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监管层加大力度打击财务造假行为的背景下,多数投资者避开风险股,但天弘基金却逆势增持财务造假股。
今年二季度,天弘基金旗下2只基金重仓持有ST易事特,而该公司因财务造假被实施风险警示,业绩持续恶化。天弘基金频繁“踩雷”ST股,并在过往的投资中多次遭遇退市风险,外界质疑其投资行为背后的动机是投机心理作祟,还是内部风控存在缺陷。
此外,天弘基金整体投资业绩不佳,却仍在积极发售新产品,引发关于其合规管理能力的讨论。
频繁踩雷ST股
Wind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天弘基金旗下2只基金进入ST易事特前十大股东。其中天弘中证光伏产业指数A今年二季度增持,持仓增至1075.19万股,天弘创业板ETF今年二季度新进,持仓304.00万股。
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易事特,300376)由于财务造假于今年7月9日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据公告,2017年至2021年,易事特涉嫌通过不具有商业实质的虚假贸易业务、融资性代采业务、代理业务和数据中心集成业务虚增营业收入40.74亿元、虚增营业成本35.25亿元、虚增利润总额0.34亿元。
今年一季度,易事特的业绩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恶化,营业收入为6.69亿元,同比下滑51.97%,净利润为4603.01万元,同比下滑57.56%。二季度业绩加速下滑,营收为9.61亿元,同比下滑20.62%,净利润为7860.58万元,同比下滑60.94%。
在如此快速下滑的业绩之下,天弘基金却持续押注易事特,这样的举动令人费解。在过去一段时间,由于退市制度不够完善,ST股退市不畅,上市公司一系列运作进行“保壳”,在“债帽”预期下,市场确实存在炒作ST股的“妖风”,但通常情况下都是游资在炒作。
实际上,自新“国九条”实施以来,“退市新规”持续发威,市场优胜劣汰持续加速推进。据证券时报·数据宝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今年以来A股已摘牌的强制退市公司共计29家,锁定退市尚未摘牌的则有19家,合计达到48家,这意味着今年退市公司数量将继续刷新历史新高。
天弘基金也尝到了“退市新规”的威力,就在今年8月12日,其曾经持有的另一只垃圾股ST爱康被摘牌。该公司曾在2021年收获18次涨停,股价涨幅高达86.63%,然而在此期间控股股东及关联方不断通过减持套现,并利用股权质押“金蝉脱壳”。
2024年4月30日,爱康科技公布了2023年度财报,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为46.62亿元,同比下降30.32%,净利润亏损8.26亿元。审计机构出具了保留意见,同时对公司2023年度内部控制出具了否定意见,爱康科技因此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自带帽开始,ST爱康股价经历了连续31个跌停,未曾打开过跌停板直接锁定退市。
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天弘中证光伏在2021年二季度高点买入了爱康科技,并在2023年4季度危机爆发前进行清仓,幸运的避免了吃31个跌停板的惨剧。但爱康科技在被ST之前,实际上股价早已经腰斩,天弘中证光伏想必也是亏损出局。
从公开信息来看,天弘中证光伏ETF已经踩雷了ST爱康和ST易事特两只垃圾股,该基金自成立以来收益率为-35.13%,近三年收益率为-55.15%。
天弘基金在爱康科技上的躲过了直接被“埋”的命运,但在其他垃圾股上就没那么幸运了。比如在2018年踩雷的*ST华泽,天弘基金对其估值由停牌前12.5元/股直接下调至0.55元,最后直接退市。同年天弘基金还踩雷了因为生产假疫苗而被强制退市的长生生物,估值直接清零。而在曾经轰动一时的康得新财务造假大案中,天弘基金因为在2015年参与认购非公开发行股票1,890.359万股,认购金额5亿,最终未能撤离直接被“埋”。
此外,天弘基金还踩雷了*ST天业、*ST凯迪等退市股。天弘基金如此热衷于“垃圾股”,究竟是投机心理作祟,还是内控存在缺陷,值得深思。
亏损累累却不断发售产品
