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傅斯特
“世界工厂”的朋友圈,又升级了。
12月5日,2024东莞全球招商大会如期举行。一年一度的招商大会,是这座牵动全球目光的制造业强市“秀”出最新“成绩单”和“投资机遇地图”的特殊时刻,向来备受关注,而今年又有格外不寻常的意义。
在会前的新闻发布会上,东莞宣布:通过这场招商大会发出“英雄帖”,扩大“朋友圈”,寻觅“合伙人”,展现一个高水平开放的东莞。
这场大会,确实盛况空前:有460多家企业和机构应邀前来,其中,不仅有来自日本、德国、韩国的全球500强外企,还有中信集团、华润集团、中国中铁等头部央企,以及头部创投机构、金融机构前来助阵。
从外资到民营企业,再到央企、国企,为何全球的企业都盯上了东莞递出的橄榄枝?
因为在东莞身上,他们看到了这个时代风口的三重机遇。
第一重机遇,是产业。
财经作家吴晓波曾经20多次来到东莞。在他看来,东莞是观察中国制造业的一个标本,它的激荡起伏,带有强烈的趋势性意义。
一个更为人所知的说法是:“东莞一塞车,世界就缺货。”这句流行语所反映的,正是东莞制造对于全球产业链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身处珠江的入海处,对外开放的最前沿,东莞最能感知潮水流向的变化。46年的改革开放史,也是东莞制造业一路转型升级的历程:
从46年前,东莞引入大陆第一家“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企业;再到36年前,瑞士雀巢集团远渡重洋,成为了第一家落户东莞的世界500强公司;再到如今,东莞从外向型经济的“世界工厂”成长为一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工业雨林。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中科材智展品(图源:南方+)
东莞加速推进“智转数改”,帮助全市一半以上的规上企业完成了数字化转型。为企业插上新质生产力的翅膀,这让东莞制造能够在国际环境的风雨变化下站稳脚跟。
今年前三季度,东莞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高于全国和广东水平。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16.2%,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2%、13.5%。制造业的逆势增长,反映了这座城市坚实的产业韧性。
不仅如此,东莞还瞄准了未来的产业风口,先行一步。比如今年8月,东莞发布《东莞市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和广州、深圳一起,成为大湾区竞逐“天空之城”的重要一员。
此次大会,也将在滨海湾新区设立一个极高规格的人工智能招商的分会场,邀请全球人工智能明星企业参与。东莞还高调宣布,要把滨海湾新区打造成人工智能新区,组织龙头企业牵头成立大湾区(东莞)人工智能联盟,用人工智能技术,给东莞的制造企业赋能。
这座城市筑牢核心优势的雄心壮志,将带来无限的机遇。
第二重机遇,是市场。
近年来,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不少出口型企业都面临订单流失的困境。身为外贸大市的东莞,面前的挑战也不少。
但在为企业找市场的能力上,东莞政府的水平是一流的。从本次招商大会的议程上,除了延续往年的传统,在日本、韩国、新加坡、德国、美国设置5个境外分会场外,还积极邀请拉美、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的商协会参加,为“莞货”出海开拓出更广阔的新天地。
第三重机遇,是城市建设。
有个数据很多人都没想到,曾经被人吐槽是“大工厂”的东莞,今年的文旅产业居然也爆发了。国庆黄金周的第四天,东莞位居全国热门迁入地TOP5,成了旅游热门城市。
东莞的文旅,靠什么火出圈?从今年国庆东莞虎门的草莓音乐节可以看出:
为了迎接客流,东莞出动66辆接驳公交车,平均2-3分钟发出一班,协调出租车企业、网约车平台企业强化运力调配,超3000人次以上警力紧密配合。500名青年志愿者守候在虎门高铁站前,为客人派送消费券、IP周边、文旅地图……
东莞,被人们称为“两亿人的城市”。东莞当地曾经做了一个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有两亿人来到东莞工作、生活。
不同时代的人们,为何都不约而同地选择来东莞淘金?他们看好的正是这座城市开放进取的特质。
东莞升格为地级市的历史并不长。但在40多年的时间里,东莞却从一个年产值仅6亿元的小县城,崛起为如今GDP过万亿、人口破千万的新一线城市,成为全中国进步最神速的城市之一。
求新求变,让东莞总能历经风雨而见彩虹。这里曾经创下了改革开放中的很多“全国第一”,至今也站在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前沿,成为大湾区乃至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一张名片。
如今,时代赋予了东莞新的使命。在最新的城市空间规划中,东莞将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打造“湾区明珠、科创新城、产业名城”。这张宏大的蓝图里,蕴含着太多可能。
这场全球招商会,既是东莞对城市形象的一次崭新宣示,也是把握住与东莞合作共赢的一次历史机遇。投资东莞,也是投资中国产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