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分子开关到分子马达,我和我的研究团队致力于探索这些微观世界中的奇妙现象。
产学研结合这件事,诺奖得主怎么做?24日,在2024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上海)上,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知名大师客座教授”伯纳德·L·费林加,与海内外同行分享了自己在世界500强石油巨头的“产学研”经验:如何把产业发展需求、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费林加(中)与外方专家受聘导师。
费林加(Bernard Lucas Feringa)堪称“五院院士”,这位有机化学家,1951年5月18日生于荷兰,系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教授,也是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荷兰皇家艺术和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以及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费林加曾经作为化学研究员,在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Shell)工作。“在那里,我把我的研究方向和公司的实际发展需求结合起来,在催化剂开发和化学合成方法的优化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对石油化工领域的技术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费林加院士分享。
他所做的工作中,更为外界熟知的就是分子机器。这些微小的装置,能够在外部刺激下像机器一样运动,使得宏观的机器概念在微观的物质世界得以实现,为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费林加说,“从分子开关到分子马达,我和我的研究团队致力于探索这些微观世界中的奇妙现象,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不仅产业界,费林加多年来致力于与全球各地的高校开展合作,尤其是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创办了“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并担任该中心外方主任,打造精准化学与分子工程的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高地,推动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我非常认可中国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把产业发展需求、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费林加表示,“我坚信教育是启迪智慧,促进社会发展,增进人类福祉的重要途径,而教育国际交流是开拓视野,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
华东理工与森松集团、久事集团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方面达成共识。
当天,在这届以“共创人类绿色智能未来”为主题的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上,费林加院士等多位外国专家接受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副主任陈建荣、华东理工大学校长轩福贞教授颁发的聘书。这批外方导师有的专程从德国、韩国以及荷兰赶来,包括:墨西哥国立理工大学教授、墨西哥科学院院士、华理校友王金安教授,韩国明知大学徐胄源(Joo Won Suh)教授,德国汉堡工业大学弗雷李希·凯尔(Frerich Keil)教授,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杨·凡·艾希(Jan van Esch)教授等。
企业出题,校企同答,市场阅卷。近年来,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之外,作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化工特色全国重点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累计获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0个,省部级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5个,在国内牵头组建全国现代煤化工产教融合共同体,打造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教育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平台,并将华理煤气化技术科研成果转化推向国际市场。当天,华东理工大学还发起成立“高校中法合作机构与高中协同育人联盟”,十多家中法合作办学学院、有关高中和法语培训机构成为联盟成员。
朱为宏院士报告。
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正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关切。为实施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促进全球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教育部于2018年创办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搭建中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学术交流和合作对接平台,迄今已基本形成八地牵头、覆盖全国的产学研用协同开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