作为国内首家突破万亿规模的公募基金,天弘基金的权益投资板块实际上十分羸弱,其规模增长几乎全靠货币基金来拉动。
天弘基金成立于2004年,到2013年其规模尚不足百亿。转折点发生在2013年,当年5月,天弘基金与支付宝联手,推出了国内首只互联网货币基金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后更名为天弘余额宝)。
该产品以简单便捷的操作方式,以及较高的收益率收获了大量用户。在余额宝的助推下,天弘基金在2013年末的管理规模就超过了1900亿元。到了2017年,天弘基金总规模达到1.2万亿元,成为国内首家规模超过万亿的公募基金公司。2018年,天弘基金的总规模更是高达1.99万亿元,刷新了全球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纪录。
然而在这近2万亿的规模中,98%都是来自余额宝的货币基金,而非货基规模则不到300亿元。
2018年,蚂蚁开放了余额宝平台,陆续接入了博时现金收益、中欧滚钱宝等货币基金,天弘此前的垄断地位被打破。与此同时,余额宝的收益率持续下行,目前7日年化收益率已跌至1.4690%,货币基金的赚钱效益已基本上消失,天弘基金规模也随之出现了大幅下降。到2024年上半年末,天弘基金规模已降至11,851.88亿元,其中非货基为3,534.38亿元,但以股票型、混合型基金为主的主动权益类产品规模仅分别为743.76亿元、191.63亿元。
天弘基金主动权益类产品业绩表现也乏善可陈,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天弘基金主动权益类产品共有130只,其中有60只基金自成立以来的收益率为负,有超30只基金亏损幅度超过20%,有18只基金跌幅超过30%,其中有四只基金跌幅超过50%。
虽然业绩表现不佳,但天弘基金依然不断在路演发售产品。Wind数据显示,近一年,天弘基金新成立了21只主动权益类产品。仅今年10月份就有天弘国证新能源电池指数A、天弘北证50成份指数A两只基金已经成了,目前还有天弘中证工程机械主题指数发起A/C、天弘价值驱动混合A/C四只基金在发售。
弘国证新能源电池指数A、天弘中证工程机械主题指数发起A/C的基金经理均为贺雨轩。Wind数据显示,贺雨轩目前在任14只产品基金经理,但仅有4只产品收益率为正,收益率均不超过20%,而有多只产品亏损幅度则超过40%,天弘国证生物医药ETF联接A亏损幅度更是达到了62.93%。天弘北证50成份指数A的基金经理为张戈,目前在管7只产品,仅有一只产品收益率为正。
业绩如此惨不忍睹,基金公司为何还敢继续发售产品?问题实际上出在收费机制上。通常而言,基金的管理费只与基金规模挂钩,所以基金公司只要不断发售产品路演造势,吸引投资者买入,便可坐收管理费用。
以天弘中证光伏产业A为例,该基金自2021年成立以来的收益率为-34.24%,从2021年2024年中报的利润为14.69亿元、-21.22亿元、-49.38亿元、-22.83亿元,三年半合计亏损78,74亿元,期间天弘基金收取管理费用1.7亿元。
内控合规受考验
频繁踩雷ST股,股债货币基金发展失衡,部分权益基金出现较大幅度亏损,天弘基金的内控合规遭受考验。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年7月,执掌天弘基金12年的总经理郭树强突然离任。据财新报道,郭树强疑似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至今仍无音讯。案由则与2014年华夏基金曝出的老鼠仓案有关。
早在2014年,郭树强就被卷入过华夏基金“老鼠仓”案,该案件余波未了。去年11月,浙江省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朱从玖涉嫌受贿被立案调查。检察机关起诉指控:被告人朱从玖利用担任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浙江省副省长等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
郭树强与朱从玖早有交集,朱从玖的妻子是方瑞枝,早年曾在华夏基金任职,最高职务为督察长,而期间郭树强同样在华夏基金任职,曾担任过交易员、基金经理、机构投资总监、总经理助理等职位,直到2011年离开华夏基金,加入天弘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