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消费金融反诈不力 多位消费者疑似遭遇诈骗

近期,有多位消费者在黑猫投诉上反映,其本来想向中信消费金融借贷,结果钱没借到,银行卡里的钱却无故被划走,追诉无门。

消费者疑似遭冒充平台诈骗

11月12日,有位消费者投诉称,信贷员打电话给他说是可以贷款,添加微信后给他发了一个二维码填写资料,提交后该信贷员以验证是否有还款能力为由要求银行账户必须有20%的钱也就是4000元,结果钱转进去后就被划走。信贷员声称走完流水后,会分两次转回来,又以银行不过审为由让客户再转入6000元才下款。

中信消费金融反诈不力 多位消费者疑似遭遇诈骗

还有消费者表示,其在10月22日,一位自称是中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的信贷经理韩佳欣向其提供贷款5000元,结果该信贷员以需要解冻金为由,每次收取2500元,五次收了共计12500,最后不回信息。

中信消费金融反诈不力 多位消费者疑似遭遇诈骗

另有消费者表示,其接到自称“中信消费金融”的电话,问其是否需要贷款,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信贷员声称需要2000元的流水线,但该消费者只有1000元,在收了1000元后,信贷员又以性骚扰恐吓威胁再交5000元,并诱导其拍“裸照”抵款。

中信消费金融反诈不力 多位消费者疑似遭遇诈骗

粗略统计一下,仅过去两个月,在黑猫投诉上就有10多条类似的投诉。从消费者投诉内容来看,这些消费者极有可能是遭遇了冒充消费金融平台的网络诈骗。这样看来,中信消费金融似乎也是受害者。但问题在于,诈骗分子是如何拿到用户信息实施精准诈骗的?

有位消费者表示,其看到广告后在中信消费金融上申请额度,没有通过,然后就有人加微信说是中信消费金融线下放款人员,可以帮忙下款,随后以包装流水为由,索要银行卡信息,并转账78500元,结果银行卡因为涉嫌洗钱被封。

中信消费金融反诈不力 多位消费者疑似遭遇诈骗

显然,在这一系列精准诈骗背后明显存在信息泄露的问题。近年来,由于网络贷款平台信息泄露,导致贷款诈骗案频繁发生。

依赖外部渠道存在信息泄露风险

据业内人士介绍,消费者平时网络上留下的个人敏感信息,是信息泄露主要方式来源之一,还有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专业软件网络技术盗取用户信息。对于网络贷款平台而言,部分信息还有可能是被中介机构泄露出去的。

据调查发现,中信消费金融无论是前期获客,还是贷后催收,都十分依赖第三方机构。

从用户投诉的情况来看,中信消费金融合作的助贷机构涉及到省呗、小芽贷、桔多多、马上消费、分期乐等互联网助贷平台,而这些平台同样每家都背负着几万条的投诉。

消费金融公司联合助贷机构放贷,本意是想以此弥补自身流量缺陷,然而与助贷机构合作却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以桔多多为例,截至目前黑猫投诉上收录了31892条投诉,其中大量投诉涉及到爆通讯录,泄露隐私等问题。比如近期有消费者投诉称,桔多多贷款逾期后,在其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将逾期债权转包给了一个三方公司,第三方公司联合山西析州市析府区人民法院,冻结了其微信支付。

在贷后催收方面,中信消费金融同样依赖外部催收公司。中信消费金融在今年5月公布《催收业务人力外包服务供应商入围项目入围结果》显示,深圳市法本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嘉音讯通讯有限公司及广州欢创人力资源集团有限公司等三家机构以每月每人1800元、1799元及1825.38元的价格中标。

对于消费金融公司而言,将逾期贷款的催收业务委托给第三方催收公司可以减轻内部工作压力。但消费者信息经过多轮流转后,同样面临信息泄露的风险。而且由于消费金融公司对催收公司的掌控力较弱,导致暴力催收频繁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6月份,中信消费金融因为合作机制与合作模式存在不足,合作业务管控不到位;综合利率等产品信息披露不规范;授信体系存在缺陷,授信审批环节不够独立;贷后管理不到位,个人消费贷款被挪用于限制性领域等多项违规行为被监管罚款120万元。(内容来源|远见资本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