学专业知识服务教育事业发展。”他希望未来能与一线教师密切合作,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时代 新征程
希望广大华师人
追梦不止 砥砺前行
以实际行动书写强国华章
小晚已开放投稿通道
期待大家的踊跃投稿
采写丨张一夕 顾芊芊 刘钰萍 邹慧凡 肖奕挺
摄影丨吴建国 罗昊 赵庭 席敏
执行编辑丨肖奕挺 贺雨涵
责任编辑丨卢嘉裕 吴建国 陈婧
初审丨沈蔚瑜
复审丨林海岸
终审丨周宪
可以第一时间
了解华师最新资讯
我们在场 懂你悲喜 给你力量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水电费丨网费丨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