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10月20日电 (李自曼)AI与金融的融合正成为推动数字金融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期间,多位金融界和科技界专家学者、公司高管就“AI+金融”相关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信息官高峰表示,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金融业的运作模式。通过优化流程、提升客户体验和加强合规管理,AI技术为银行业带来了显著的价值。高峰提到,大模型在银行应用中的初级阶段已经全面展开,但需要审慎使用,重点定位在员工助手、反洗钱、反欺诈等与客户不直接接触的场景。

  京东集团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则从跨界融合的角度阐述了AI对金融的影响。他认为,新一代技术与以实体经济为代表的供应链体系结合,可以在金融领域进行许多尝试和创新。京东集团正是利用供应链场景,发展了包括移动支付在内的多种金融服务,实现了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原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指出,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的预测,到2027年,全球在人工智能系统的软件、硬件和服务方面的销售额将达到4000亿美元。其中,金融业在这方面的支出将达到97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9%,是增速最快的行业之一。

  “在此背景下,金融科技领域必将迎来新一轮的技术革命,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迈向智能化新阶段。”尚福林说。

  谈及如何推进AI在金融业中的落地应用,多位与会嘉宾表示,推动AI大模型在银行业的应用,需从员工助手等内部场景开始。加强顶层设计,获得监管部门认可,推动中小机构数据交互。

  在金融服务中,AI已经应用在智能投研、合规质检、智能风控、智能客服、市场分析、保险理赔等方面。例如,工商银行AI大模型体系,目前已实现在各个业务领域规模化推广,覆盖20多个应用领域,100多个业务场景。

  中国移动面向银行提供的AI合规质检服务,大幅质检效率。智能投研应用帮助金融机构高效开展投研工作。

  在享受科技红利的同时,金融机构也在关注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中信证券首席信息官方兴指出,当前还存在金融领域大模型算力短缺、模型准确率不高、数据保护和安全、技术与业务融合难度大等问题。高峰认为,AI大模型存在认知偏差、黑匣子问题, 需要协同使用大、小模型。此外,AI的治理问题和安全性也是重要挑战。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党委委员、副会长贺竹君指出,AI在金融资管行业的应用面临数据隐私保护、模型不透明以及不可预知的风险等问题。他呼吁加强监管合作,共同应对这些挑战。

  沈建光认为,AI技术的崛起需要大量资本支撑,金融市场需提高风险容忍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指出,AI与金融科技逐渐融合,改变了传统的数字金融和金融科技方法。社会需要重新审视技术进步的目的,推动其成为推动公共利益的工具,而不仅仅是谋取利润的手段。在技术进步的同时,相关企业需要关注社会政策,如教育、技能培训、制度设计、监管等。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李自曼:liziman@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薛宇飞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