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岁末,银行业正加速出清不良资产包。

加速出清!年末银行密集挂牌不良资产

《国际金融报》记者梳理发现,12月的前两个工作日,包括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大连银行、甘肃泾川农商行在内的10家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上架了21份不良资产包。此外,年内中小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明显增强,银登网新开立账户中近半数为农商行、村镇银行和农村信用社。

受访专家指出,在净息差下行、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等多重压力下,中小银行面临着更大的资产质量压力,加速出清存量不良成为化解中小银行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转让中,银行需要根据各类手段的不同特征及自身转让需求进行综合决策。

加速出清不良资产

12月3日,浦发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大连银行等多家机构在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官网(下称“银登网”)发布了不良贷款转让公告。公告显示,多笔涉及制造业、个人消费及经营性贷款的资产包将于本月中旬开始竞价。截至当日16时,12月3日披露公告涉及的未偿本息总金额已超5亿元。

《国际金融报》记者梳理不良资产转让公告后发现,仅12月以来的两个工作日,已有大连银行、中信银行、建设银行、甘肃泾川农商行等10家银行其及分支机构发布了21份转让公告。未偿付本息金额最大的一单来自建行辽宁省分行,这笔来自房地产业的不良贷款金额约为5.49亿元。

事实上,不良贷款转让正在整体加速。从银登网公开的统计数据来看,近两年来,不良资产转让业务量每年都呈现出逐季度增加的趋势。去年四季度,不良资产转让业务的未偿付本息金额全年最高,达到630.6亿元,而这一指标在今年三季度已经达到645亿元。此外,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三季度不良资产转让业务的单数和体量均增长超过50%。

作为主要的出让方,国有行、股份行和地方商业银行今年三季度未偿本息转让成交规模合计543.4亿元。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份额最多,累计达375亿元。

“今年三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转让业务成交的总金额大幅增长,一是银行机构不良贷款高效处置的需求有所提升,二是前期不良贷款转让试点情况较好,机构更倾向于选择通过此类途径来实施处置,三是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参与机构名单仍在持续扩容,有更多机构加入到公开处置不良的行动中来。”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随着不良资产处置试点工作的推进,转让业务的规范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11月29日,银登网发布公告称,由银登中心起草的《不良资产转让业务主协议》(下称“主协议”)正式向市场机构公开征求意见,将对不良资产转让涉及的核心要素进行规范定义,对业务主要流程环节涉及的有关事项进行约定。

“主协议作为范本文件,有助于明晰交易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苏筱芮直言。

此外,11月1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业务管理办法》,拓宽了金融不良资产收购范围,进一步规范了不良资产业务流程。

中小银行积极行动

值得关注的是,近两年来,中小银行对不良资产转让的力度明显增强。在银登网公布的已开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机构统计表中,年内共有104条开立记录,其中47条的开立主体为农商行、村镇银行和农村信用社。

惠誉评级亚太区金融机构评级董事徐雯超指出,在面临息差下行、有效信贷需求不足、房地产及相关行业资产质量风险持续暴露等多重压力下,中小银行特别是弱资质地区的中小银行面临着更大的资产质量压力。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显示,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与上一季度持平,为1.56%。其中,城商行与农商行的不良率分别为1.82%和3.04%,高于行业平均值。

徐雯超告诉记者,地方中小银行的经营与当地的经济发展、产业特色高度交织,部分中小银行所在地区经济实力相对偏弱,并且正在经历较大程度的产业结构调整,当地房价下跌程度、居民收入前景出现一定程度的恶化,同时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也更为突出,直接导致本地中小银行的经营压力。在这一背景下,中小银行加速出清存量不良资产,应监管要求,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展望未来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走势,徐雯超指出,中短期内,个人按揭不良率不会显著上升。

“消费贷、信用卡方面,预计不良新生成或将继续维持高位,后续取决于整体经济、就业前景以及居民收入的恢复情况。而在个人经营贷方面,小微、个体工商户开始出现还款能力的边际减弱,同时也存在一部分个人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的问题,后续资产质量风险或开始暴露。”徐雯超表示,“值得注意的是,监管在9月发布了《关于做好续贷工作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的通知》,鼓励金融机构做好小微客户的续贷工作,并允许商业银行对部分优质续贷客户不下调风险分类,或将一定程度上避免相关风险的集中暴露。”

“目前银行机构采取不良转让试点的方式多样,包括不良资产转让试点、不良ABS(资产证券化)、不良收益权转让等,银行需要根据各类手段的不同特征及自身转让需求进行综合决策。”苏筱芮建议道。