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正处于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大好时机!余永定最新发声

“12万亿元”化债新政近期被市场频频热议,如何看待后续的政策空间?

近日,在证券时报社主办的“2024中国金融机构年度峰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十一五 ”至“十五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余永定作主旨发言。他表示,这一系列隐性债务置换政策用规范的法定债务置换不规范的隐性债务,具有很大积极作用,但这并不减少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量,更不意味着中央会替地方政府偿还隐性债务。

余永定认为,当前中国正处于采取扩张性政策的大好时机。增长是硬道理,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是可行的。实现5%的经济增长,化解房地产行业风险以及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都需要中央政府增加财政支出,提高中央政府负债率。

当前中国正处于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大好时机!余永定最新发声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被放在突出位置

“2023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出现重大调整。”余永定开宗明义。他指出,2023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相对2012年以来强调的“化解过剩产能”“供给侧改革”等表述,中央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新判断意味着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性调整。而自今年9月以来,政策调整力度显著加强,在加力推出的这一揽子增量政策中,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化债被放在最突出地位。

余永定对市场近期热议的“12万亿元”化债新政进行了详细分析。11月8日,近年来力度最大的化债举措审议通过,地方化债“三箭齐发”: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增加6万亿元;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

在他看来,这一系列政策旨在通过债务置换的方式,帮助地方政府将原有的债务期限短、利率成本高的短期债务进行重新安排,置换为还款期限较长、利率适中的新债务。

比如原来规定5年内(2024—2028年)完成全部隐性债务(14.3万亿元)的消化工作,每年需要消化隐性债务2.86万亿元,按照新政,现在每年只需消化隐性债务4600亿元。再比如,12万亿元的再融资专项债的发放,隐性债务转化为显债后,通过展期、降息减少了地方政府在未来5年的还债压力,使其腾出财力进行投资和改善民生。

不过,与此同时,他强调,隐性债务置换只是用规范的法定债务置换不规范的隐性债务,并不减少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量,更不意味着中央会替地方政府偿还隐性债务。

财政观念应该有所改变

“政策是好的,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我认为还不够。”余永定认为,上述化债新政并未涉及中央政府增发国债支持基础设施投资。消费占GDP的比重在55%,但当下消费增长缓慢,为了抵消这种拖累作用,需要刺激,也就是加强基础设施投资,这是执行逆周期调节的重要工具。

此外,化债新政也未涉及“防范房地产业引发系统性风险”可能需要投入的资金问题(例如收储国家可能需要花钱),且未提及疫情期间地方政府为防疫所欠债务是否应由中央政府负担等问题。

他指出,必须扭转追求财政平衡的观念,应该关注的是财政的可持续性。“增长是硬道理。”余永定表示,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实现5%的经济增速目标、“防范房地产业引发系统性风险”“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这三大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中央政府增加财政支出、提高赤字率,提高中央政府负债率。

而且,他强调,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正是采取扩张性政策的大好时机。如果未来通货膨胀提升,加之外部冲击,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会更难。

余永定表示,只要维持比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控制利息率,债务对GDP的比会出现稳定值。而当下,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来看,中国还有很大的财政政策空间,需要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

当然,他也强调要和扩张性货币政策互相配合。不过要解决总需求不足问题,关键还是财政政策,必须首先显著加大财政的扩张力度。货币政策可以跟进,例如,通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买进国债的力度和频度,抑制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产生的“挤出效应”,进一步发挥扩张性货币对有效需求的刺激作用。扩张性财政政策直接刺激投资和消费,“资产荒”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责编:杨喻程

校对:祝甜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5-83514034

邮箱:bwb@st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