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 50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7分钟
作者 |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分校原校长 朱靖华
三维目标,据说是美国人布卢姆1956年提出来的。
2001年6月8日我国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同年7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此做了进一步阐述,其中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这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于是便形成了日后教书人都耳熟能详的“三维目标”教学理念。
到2004年9月,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省区从普通高中开始率先试行课程改革,自此拉开了新一轮课改的帷幕。之后,各地陆续全面推广开来。
再到2014年教育部又研制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由此,新课标在“三维目标”基础上又有了核心素养。
近年来,又有了课程设计“四个维度”“的”思维目标”之说。
自从有了“三维目标”之后,一些学校老师们的教案,不管哪个学段、哪个学科、哪节课,便一律冠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在有了“核心素养”和“四维目标”之后,老师们的教案又超越了被称为“传统的三维目标”,在“新课程的整体推进和实施提供的方向指引”下,开始设定“新”的教学目标。
在这种情形下,一个时期以来,我们从各种渠道上看到对教学目标阐述的“新”理论,可说是目不暇接,同时也造出了许多新名词,新概念。自然,老师们的教案也就随着日益“创新”,生出了许多繁琐哲学下的产物。
编写教案是老师们的一项常规工作。教什么,怎么教,就是那点事。翻来覆去变换着说法,把简单的事弄得云山雾罩。加之教材不断更“新”,考试不断推“新”,老师们就得跟着不断接受各方面的培训,并在教学中不断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检查,考核。老师们好比带着“桎梏”工作,压力可想而知。
(2006年8月15日在北京理工附中分校教育教学研讨会上讲话。以下照片均在理工附中分校工作照)
我们说,“时移世易,变法宜也。”(《吕氏春秋.察今》)改革是必要的。改革需要有“变”,但这并不等于说,有了“变”就是改革,更不能说是创新。
任何改革,都应遵循规律,都应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即便是“摸着石头过河”,方向一定要把握准确,目标一定要明确。一旦“摸”错了,要知道改正过来。否则,这种所谓的“改革”,就是盲动主义、主观主义,本本主义,就会走向形式主义,走向虚无主义,最终走向改革初衷的反面。
下面我们再来说说教案,即课时教案。编写教案,这是教师课前必做的工作。它是教师在某个时间段或某项教学内容整个教学计划中的一个具体体现,是教师备课的结晶,是教师上课的“脚本”。
教师编写教案,根据个人实际需要或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可以写详案,也可以写简案,但绝不可以没有教案。教师上课可以不看教案,但不可以不带教案。这是教师工作的严谨性决定的。
教案的设计,可以有不同的样式。但在内容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即环节、板书设计、教学方法、课后作业等,这些应不能缺少。
其中,教学目标,或者叫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任务,是教案的核心所在,是教案的魂,也是教师备课和教学中首先要明确的。
设定教学目标,一要依据教学计划(进度),二要依据教学内容,三要依据学生实际。三者结合起来,统筹考量需要来完成哪些教学内容,实现怎样的教学目的。
其中,知识目标是指本节课要传授的知识要点;技能目标是指本节课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训练,使学生在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应当形成的某些能力;德育目标是指在本节课教学中,可以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包括思想政治和思想方法等方面渗透进去的教育内容。这样,每一节课一点点的知识积累,伴随着每一节一点点的能力形成,加之每一节课一点点德育的思想渗透,最终体现“三维目标”教学理念的落实,体现教师“教书育人”职责使命的落实。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三维目标”是课程的总目标,不能以其代替课时目标。课时教案要体现的目标,是40分钟或45分钟一节课的目标。如果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一律写成“三维目标”,那么这一节课,教师要教什么,学生要学什么,要实现什么目的,就缺少了具体性和针对性,也就难免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不会有很好教学时效的。
(2017年11月30日全校教师大会推荐一位老师的教案讲话)
除了“教学目标”的设定,在教案设计上,一些学校老师的教案偏重对教学形式的追求,脱离对教学实际的考量。举个例子,比如在“教学过程”栏里,一定要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一一对应起来,好像这就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如此之下,课堂上就出现了以动辄分组、讨论、探究,追求形式上的所谓师生互动,成为了课堂教学的常态;以学生课下、课上的自学,代替了老师课堂上必要的讲授;以学生形式上的广泛参与,“热热闹闹”,表现课堂上的气氛活跃。
如此,一节课下来,学生应当学习和掌握哪些具体的学科知识以及应有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落实。这种注重形式化的教学,把学生本应当在课上得到的忽略掉了,推到了课后,形成课内损失课外补。这样既没有实现有效教学,又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2022年11月11日和15日听课)
本人在多年任教和主持学校工作的过程中,一直遵照和倡导以上的认识来编写教案。下面是本人在大安一中和在北京理工大学附中分校工作期间倡导的教案模式及编写说明。仅为一家之言,供各位同仁参考。
格式化教案编制使用说明
1、目的:规范教学行为,提升课堂效率,促进教师成长。
2、原则:符合常规,有限制性;尊重自主,有灵活性;设计简明,有方便操作性。
3、形式:有格式化设计,为统一规范填写;有附页,为自主安排内容。
4、格式中需填写的内容:
(1)天头:课时计划右(20 -20 上、下),第 课时,据实填写即可。
(2)课题:指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题目。这个题目不一定与教材内容完全对应,有的教材上标明的一节,但是按教学内容划分的,并不是要求一课时内完成,如初一数学“第一章有理数1.4有理数的乘除法”。如果本课时只讲乘法,那么课题就填写“有理数的乘法”或“有理数的乘除法.乘法”。还有一些小结课、复习课、练习课、讲评课、作业课等,这样课的题目需教师自定,如果需要两课时以上,应注明课时数,如“有理数复习课.第二课时”。总之,教案文本上面的“第 课时”应与本节课的题目相对应。
(3)课型:填写本节课的课型。
