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罗杰·斯彼克曼,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这位英国生理学家于2011年来到中国工作,建立了中国首个人类双标水实验室,中国成为继英、美、日等国后,极少数拥有双标水技术的国家之一。
今天,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有278位;中国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由2012年的324.7万人年提高到2022年的635.4万人年,稳居世界首位。然而,当时光回到75年前,新生的共和国,人才家底薄如一张白纸。
西北边陲这个绝密小镇
曾在地图上消失30余年
1955年,在美国被软禁五年之久的钱学森,终于冲破重重障碍回到祖国,此后,新中国启动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壮举。
数万名来自四面八方的建设者奔赴青海省海晏县金银滩草原,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神秘家园”是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
84岁的魏世杰,离开金银滩已经二十多年。在那些几乎与世隔绝的日子里,魏世杰固定的任务就是负责炸药部件的性能测试。天天与炸药打交道,他比任何人更能体会“粉身碎骨”的含义。
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科研工作者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出震撼世界的“两弹一星”奇迹。
就是这个计划
开启新中国科技腾飞的征程
三十余载从零筑梦,从无人到载人,从一人到多人,从舱内到舱外,中国人在太空的印记不断刷新。而这一切的起点,就源于“863”计划的实施,使我国载人航天研究正式列入了国家重点发展计划。
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戚发轫被任命为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曾经参与过“东方红一号”研制的他当时已年届花甲,却义无反顾地挑起了重任。
随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天,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自主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22年底,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这一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成为“太空中最闪亮的星”。
从载人航天的神舟飞船,到深潜入海的“蛟龙号”……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起点——“863”计划。
捕捉宇宙中最神秘的粒子
什么装置这么厉害?
在广东江门大山深处,地下700米,世界单体直径最大的中微子探测器,正在紧锣密鼓安装中。
每秒间,就有700亿个中微子从指缝中穿过,然而捕捉它却并非易事。江门中微子实验室是国家为研究这个“幽灵粒子”,揭秘宇宙起源而建设的大科学装置。
江门中微子探测器研制最难的一道关,就是被称为“探测器眼睛”的光电倍增管。
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光电倍增管市场一直都被国外公司垄断。如今,在中国高能物理研究所牵头下,多所科研机构和这家企业合作成立了产学研合作组,汇集多学科优势,在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激励下,所有参与方攥指成拳,直击难点。
中国制造成为了大国重器的“点睛之笔”。而随着我国基础研究持续加强,今天,像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这样的大科学装置,已经布局建设77个。
从传统供应商到创新“搭子”
强强联合勇攀科技高峰
长春西郊,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正在进行时速160公里运行试验。
这辆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最核心的组件就是燃料电池系统,十余家企业和高校,聚焦电池系统技术需求开展联合攻关。
最终,参与联合攻关的一家民营企业完成了燃料电池的生产。这两家有着25年合作关系的央企和民企,从过去单纯的供求双方变成了创新“搭子”。
聚焦中国式现代化重大场景需求,以创新联合体为抓手,打造新型举国体制新载体,各地热潮涌动,战鼓正酣。
国产商用飞机
开通首条高高原航线
帕米尔高原东麓的塔什库尔干机场是我国的高高原机场,如今也有了国产飞机的身影。
4000多公里之外,位于上海闵行区的我国首个国产商用飞机运行支持指挥中心,ARJ21的实时数据都会汇集到这里。这是飞机制造商向客户提供运行支持的一站式服务窗口。
帕米尔高原东麓的塔什库尔干县,古丝绸之路上的商埠重镇。越来越多的ARJ21投入支线运营,给这里带来了更多的冰山来客。来自福建的90后创业者米卡对此深有体会。
今天,国产大飞机C919已经累计交付10架,ARJ21已经交付140多架,在全球10家航空公司运营,累计在国内外开通了500多条航线。
要到大城市、大医院做的大手术
变成走村串寨的“上门手术”
从昆明出发,经过近五个小时的跋涉,潘湘斌团队抵达了沧源县。他们将对全县一万多名儿童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筛查。
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其发病率会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加。12岁的小曹在这次筛查中确诊。
山高路远,坡大沟深,落后的医疗条件和漫长波折的求医之路,让这个不幸的家庭已经失去过一个孩子。
这一次,北京的大夫来到了身边,手术室就在医疗团队随行的这辆车上。把心脏手术从要到大城市、大医院做的大手术,变成走村串寨的“上门手术”。
医者仁心的背后,是中国医疗团队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科技创新。潘湘斌团队重构了整个引导系统,建立了包含17项新技术、23种新产品的技术体系,这个全新的“中国方案”,不开刀、不用放射线、不用全麻和气管插管,就能治疗心脏病。
超声引导介入技术体系被联合国评选为全球推广项目,这是中国医疗技术首次获得联合国资金及外交体系的支持向全球推广,已在68个国家1042家医疗机构应用,挽救患者20余万人。中国医生用科技创新切实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大国崛起,科技为先。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航标,正在引领创新驱动的“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向着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奋勇前进。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