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社一篇《刷短视频,为什么会越刷越累越空虚?》的文章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网友们不禁调侃,那个“陡然间一抬头,发现一个小时已经过去了,再一恍惚,发现已经深夜了……”的不就是自己吗?
短视频“偷”时间并不是新鲜话题。今年3月,中国青年报对1557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7.7%的受访者喜欢刷短视频,同时69.4%的受访者感到自己过度刷短视频。我们为什么会沉迷于短视频?短视频是利用人类大脑信息加工的特点而设计的,满足了我们大脑多通道的信息加工需求。观看短视频能带给大脑极大的愉悦感,尤其是短视频往往呈现的都是最戏剧化的高潮内容,“瞬间观感”特别好,不管是对于求知欲和好奇心旺盛的青少年,还是对于工作一天急需放松解压的上班族,亦或是对于退休后“有钱有闲”的老年人,短视频几乎做到了“全方位无死角”的覆盖。
不可否认,某种程度上而言,短视频确实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世界,让我们“声画并茂”地看到了更多丰富有趣的人、事、物。但是当刷短视频这样一种消遣方式逐渐演变成“越刷越累越空虚”的生活常态,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样的生活方式是否可持续。很多人刷短视频刷到最后只是无意识地上下滑动手指,仿佛视频内容已经不再重要。然而当发现自己已在不觉间丧失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处理问题的能力时,当因为意识到碎片化的内容浪费了时间消耗了心力而感到懊悔时,当懊悔又衍生出不安、焦虑、迷茫等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时,怎么会不累不空虚呢?
日复一日,当大脑习惯了“强刺激”,便很难专注于日常平淡的场景与生活。短视频里的世界很精彩,但短视频不是生活的全部,一味沉迷其中只会让你在现实世界里无精打采。有节制地刷短视频,提高自己对手机的掌握权和对生活的主宰权,是唯一能摒弃这种“空虚感”的途径。要知道,对个体来说,不论是时间还是心力,其实都是有额度的,所以随时开启“精心”模式很有必要。如何量入为出,如何精打细算,如何让时间和心力最大程度产生应有的价值,可能是每个人一辈子都要面对的命题。不然没有“短视频”,也会有别的“杀时间”神器。
当你发现自己当前的低电量只够刷短视频时,别让大脑偷懒,去工作去社交去旅游去运动甚至去面朝大海吧,规划好自己的时间,确定下未来的目标,重新拾起探索欲和热情,你会发现“短视频”只是为生活服务的工具,而不是生活本身。
(黄欢)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