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第三例无线微创脑机接口植入者小董从华山医院顺利出院,信号非常好!"
11月17日,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洪波教授在2024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大会和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张江协同聚力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上透露,他和学生联手研发的无线微创脑机接口产品NEO顺利进入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绿色通道",后续将在上海实现产业化。
全力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上海正以"全链条赋能",在生物医药领域培育新质生产力。无论是脑机接口,还是人工智能(AI)制药,都需要多学科交叉、多方资源汇聚。不少专家认为,随着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加速交叉融合,尤其在AI的赋能下,新技术新产品为社会发展带来的增量将远超以往。
选择上海,NEO打开产业化之路
"我们做脑机接口,不是为了跟马斯克比拼赛跑,而是要真切解决患者的病痛。"过去一段时间,洪波教授承受了极大压力,因为提到脑机接口,大家就会将NEO与美国神经连接公司(Neuralink)作比较。
独创半侵入式脑机接口,是因为从事神经工程、脑机接口20多年的研究经验告诉洪波,要紧扣"上临床"这个关键点——在创伤小、信号清晰持久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正是在这一思路下,他带领团队研发的NEO比Neuralink更早植入了患者大脑。
如今,只有硬币大小的NEO在首例植入患者的颅骨下、脑硬膜外,已实现了在体12个月安全有效工作。洪波提到,首例患者不仅能够借助脑机接口实现脑控抓握,自主喝水吃饭,准确率超过90%;而且在上肢运动和感觉功能康复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上肢动作评估量表(ARAT)提升27分,脊髓损伤量表(ASIA)提升13分。
随着Neuralink在首位植入者脑内出现芯片电极大量移位,无法正常接收信号等问题,洪波主导的半侵入式方案的优越性开始显现。
"我非常感谢我的学生,NEO的产业化全靠他们在上海创办的博睿康公司。"洪波透露,NEO即将完成从1.0到2.0版的升级,将于明年开始大规模临床试验,而上海将成为它落地发展的首选地。
一项医疗技术要从实验室走向临床、进入市场,需要从材料、性能、工艺等多方面不断完善。在洪波看来,博睿康就在张江,这里集聚着大量生物医药企业以及各类高技术创新公司,"这样的创新生态必定有利于NEO的产业化发展"。
最近,博睿康刚完成了D轮融资,又与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合作完成了NEO的全国第三例、上海首例临床试验植入手术。"华山神外的医生只用了一个半小时,就完成了定位极为精准的植入手术。"
目前,他们正在通过"绿色通道"和器审中心沟通大规模临床试验(III期)的入组标准和例数,计划明年完成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洪波相信,在全链条赋能的产业生态下,立足上海发展脑机接口,有望事半功倍。
抓住AI机遇,专业数据"语料"是关键
要抓住AI机遇,进一步增强生物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这是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挪威科技大学神经系统科学教授爱德华·莫泽在开幕式的主论坛演讲中给上海的建议。
机遇怎样抓?在腾迈医药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何骑看来,如今,算法快速迭代、算力成本不断降低,发展生物医疗领域的AI大模型真正缺乏的是高质量的生命科学数据。"‘阿尔法折叠’的成功是基于过去40年结构生物学的数据积累,当大模型要涉足疾病研究,就需要更多维度数据,尤其是具有因果关系的数据,而此类数据目前十分缺乏。"
对此,百图生科公司总裁邓永富颇为赞同。过去4年,百图生科构建了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基础大模型xTrimo V3,总参数量达2100亿。基于该大模型,他们还打造了超过200个行业任务模型。"生命科学大模型并不是大语言模型的行业化,而是基于蛋白质、氨基酸等生命科学数据预训练出来的。"
除了实验室,高质量的生命科学数据还能从哪里来?"具有问诊、导诊能力的大模型,对数据需求必定是十亿甚至百亿级的。"上海临床转化研究院总裁段琦认为,医学影像、病理、基因等不同维度的数据越多,越能帮助医生作出精准诊断,也才能训练出优质的大模型,"我们正在积极思考与探索一些路径,以合法合规的方式,让医疗机构将多年积累的高水平数据开放出来,赋能大健康科研与产业。"
作者:许琦敏
文:许琦敏 图:许琦敏/摄 编辑:许琦敏 责任编辑:任荃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