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 杨峰
11月11日,国家航天局总工程师李国平在2024珠海论坛商业航天发展论坛上表示,促进商业航天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支持鼓励、规范有序。据悉,目前国家航天局正在会同相关部门编制《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鼓励“能商则商”,留出商业航天发展的空间,研究放宽商业遥感卫星分辨率限制。
“商业航天是中国航天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发展起步的重要力量。”李国平表示,从2010年开始,航天产业已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产业内容之一。
国家航天局总工程师李国平。(封面新闻记者 杨峰 拍摄)
在商业航天领域有一个共识:2014年是商业航天的元年,自此,商业航天发展按下了快进键。为什么商业航天发展这么快?“我认为拥有中国航天事业几十年的技术积累以及人才优势,加之我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形成的巨大市场需求、资金优势,才为商业航天赢得了这10年的快速发展。”李国平说。
近10年,商业航天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2023年,我们全年整体的火箭发射是67次,商业火箭成功发射92次,占比18%。”在商业航天业内的努力下,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比如,可重复液氧甲烷发动机可重复使用的关键技术,据不完全统计,到现在为止,国内的商业航天企业大概有500多家。
李国平表示,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上游主要是卫星制造、运载火箭制造及发射服务;中游则涉及地面接收系统;下游则是应用服务领域。尽管整体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但在地域分布上仍存在不均衡的现象。“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向世界舞台。但是,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如何提升自身竞争力成为摆在面前的一大难题。”
如何推进商业航天共建共享?李国平提出了四个建议:一是推动国家投资的大型设备设施向商业航天企业开放;二是鼓励体制内企业支持商业航天企业供应链供给;三是放开国家卫星数据,盘活存量数据资源;四是建立权威统一、开放共享的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