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重组热潮下,为何频现“倒春寒”?

近期,A股市场并购重组热潮中出现了一股"逆流"。

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超过十家上市公司宣布终止并购重组,其中半导体领域企业占比超过50%。这一现象值得关注:在政策支持和产业整合的大背景下,为何会出现如此密集的并购终止案例?这背后又反映了怎样的困境?

并购重组热潮下,为何频现“倒春寒”?

图源:科创版日报

以纳芯微终止收购昆腾微为例,15亿元的估值较净资产溢价超过4倍。在当前半导体行业景气度下行的背景下,如此高的估值倍数无疑加大了并购方的决策难度。正如思瑞浦、芯海科技等上市公司前三季度业绩显示,模拟芯片行业普遍面临业绩承压的局面。

世茂能源终止收购詹鼎科技58.07%股权的案例则表明,大额并购交易中的支付方式、责任划分等核心条款往往成为交易双方难以调和的矛盾点。这种复杂性在半导体等技术密集型行业表现得尤为突出。

德邦科技终止收购华威电子的案例反映出,市场环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并购双方的决策。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半导体行业周期性调整的背景下,企业对并购决策愈发谨慎。

频频叫停的并购案背后,反映出上市公司对并购重组的态度更趋理性。企业不再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而是更加注重并购的战略协同性和财务可行性。这种理性回归,恰恰体现了资本市场的成熟。

由上,亦不难看出,半导体行业的并购重组由"粗放式"转向"精细化",企业更加关注标的公司的技术壁垒、市场空间和业务协同性。这种转变有利于行业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此外,在商誉减值压力下,上市公司对高估值并购更为谨慎。这种审慎态度有助于防范财务风险,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在政策支持与市场调整并存的背景下,并购重组的"退堂鼓"现象并非全是坏事,它折射出市场主体的理性回归。

在此背景下,企业更需要保持清醒。并购双方需充分考虑行业周期、技术迭代、市场竞争等因素,采用更加科学的估值方法,避免"估值泡沫"。并购双方还可以考虑采用更灵活的交易架构,如分步并购、业绩对赌等方式,平衡交易各方利益,降低并购风险。此外,并购重组应着眼于产业链整合和技术协同,而不是简单的财务并表,发挥并购在产业升级中的积极作用,真正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文/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