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蒋永霞)11月26日下午,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主题活动——贸促智库交流活动暨“一报告两指数”发布会在京举办,会上首次发布2024版《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全球供应链促进指数,以及全球供应链连接指数。

“一报告两指数”,是全球首次用具体数据回答全球供应链连接得好不好、断链的风险大不大的问题。在数据指引下,来自多个产业的与会企业代表结合自身的供应链建设情况,探讨如何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

全球供应链呈现五大趋势

全球供应链的发展趋势、连接程度是世界各国、全球工商界高度关注的问题,是全球供应链韧性与稳定的具体表现。那么,当前全球供应链情况究竟是怎样的?

中国贸促会发布的2024年《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全面梳理总结全球供应链发展的最新情况,发现五大趋势。

一是基础设施展现出一定的韧性,保障全球供应链有效连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全球供应链运行的硬件基础,2023年以来全球物流、通信与金融基础设施朝着坚固、效率与安全的方向发展。

二是新的多双边经贸规则开始关注全球供应链的新领域。多双边经贸规则,是供应链在全球布局的制度基础,随着全球供应链向区域化、多元化、数字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涌现出了一些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过去一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新议题和新开展谈判的区域贸易协定,都开始探索供应链新领域的规则制定。

三是主要经济体通过新法规影响全球供应链布局。自2023年以来,主要经济体越来越重视供应链的韧性问题,立法保障关键供应链的韧性,强调关键原材料的本土化供应,加强供应链风险的监测与预警。

四是技术进步助推全球供应链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技术进步是全球供应链发展的内生动力,2023年以来新技术涌现的速度不断加快,生成式人工智能、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等促进了数字经济发展等相关关键技术的加速演进,有助于破解全球供应链的传统难题。储能技术、柔性电池技术,以及可持续航空燃料、新型能源技术等成果加快应用,推动全球供应链可持续发展。

五是金融服务创新力度不断加大,保障全球供应链稳定运转。金融服务增强全球供应链发展的韧性与活力,为全球供应链上的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国际金融机构、各国政策性银行不断推出新产品,优化丰富金融供给,促进金融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供应链发展环境总体稳健

会上还发布了全球供应链促进指数(以下简称促进指数)和全球供应链连接指数(以下简称连接指数),这两个指数进一步用具体数据透析了全球供应链的走势与连接程度。

据了解,促进指数是全球首个量化评估全球供应链促进相关环境的综合性指标。该指数通过5万余条国际组织的权威数据,多层运算、动态评估全球供应链促进体系近年来的发展趋势。

计算结果显示,从2018年到2023年,全球供应链的促进水平呈显著上升态势,促进指数从0.27上升到0.66,增长了144%,表明全球供应链的发展环境总体向好。

全球供应链促进水平的上升,主要得益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技术升级创新的贡献次之,多双边经贸规则的贡献居于第三位,三者对于促进指数上升的贡献率分别为66.67%、41.03%和17.95%。

全球首个全面衡量全球供应链连接程度的连接指数,则是通过多个基础指标的加权综合值来反映全球供应链连接的动态变化。计算结果表明,从2014年到2023年,这10年间连接指数呈现坡度上升走势,由0.271上升到0.732,增长了170%,处于历史高位。

全球供应链连接水平的上升,主要得益于供应链内部要素连接度的大幅度上升。供应链发展环境因素连接度的贡献作用次之,供应链上中下游连接度的贡献最小,三者对连接指数上升的贡献率分别为56.09%,37.61%、6.30%。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研究院院长赵萍认为,“一报告、两指数”分别诠释了全球供应链促进的最新趋势、全球供应链促进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全球供应链连接的现状。相互的研究成果互相认证,促进指数和连接指数这两个指数整体上升的趋势十分明显,这表明全球供应链的发展环境总体较为稳健。

协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虽然当前全球供应链整体向好,但是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上升使供应链面临很多考验。接下来,如何进一步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成为重要课题。

在建设供应链以及提升韧性方面,不少企业正在努力,各企业代表一致认为,只有协同发展,全球才能搭建一条畅通无堵的“链”条。

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新川表示,当前全球大宗商品的供应链韧性正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作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中国对矿产等原料的依赖度极高,一个稳定畅通的供应链对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深化全链条合作,与上下游企业共同构建安全、高效、稳定的航运物流新生态,不仅能提升供应链抗风险能力,更能保障贸易顺畅运转,意义重大而深远。

科大讯飞副总裁、科大讯飞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江志国认为,供应链协同会产生巨大的价值。

“对于未来的全球供应链发展,要形成相互借鉴和复用的规模化效益,像能源、金融、交通等行业都有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应用的场景和实践,这些场景在未来是可以得到交叉应用的。”江志国认为,企业间的协作、行业间的协同,将会给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带来更多助力。

此次参展链博会的伊利集团也分享了在构建有韧性的产业链方面的经验。据悉,伊利全面推进数智化进程,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不仅让供应链更加智能、高效,还增强了产业链的韧性,使其在面对市场波动和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调整,保持稳定运行。

同时,伊利还积极推动与供应商、经销商等合作伙伴的数智化协同,共同构建数字化的产业生态,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和韧性,为伊利和合作伙伴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增长空间。

赵萍表示,全球供应链连接是大势所趋,经济全球化是人心所向。为了共同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她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以开放合作促进全球供应链畅通,坚定支持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二是以科技创新,增强全球供应链韧性,鼓励国家间开展科研合作,打破制约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三是以基础设施联通保障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强化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推动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维护金融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