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居民融资需求有所改善,M1、M2双双回升,政策效果初现,实体流动性改善。后续随着地方化债、专项债财政资金拨付、国有大行注资、房地产供需等一揽子政策的推进,有望带动社融信贷的改善,银行风险资产质量或将缓释。

本刊特约 刘大芳/文

根据央行发布的10月金融统计数据,人民币贷款增加5000亿元,同比少增2384亿元;人民币存款新增6000亿元,同比少增446亿元。

数据显示,10月新增居民贷款1600亿元,同比多增1946亿元;其中,居民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同比分别多增1543亿元、393亿元。在居民融资需求改善的同时,企业端贷款走弱。10月新增企业贷款1300亿元,同比少增3863亿元,其中,企业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票据融资同比分别少增130亿元、2128亿元、1482亿元,指向企业融资需求偏弱。

10月M2同比增长7.5%,较上月回升0.7个百分点,为近7个月高点,主要受股市回暖和财政支出加力的带动。10月M1同比增速为-6.1%,前值为-7.4%,跌幅收窄1.3个百分点,为近9个月以来跌幅首次收窄,或表明近期消费补贴、地产政策放松、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对企业流动性形成一定的改善作用。

按揭贷款下滑速度收敛

央行发布的《2024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53.61万亿元,同比增长8.1%,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6.02万亿元。有效需求不足压制信贷增速,对公贷款压舱石地位突出。

截至三季度末,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速较二季度末下滑0.7个百分点至8.1%,当前需求不足制约规模扩张速度,未来仍需关注政策落地后的效果。从结构上看,对公贷款仍是主要的资源倾斜方向,以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为例,三季度末同比增长15.1%(二季度末为17.5%),三季度基础设施类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0.8%(二季度末为11.7%),两者增速虽环比滑落,但仍高于全行业平均贷款增速水平。

在地产方面,截至三季度末,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5%(二季度末为5.7%),增速回落速度略有收窄,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和“白名单”项目以及再贷款政策效果逐渐显现,未来仍需关注政策落地后地产需求的恢复情况。

截至三季度末,人民币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4.5%(二季度末为16.9%),增速高于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速6.4个百分点,整体增速保持平稳。此外,三季度末农户生产经营贷余额同比增长12.6%(二季度末为14.6%),农村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6%(二季度末为12.1%),三农领域贷款增速同样维持较高水平,下沉领域市场贡献度略有提升。随着普惠小微服务的持续深化,三农领域信贷贡献提升。

截至三季度末,住户贷款同比增长3.1%(二季度末为3.8%),其中,个人经营贷同比增长9.9%(二季度末为12.2%),消费贷款同比增长5.8%(二季度末为6.6%),三季度单季零售非房类信贷增量环比略有收敛。

在按揭贷款方面,三季度末按揭贷款同比增速为-2.3%,增速水平与上半年末基本持平,存量按揭调整政策落地后,提前还贷情形的减少或将在一定程度上缓和按揭类贷款下滑压力。9月末以来促消费、稳地产等多维度政策持续出台,仍需关注未来需求的恢复情况。

总体来看,10月社融、贷款增速继续放缓,企业贷款同比走弱,但居民融资需求有所改善,M1、M2双双回升,一揽子政策效果初现,实体流动性获得改善。后续随着地方化债、专项债财政资金拨付、国有大行注资、房地产供需等一揽子政策的推进,有望带动社融信贷的改善,银行风险资产质量或将缓释。

居民短期贷款改善更为明显

10月新增社融1.4万亿元,同比少增4483亿元;截至10月末,社融存量为403.45万亿元,同比增长7.83%,增速稳中略降。信贷少增幅度收窄,政府债受高基数影响对社融的支撑减弱,居民部门信贷需求边际修复。政策拐点后资本市场回暖、理财资金回流延续,M1与M2增速改善、剪刀差缩小,财政发力不减,关注后续政策落地成效。

信贷对社融拖累幅度收窄,高基数下政府债贡献减弱:10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988亿元,同比少增1849亿元;新增政府债1.05万亿元,同比少增5142亿元。受2023年同期特殊再融资专项债集中加速发行以及万亿特别国债发行带来的高基数影响,政府债对社融的支撑有所减弱,预计随着10万亿化债方案的出台,短期内政府债仍为社融的重要支撑。

10月企业债融资增加1015亿元,同比少增163亿元,新增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83亿元,同比少增38亿元;表外融资减少1443亿元,同比少减1129亿元;其中,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398亿元,同比少减1138亿元。

居民部门信贷需求边际修复,企业部门需求仍待改善。截至10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8.1%。10月单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余额5000亿元,同比少增2384亿元。居民部门需求回暖迹象明显,预计受以旧换新、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基本完成、房地产政策优化等影响,叠加基数偏低,消费和按揭贷款边际改善。

10月居民部门贷款增加1600亿元,同比多增1946亿元;其中,新增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490亿元、1100亿元,同比分别多增1543亿元、393亿元。新增企业部门贷款1300亿元,同比少增193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900亿元,中长期贷款新增1700亿元,同比分别多减130亿元、少增2128亿元;新增票据融资1694亿元,同比少增1482亿元。

财信证券分析认为,与消费相关度更高的居民短期贷款改善更为明显,或受消费补贴、双十一等因素的带动。中长期贷款同比也转为多增,与同期地产销售好转表现一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0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收窄至-6.33%,为年内同比降幅最低,或显示新一轮地产放松政策对居民部门去杠杆趋势起到一定的缓和作用。且企业中长期贷款的持续走弱,或与地方隐性债务加速化解下,基建等投资持续受到压制、部分隐债占用的企业贷款被置换清偿有关。

值得关注的是,10月M1、M2均改善实属不易,理财资金回流和资本市场回暖效应延续。10月,M1和M2同比分别变化-6.1%、7.5%,环比分别收窄1.3个百分点、扩大0.7个百分点。M1降幅2024年以来首次改善,M2增速延续见底回升,预计受益于政策拐点后资本市场活跃度的提升,理财资金回流、叫停“手工补息”影响也逐步消化,活期存款和证券保证金存款增多。

10月M1-M2剪刀差为-13.6%,自2024年3月以来首次收窄。截至10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301.48万亿元,同比增长7%,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10月单月,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加6000亿元,同比少增446亿元;其中,居民部门、企业部门人民币存款减少5700亿元、7300亿元,同比分别少减669亿元、1352亿元。财政存款增加5952亿元,同比少增7748亿元;新增非银存款1.08万亿元,同比多增5732亿元。

实际上,居民部门信贷需求边际修复的背后是增量政策的初见成效。随着10万亿化债组合拳的逐渐出台,政府债有望继续支撑社融。在经济基本面积极因素不断累积的前提下,银行信贷投放有望保持平稳增长,资产质量改善预期进一步增强。而预期的改善将推动银行股估值的修复,银行高股息配置价值仍在。

若以2023年分红额及11月14日市值计算来看,银行板块平均股息率达到4.61%,相对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衡量的无风险利率的溢价水平仍处于历史高位,且仍在继续走阔,银行股息的吸引力持续提升。在无风险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高股息绝对收益仍是银行板块长期投资的逻辑基础,盈利稳、高分红的国有大行更值得关注。

(作者为资深投资人士)

本文刊于11月23日出版的《证券市场周刊》

居民信贷需求边际修复 增量政策成效渐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