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增长与内控合规压力双高,金煜掌舵的上海银行正走向平庸?

出品|拾盐士

作者|多面金融工作组

上海银行迎来“多事之秋”。

近日,一则针对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文称“易方达”)全资下属公司—易方达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下称“易方达香港”)的匿名举报邮件,引发市场热议。其中一项举报内容指出,易方达香港存在协助上海银行隐瞒后者境外账户投资存在重大亏损的行为,导致其虚增了2021年至2023年净利润10亿元以上。

尽管事后易方达香港和上海银行火速辟谣“传闻不实”,但市场却似乎并不买账。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上海银行依然面临业绩失速的压力,不仅净息差和营收双双下滑,还伴随着部分行业不良率高企、拨备覆盖率下降等多重问题。与此同时,在频繁的行政处罚压力之下,上海银行的内控合规管理也早已挑战重重。

上海银行卷入“财务造假”风波

被指隐瞒重大亏损虚增超10亿元利润

9月25日,一封匿名举报信“引燃”了金融圈,也让上海银行陷入财务造假的争议中。

据公开报道,这封举报邮件的相关内容不仅涉及“基金一哥”易方达下属的香港公司,还与上海银行息息相关。易方达香港被指协助上海银行隐瞒境外投资重大亏损,违反廉洁纪律,而且涉嫌胡乱修改基金估值、违规操作以及非法卖空股票等五个方面。

举报信中提及,上海银行委托易方达香港管理其境外超过一百亿元人民币的自有资金,分别放在易方达香港的两支香港公募基金,是这两支公募基金的最大单一投资者。后由于2022年及2021年境外美元债暴雷,两只基金亏损较大。举报信指控,上海银行及易方达香港为了隐藏上海银行投资于这两支公募基金的重大亏损,联手利用严重误导性的专户月度报表进行重大违规的操作安排。

也就是说,易方达香港以摊余成本计算为名目及以做假账的方式调节基金份额净值这个手段进行专户估值报告,隐藏了上海银行2021年-2023年投资于两支公募基金的重大亏损,而上海银行亦同时以调节的假账专户报表入账。因此,上海银行实则虚增了其2021年-2023年年度的净利润10亿元人民币以上,并且2024年上半年仍存在虚增利润情况。

面对这场突发舆情事件,上海银行于9月27日面向媒体初步作出了说明称:“我行也关注到一些市场传闻。目前,易方达香港已就此公开声明,涉及我行易方达香港专户投资相关传闻不实,我行不存在隐藏亏损的情况。”

尽管上海银行的回应底气十足,但举报信中的内容却也是有鼻子有眼。举报信还指出,易方达香港以各种理由误导上海银行审计师普华永道中天会计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与此同时,举报信还指出,易方达香港向客户提供高档宴请及奢华礼物,包括送iPhone手机、爱马仕礼物等。

对此也有人提出疑问,公开信息与举报内容存在矛盾,基金公布的业绩数据与举报信中提及的亏损幅度基本相符,为何还要费尽心机造假?不过追溯上海银行的发展史,其经营合规问题也是老生常谈。

就在9月25日,据上海金融监管局公布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时任上海银行海外业务部港台业务部高级经理助理庞雅琦因对上海银行境外机构重大投资事项未经行政许可负有直接责任,被予以警告。

此前的5月30日,上海银行还曾因为境外机构重大投资事项未经行政许可被监管处以80万元的罚款。

业绩增长与内控合规压力双高,金煜掌舵的上海银行正走向平庸?

事实上,2023年以来,上海银行因业务违规违法收到了许多大额罚单,总罚款金额已超亿元,其中2023年的4月,上海银行因八项业务违规合计被罚了9854.4万元。

而今年8月底,上海银行深圳分行更是遭到监管的“十连罚”,合计罚没金额超过500万元,频频收到“天价罚单”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上海银行在内部管理,风控合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而在一系列负面事件影响下,上海银行的股价也持续承压,其自半年财报公布后,股价已大幅下跌。以上举报信事件,更是一度触发其股价早盘大跌超3%。由此可见,虽然举报内容被上海银行与易方达香港双双否认,但上海银行的内部合规问题却警钟长鸣。

踩雷“宝能系”涉资将近百亿

财务造假危机还未完全解除,上海银行又陷入了“宝能系”的债务危机之中。

9月27日,上海银行发布公告称,上海银行深圳分行以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为由,对“宝能系”提起诉讼。但鉴于“宝能系”资金极度紧张,能否收回款项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业绩增长与内控合规压力双高,金煜掌舵的上海银行正走向平庸?

