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新华社重磅发声,原文标题为《经济增速怎么看——当前中国经济问答之一》,文章内容发人深省,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先上核心观点:当前的中国经济,更加注重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而不是简单以GDP论英雄。今年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是5%左右,我们一直朝这个目标全力以赴。经过努力,在5%的左一点或是右一点,都可以接受。

新华社重磅发声!5%,左一点右一点都可接受,非简单以GDP论英雄

金石杂谈为此归纳10大核心要点,以飨读者:

1)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4.8%,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中国经济航船始终在稳健前行,有厚实的底气,有充沛的动力,更有不断汇聚的信心,哪怕有风有雨,定能一往无前。

2)前三个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5.3%、4.7%、4.6%,虽有所起伏,但波动幅度不大,保持在预期目标附近。

虽然有世界经济增长动能趋缓带来的冲击,有房地产、地方债等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的影响,也有内需不振。

但是,我们顶住了压力,守住了底线,经济稳定运行的总基调没有变。

3)横向看,三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计算增长2.8%,欧元区和欧盟均同比增长0.9%,日本环比增长0.2%。同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经济增速仍位居前列。

世界经济需要中国的增长,国际社会表现出对中国经济的乐观期待。近期,美国彭博社基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计算得出结论,未来五年中国仍将是全球增长的最大贡献国。

4)看经济增速,不仅看当下、看一时,更要辩证看、长远看。重视速度、不唯速度,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遵循的辩证法。

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曾经在我国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也让我们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掩盖了一些矛盾和风险。

如果我们不破除“速度崇拜”,习惯于铺摊子、上项目,即使暂时把速度抬上去了,也会透支未来的增长。“速度再快一点,非不能也,而不为也。”

5)当前的中国经济,更加注重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而不是简单以GDP论英雄。

今年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是5%左右,我们一直朝这个目标全力以赴。经过努力,在5%的左一点或是右一点,都可以接受。

6)相比于速度,评判经济好不好,我们更要看发展动力是否强劲、经济结构是否合理,看创新驱动力是否更强了、发展是否更协调了、绿色底色是否更厚重了、开放水平是否更高了、老百姓是否更幸福安康了。

7)国家统计局作出明确判断:“中国经济在保持量的合理增长前提下,经济发展的结构在优化,质量在提升,高质量发展稳中有进的大趋势没有变。”

8)2024年只有不到一个月时间了,抓经济到了冲刺关键期,我们也加快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空前、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持续加力、提振资本市场多措并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逐步显效。

进入金秋后,我们明显感受到,市场人气更旺了,股市、楼市更活跃了,经营主体的预期在改善,全社会的信心在增强。

9)前进道路上有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可能遇到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但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巨大市场需求不会改变。

面对错综复杂、快速变化的形势,我们要把握好时与势、危与机、稳与进,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既要正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又要看到具备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从最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牢牢掌握主动权。

10)干字当头。我们要倍加珍惜中国经济来之不易的向上、向优、向好局面,发挥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人心优势,坚决落实党中央对经济工作作出的决策部署,打好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组合拳,千方百计提振消费、扩大需求,加快推进产业提质升级,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深入推进重点改革任务,稳住楼市、股市两个“风向标”,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应对。

信心为钥。交出一份让人满意的全年经济发展成绩单,需要全国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迎难而上、积极有为、共同奋斗。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翻山越岭,拨云见日,中国经济必将迎来新天地。

本文摘选自新华社《经济增速怎么看——当前中国经济问答之一》,偶尔有一丢丢词语归纳,内容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