怎么认识课型?课型就是课堂教学的形态。选择恰当的课型是搞好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不同,需要相应的不同课型。课堂教学的课型泛指课的类型或模型,是课堂教学最具有操作性的教学结构和程序。一般来说,课型就是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换个角度来说,课型就是由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一种课堂教学结构。特定的课型必然有特定的教学过程结构。通过对课型的研究,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各种类型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规律,提高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能力。
课型有哪些种类?如果以教学任务作为课的分类基点,课可划分为:新授课、总结课、复习课、作业课、练习课、讲评课等,这是教师通常采用的单一课型。如果以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作为分类基点,课可划分为讲授课、讨论课、自学指导课、活动课、实践课、参观课等。
另外,也可以从学科自身的教学内容或方式等来命名课型,如语文的写作课、英语的听说课、理化生的实验课、体育的室内课、美术的写生课等。
(4)班别、时间:指上课的班级和时间。
(5)教学方法:填写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方法。
怎么认识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教法必须依据学法,但教法又起主导作用。由于时代、社会背景、文化氛围、看问题的角度等存在不同或差异,所以对“教学方法”概念的界说,中外各家不尽相同,但教学方法不同界定之间有共同认可的原则,这就是:教学方法要服务于实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方法是师生双方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内容的手段;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的行为体系。它的基本特点是:教学方法体现特定的教育和教学的价值观念,它指向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方法受到特定的教学内容的制约;教学方法要受到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和制约。
教学方法有哪些种类?大家比较熟悉或常见的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练习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听说法、陶冶法、发现法、探究法、任务驱动法等。还有教学改革中推出的大家比较熟知的一些课堂教学的模式或方法,如上海育才的“茶馆式”教学法、江苏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山东杜郎口的“三三六”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的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等。
如何选择教学方法?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从自己认可并可操作的方法中选取某一种或某几种来填写。但不管选用些什么方法,在运用中都要遵守必要的教学原则,比如: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目的性原则、讲练结合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
实际上,教师也可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探讨、总结、提出自己的教学方法。我们鼓励教师大胆探索、实践、创新。
(2017年11月6日老师们观看教案)
(6)教学目标:“知识”,指本节课要传授的知识要点;“技能”,指本节课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训练,使学生在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应当形成的某些能力;“德育”,指在本节课教学中,可以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包括思想方法等方面可以渗透进去的教育内容。
(7)重点:指本节课的重点教学目标,应当体现为更加直接的教学目的。
(8)难点:指完成本节课教学目标的难点所在。难点确定准确与否,取决于教师在备课中,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对本节课教学目标及重点的认识、对学生的认识、对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的认识等多种因素。
(9)关键:指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实现目标、凸显重点、破开难点的关键教学点或者说突破点所在。关键,可以理解为一个开关,打开开关,便见灯火通明;关键,也可以理解为一把钥匙,用钥匙打开门锁,便可以洞察室内的一切。
(10)“环节”、“教学过程”、“时间(分钟)”、“备注”:这一栏是教案设计的具体内容所在,一定要做到:环节清晰流畅,内容要言不烦,时间分配合理,备注依需而写。
一堂常规课的教学环节,一般会涉及这样一些内容:组织教学、检查预习、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进行新课、课堂巩固、课堂小结、效果检验、答疑、布置作业和预习。这些教学环节在实际教学中,不一定每节课都体现出来,也不一定都照此顺序,根据实际需要可能会有所省,或有所并,但整个教学过程应当是步骤清晰的,有的环节还是不可缺少的。整个教学过程的环节设计应当体现出这样几个特点:步骤清晰,结构严谨,过度自然,密度适中,时间分配合理。
(11)板书:总的要求应当是书写规范,条理清楚,简明扼要,视觉美观,有助于理解、记忆和笔记的功能;还应与课上所使用的多媒体有互补、互助、互应的功能。
(12)教学后记:也可叫“教学后录“、“教学回顾”、“教学反思”等。本栏目需要教师在课后,通过各种形式,小结一下本节课的成功与不足或因课堂随机出现的情况需说明之处。
(13)检查记事:留给组长或教学主任检查教案后给出的评价或意见。
(14)附页:供教师自主、灵活使用,或对前面内容有所说明、补充,或对备课资料有所备份等。
(15)教学用具或媒体使用:考虑学科需要不同,为节省页面,没有单独列出,可从实际出发,依不同学科、不同课时需要,写进或融合进“教学方法”或“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在“备注”里面有所注明。
(16)如另有单元计划,可参用此表或另自行设计,附课时计划前。
特别说明:课时计划是教师备课的结晶,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教师不能不写教案去上课。但教案毕竟是课前的一种预案,尽管教师在备课中已经充分考虑到了各种因素,一般情况下,课上还是会发生一些教师课前没有预见到的或小或大、或少或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随机改变一些课前的教学设计,包括时间的分配、方法的运用、资料的引入、习题的选用等等,也包括教学环节的重新安排,甚至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重新确定。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来源丨春草枫叶
编辑丨智库君
版权说明丨校长派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权,我们会及时声明或删除。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