据了解,上海银行深圳分行以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为由,对深业物流、宝能地产、宝能置地、宝能投资、宝能控股、姚振华等(简称“宝能系”)提起诉讼,要求偿还借款本金34.77亿元、38.99亿元借款本息、逾期违约金以及实现债券所产生的诉讼费、保全费用等。两笔借款本金合计达73.76亿元。

公告显示,2018年9月、10月、12月,上海银行深圳分行通过认购信托资金向深业物流分别放款15亿元、23亿元、40亿元,到期日分别为2021年9月26日、10月18日及2022年6月17日。担保方式为“宝能系”提供不动产抵押担保、租金应收账款质押担保等。

事实上,早在2023年10月,上海银行深圳分行曾发布公告,因25.80亿元借款本息未能如期偿还而起诉“宝能系”。

也就是说,截至目前,“宝能系”在上海银行有高达百亿元的借款已经全部逾期。2024年上半年,上海银行的归母净利润为129.69亿元,总计诉讼金额相当于占据了半年利润近八成。

尽管上海银行在公告中声称,预计本次诉讼事项不会对公司的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产生重大影响。但考虑到“宝能系”仍然在债务暴雷的漩涡之中挣扎,上述款项或很难归还,对上海银行所产生的不良影响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上海银行房地产行业的不良率大幅攀升,在2021年曾高达3.05%。经过两年多的处置,截至今年上半年该行房地产不良率回落至1.39%。

业绩疲软发展优势不再

金煜掌舵的上海银行正走向平庸?

位居寸土寸金的“上海滩”,上海银行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上海当地的经济实力,长期稳居城商行前三甲。不过,上海银行这个行业地位,含金量却也值得推敲。而且近年以来,其行业地位并不稳固,甚至可谓摇摇欲坠。

在2022年以前,上海银行在城商行中的排名仅次于北京银行。然而,从2022年开始,其资产规模、净利润规模均被江苏银行全面赶超。

而将时间轴拉回到现在,虽然上海银行的资产总额已经突破三万亿元,论资产规模,其在城商行中依然可以排名季军。但是论营收与净利润规模,上海银行已被宁波银行反超。

而上海银行的营收、净利润规模排名骤降,与其“拳头”业务发展受挫有关。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以前,上海银行的零售贷款主要以按揭贷款为主。

时至2016年,胡友联上任行长之后,却开始将业务重心,放在了消费贷和零售业务上,而借助蚂蚁金服、微众银行等互联网金融平台,上海银行的消费贷则一路高歌猛进,逐渐取代了住房按揭贷款,并成为其第一大零售贷款来源。由此,上海银行也被冠以城商行“消费贷之王”。

然而,好景不长。2020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开始面临重拳监管。随着蚂蚁金服IPO搁浅,上海银行也随之换帅。自此,上海银行也开始调转船头,主动收缩消费贷规模。最直接的影响便是,2020年上海银行的个人消费贷业务就下滑近10%。

此后,该行的消费贷也一蹶不振,并先后被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超越。据上海银行历年财报数据显示,2020-2023年期间,上海银行个人消费贷余额从1583.7亿元降低到1086亿元。至此,上海银行“消费贷之王”的光环,也黯然失色。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银行现任董事长金煜此前为建行上海分行副行长,2021年加入了上海银行任行长。金煜执掌上海银行至今任期较长,有大行的业务管理经验,但是在其掌舵下的上海银行,发展速度却与同类型的江苏银行相差甚远。

在拳头业务发展受挫后,上海银行的业绩也出现了萎靡的迹象。多米诺古牌效应之下,首当其冲的,便是上海银行业绩开始下滑、净利润也开始起伏震荡。

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上半年,上海银行营收分别为531.1亿元、505.6亿元、262.5亿元,同比下滑5.54%、4.80 %、0.4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2.8亿、225.4亿、129.7亿,同比增长1.08%、1.19%、1.04%。

由此可见,上海银行已经连续两年半营收连续出现下滑,而净利润,也只是微增1%左右。更为致命的是,在业绩震荡过程中,上海银行曾经的“长三角银行老大”的位置,也早已被取代。

首先,从规模的绝对值来看,去年刚突破30000亿规模的上海银行,经过上半年的努力后,总资产规模达到了3.22万亿元。但是与此同时,江苏银行的总资产却达到了3.77万亿元,远超上海银行。而且,紧随其后的,是总资产3.03万亿的宁波银行,对其穷追不舍。而反观上海银行的处境,可谓前有狼、后有虎,半刻不得松懈。

其次,从业绩具体指标来看,上海银行的营收,也主要依靠利息净收入和非利息净收入。但是,作为上海银行核心业绩指标之一,其利息净收入的表现,也不容乐观。

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上海银行利息净收入为161.75亿元,同比下降10.78%。非利息净收入为100.72亿,同比增长22.38%。

很显然,造成今年上半年上海银行营收下滑的主要原因,就是其利息净收入的下滑。而根本原因则是,上海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上海银行净息差下滑0.21%至1.19%,在15家长三角上市银行中排名倒数第一。而将对比范围放宽至42家A股上市银行,该指标也排名倒数第二名,远远落后于我国商业银行1.54%的整体平均值。

值得注意的是,拉长时间线来看,上海银行的净息差,也呈现持续收窄态势。数据显示,2021-2023年,上海银行净息差分别为1.74%、1.54%、1.34%。

此外,上海银行的资产质量也在下滑。2024年上半年,上海银行的不良率为1.21%,虽然同比下降了0.01个百分点,但在15家长三角上市银行中,排名同样倒数第一。

对此,众多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上海银行需要在风险管理、市场适应、合规经营、资产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改进,从而提振业绩、提升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